《沸腾人生》:个人之奋斗,与家国之情怀共振

电视剧《沸腾人生》在江苏卫视播出至第9集 。 这部由王之理编剧、徐宗政执导的汽车工业题材的电视剧 , 自开播之后 , 便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观众口碑成绩 , 和卫视收视率成绩 。 该剧激起了一代人的工业情感记忆 , 甚至于让不少的工人朋友感慨称 , 想起了自己在工厂当中的青葱岁月 。 剧作让工人朋友们高度共情的同时 , 则是作品当中凝聚的“个人奋斗与家国情怀共振”的情感因子 , 是中国人内心当中普遍的情感价值体验 。
《沸腾人生》:个人之奋斗,与家国之情怀共振
文章图片
《沸腾人生》无论在情感价值呈现 , 还是具体的剧情内容和创作技法上 , 都称得上是高质量的电视剧作品 。 而这部电视剧作品真正的价值点在于 , 在获取中老年观众情感共鸣的同时 , 带领年轻一代的观众们重新审视个人奋斗和家国情怀之间的关系 , 并且确立一个明确且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 。 整体来讲 , 《沸腾人生》如下三点特征 , 最值得关注与分析 。
第一点 , 《沸腾人生》回答了“什么样的人生 , 才是沸腾的”这个哲学问题 。
“沸腾人生”四个字 , 如果还没有看这部电视剧的话 , 可能会让部分观众费解 , 怎么人生就沸腾了呢?观众一旦进入到剧情状态之后 , 才会对人生这个哲学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知 。 《沸腾人生》这部电视剧 , 在哲学维度上的思考价值非常巨大 , 尤其对青年一代们具备启发作用 。
一旦我们思考人生 , 便会发现 , 人生之思考 , 无外乎两件事情 。 第一件是 , 个人将往何处去 。 第二个是 , 我们所处的族群 , 国家和民族 , 将往何处去 。 而这两件事情 , 对于真正“沸腾的人生”而言 , 其实又往往是一件事情——个人之奋斗 , 和家国之前进是同步的 , 是共振关系的 。
《沸腾人生》:个人之奋斗,与家国之情怀共振
文章图片
《沸腾人生》这部电视剧已经播出的剧情内容当中 , 最大的核心情感点 , 其实就是角色们的人生选择 , 是如何与华汽共振的 。 在这部电视剧作品当中 , 艾长安、沈夏、徐驰、杨薇薇等多位青年人才 , 都有离开西北边陲华汽的机会 , 大上海、老北京都给他们送来更诱人的晋升机会 , 但是 , 他们为什么最终选择留下来呢?这其实就是个人之奋斗与家国之情怀得到有效共振的结果 。
在这部电视剧当中 , 我们可以把这种共振解释为华汽精神 , 解释为几代华汽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 而更广大的哲学议题当中 , 其实便是个人之奋斗 , 能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出力 , 个人的光彩在“华汽”这个大概念上获得了成绩 , 而这些成绩是推动“华汽”度过艰难阶段 , 并且迈向科技更高峰的 。 个人之荣耀 , 从来不会只基于个人 , 而只有基于“华汽”这个大概念 , 才会得到有效的升华 。
我们这一代人 , 每一位都有自己的“华汽” 。 它可能是一家工厂 , 可能是一个科研岗位 , 可能是自己负责每天清扫的一段街道 , 也可能就是菜市场的一个摊位 , 小吃街上的一间门脸……但无论是什么工作 , 只要我们的个人奋斗和家国情怀实现了这种奉献式的共振 , 我们便获取了自身存在的更为伟大的意义 。 《沸腾人生》之所以能够引发大量剧迷的情感共鸣 , 主要原因便是 , 它对人生的哲学回答 , 符合中国人传承下来的家国情感 。
《沸腾人生》:个人之奋斗,与家国之情怀共振
文章图片
第二点 , 科技与手艺并重 , 中国匠人精神的一曲赞歌 。
《沸腾人生》已经在江苏卫视播出的剧情内容当中 , 这一点 , 尤为重要 。 华汽正在面对“五改七”的技术攻关 , 已经进入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时刻 。 随着第一台载重七吨卡车的制造成功 , 华汽眼看着就要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 然而 , 这个时候 , 艾长安等人在汽车质量测试的时候 , 发现了问题 , 而问题的根源 , 竟然是一颗螺栓 。 试验车的这颗螺栓 , 并不符合标准 , 华汽需要一颗更精密的螺栓 。
而此刻 , 到底是让工人师父们手动机床打磨 , 还是修理一台已经因为故障而停用的车床设备 , 实现自动化生产呢?这段戏份 , 在《沸腾人生》已经播出的剧情内容当中 , 占据了一个大部头的时间 。 而连续的这些戏份 , 其实可以看作是对于“科技与手艺”的辩证观 , 这份辩证观背后 , 则是对中国匠人精神的热情歌咏 。
《沸腾人生》:个人之奋斗,与家国之情怀共振】在高精密的汽车制造当中 , 科技更重要 , 还是传统匠人的手艺更重要呢?《沸腾人生》没有对任何一方厚此薄彼 。 相反 , 最终 , 师爷出马 , 凭借老匠人专业的手工精神 , 打磨出了合格的螺栓 , 而这群大学生 , 也凭借科技的力量 , 重新修好了自动机床 。 师爷按下机床启动键 , 一颗接着一颗的螺栓生产出来 。 只有科技与手艺并重 , 才能实现真正的匠人精神 。 匠人 , 并不排斥科技 , 而科技 , 也依靠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