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葬于陉山的一代名相,举国自愿捐款为其办理后事,其子却分文不取

【历史故事】葬于陉山的一代名相,举国自愿捐款为其办理后事,其子却分文不取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葬于陉山的一代名相,举国自愿捐款为其办理后事,其子却分文不取
文章图片
东周初年 , 郑国曾是名噪一时的小霸 , 其第三位君主郑庄公甚至一度击败周桓王指挥的联军 , 并称霸诸侯 , 从而有“天下诸侯 , 莫非郑党”之说 。 但郑庄公去世后 , 郑国陷入了长期的内乱 , 国势日衰 , 加之周边秦、晋、楚等大国相顾崛起 , 郑国地处中原的优越地理位置反而使自己成为各方逐鹿的焦点 , 局势岌岌可危 。
【历史故事】葬于陉山的一代名相,举国自愿捐款为其办理后事,其子却分文不取
文章图片
郑国正处于危难之时多事之秋 , 迎来了一位良相——子产 , 他凭借自己的优秀才干使得国力得以恢复 , 政通人和 , 百姓富足 , 并巧妙周旋在晋、楚等国之间 , 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有据 , 求得了在夹缝之中长期生存的机会 。 郑国人感念子产的恩德 , 作歌颂道:我有子孙 , 子产诲之;我有田畴 , 子产植之;子产而死 , 谁其嗣之 。
【历史故事】葬于陉山的一代名相,举国自愿捐款为其办理后事,其子却分文不取
文章图片
子产死后 , 因其执政40余年一直廉洁奉公 , 家里一贫如洗 , 死后竟连墓地和葬埋费用都没有 。 百姓们纷纷解囊相助 , 在全国掀起了一个捐助热潮 , 男人无钱物可捐 , 就把身上的玉佩解了下来;女子无钱物可捐 , 就把头上戴的珠簪取了下来 , 很短时间就聚集了大批财物 , 还有不少的风水宝地可供挑选 。
【历史故事】葬于陉山的一代名相,举国自愿捐款为其办理后事,其子却分文不取
文章图片
但子产的儿子谨遵父亲遗命 , 对捐助之物分文不取 , 而是背着父亲的遗体前往郑国都城南面的陉山 , 找了一处石坑安葬 。 这陉山虽然是秦岭向东一脉终止处 , 但海拔高度也有330米 , 不过这没有阻挡子产儿子的孝心及百姓们的热情 , 他们硬是采用肩扛手抬的方式 , 用山上特有的红石为子产垒墓 , 并将红墓垒得十分高大壮观 。
【历史故事】葬于陉山的一代名相,举国自愿捐款为其办理后事,其子却分文不取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葬于陉山的一代名相,举国自愿捐款为其办理后事,其子却分文不取】后世的人们又在子产墓前修了一座子产庙 , 并将子产去世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定为陉山古会 。 每逢这一天 , 陉山周边的长葛、新郑、禹州3县百姓纷纷到此登山 , 焚香祭祀 , 表达对子产的怀念之情 。
【历史故事】葬于陉山的一代名相,举国自愿捐款为其办理后事,其子却分文不取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