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会被陆逊“吊打”?四个方面早已注定败局

刘备戎马倥偬的一生中 , 并不缺乏失败 。 从起兵平定黄巾起义开始 , 到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的近二十年间 , 刘备先后和曹操、吕布、袁术等汉末群雄交手 , 几乎是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度过 。 但是每一次失败后 , 刘备很快就能东山再起 , 迅速满血复活 , 因而这些失败对刘备来说话不过是军事生涯中的小挫折 。 唯有晚年的夷陵之战算得上刘备最大的一次惨败 , 不仅让他骤然从巅峰跌落深谷 , 摔了个体无完肤 , 而且他也因此忧愤成疾含恨而终 , 再也没有了翻盘的机会 。
【爱历史】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会被陆逊“吊打”?四个方面早已注定败局
文章图片
刘备在总结夷陵之战时说“吾乃为逊所折辱 , 岂非天邪!”将败在无名后辈陆逊的手中视作自己的耻辱 , 更是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天意使然 。 不难看出刘备并没有对夷陵战败进行过深刻的反思 , 至死也未能明白自己究竟失败在何处 。 我们知道战争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存在 , 其中交织了重重复杂的因素 , 将战争的失败简单归结于天意是说不通的 。 通过对三国史料的研究 ,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 刘备惨败夷陵绝非偶然 , 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 吴蜀之间至少在实力、内政、外交、军事这四个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 已然注定了刘备失败的命运 。
【爱历史】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会被陆逊“吊打”?四个方面早已注定败局
文章图片
一、实力
战争是实力的比拼 ,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 更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 脱离这一本质问题空泛地从纯军事角度看待战争都是片面的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的综合实力明显相比东吴弱小得多 。
第一 , 蜀汉失去了荆州 , 所能控制的区域仅剩益州一地 , 益州虽然号称“沃野千里” , 但基本上仅指的是狭小的成都平原 , 大部分地区都是险塞的群山 , 土地贫瘠 , 不利于开展农业生产 , 自然也就无法为战争提供庞大的物力支撑 。 而东吴则坐拥扬州、交州和荆州三州 , 控制着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富庶土地 , “沃野万里 , 民富兵强” , 而且汉末北方士民南渡躲避战乱 , 为这一地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 使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 东吴采取屯田的方式为战争积累了庞大的物资储备 。
吴人于江南 , 废郡县之吏 , 置典农督农之官 , 则谷粟充溢 , 虽疆场多事 , 恒无缺乏之虞 。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爱历史】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会被陆逊“吊打”?四个方面早已注定败局
文章图片
第二 , 蜀汉人口资源短缺 , 公元265年时人口“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 , 带甲将士十万二千 , 吏四万人” , 加起来不过百余万人 。 而东吴基本没有受到汉末战乱的影响 , 人口增长较快 , 到公元242年时人口达到“户五十二万 , 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 几乎是蜀汉的两倍 。 虽然人口数据来源于三国中后期 , 但以此推断 , 两者之间的人口规模也有着相当在的差距 , 因此在战争的兵源储备和动员能力上 , 蜀汉也明显处于下风 。
第三 , 蜀汉在夷陵之战前连年战争不断 , 仅刘备在建安十六年入川开始 , 就经历了为期三年的取川作战、魏蜀之间的宕渠之战和耗时两年的汉中之战 , 这些战争都颇具规模 , 对国力的损耗也相当巨大 。 如汉中之战 , 蜀汉方面就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 , 实力受到严重透支 。 反观东吴 , 自赤壁之战后 , 没有发生过持续时间长、规模宏大的战争 。 在为数不多的几次战争中 , 除建安二十年的逍遥津之战受到损失外 , 皖城之战、两次荆州之战都未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胜利 , 掠夺了大量的地盘和人口 , 实力不仅未见损耗 , 反而得到了大幅扩充 。
【爱历史】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会被陆逊“吊打”?四个方面早已注定败局
文章图片
二、内政
纵观夷陵之战时的吴蜀两国 , 在政权内部环境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 刘备入主益州不到八年 , 立国时间太短 , 统治基础并不牢固 。 尽管刘备注重用软硬兼施的手段调和荆州外来势力与益州本土势力之间的紧张关系 , 极力笼络任用益州人才 , 但是二者之间的根本矛盾并没有根除 , 南中少数民族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 统治阶级内部并不团结 , 腹心之地暗流汹涌 , 各种反对势力暗地里蠢蠢欲动 。 比如夷陵之战失败后 , 汉嘉太守黄元、益州大姓雍闿、越巂夷王高定、牂牁太守朱褒等先后起兵反叛 。 而且蜀汉内部在兴兵伐吴一事上分歧严重 , 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 , 刘备不得不采取将反对者“幽闭下狱”的方式来弥平纷争 。 这些无不表明蜀汉政权内部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