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频繁夜醒,可能是三大误区“惹的祸”,父母早了解别掉坑

老人常说“孩子是在睡眠中长大的”!确实 , 宝宝发育离不开充足优质的睡眠 , 只是睡眠路上有很多“拦路虎” , 比如:新生儿胃容量小 , 夜奶频繁;满月后易出现肠胀气/肠绞痛 , 腹胀不适 , 影响睡眠;睡眠周期短 , 浅睡眠时间长 , 经常会起来哼唧一会儿……各种各样的原因 , 让他们入睡困难、睡眠不稳、频繁夜醒 , 大人孩子都遭罪 。
宝宝频繁夜醒,可能是三大误区“惹的祸”,父母早了解别掉坑
文章图片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 , 新手爸妈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育儿经验 , 或者向过来人/长辈请教 , 殊不知有很多经验并不科学 , 就拿“不睡说明不累 , 等累了自然就睡了”来说 , 不仅不会促进睡眠 , 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 。
宝宝频繁夜醒 , 可能是三大误区“惹的祸” , 父母早了解别掉坑!
宝宝频繁夜醒,可能是三大误区“惹的祸”,父母早了解别掉坑
文章图片
误区一:不睡说明不累 , 等累了自然就睡了
很多父母都信奉这个理论 , 经常陪孩子玩到凌晨 , 把他们“熬”睡 。 这个方法虽然能够解决哄睡困难 , 却害娃不浅 。
宝宝频繁夜醒,可能是三大误区“惹的祸”,父母早了解别掉坑】在《婴幼儿睡眠全书》里提到:婴幼儿的睡眠模式不同于大人 , 如果等到孩子自己累了一下就睡着 , 这样的睡眠模式属于孩子产生过度疲劳时的入睡机制 , 是一种不健康的“崩溃式入睡” 。
宝宝频繁夜醒,可能是三大误区“惹的祸”,父母早了解别掉坑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孩子累了自己睡着”是一种不健康的“崩溃式入睡” 。 这种入睡方式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伤害 , 比如孩子脾气暴躁、哭闹不止、哄睡困难 , 不只是睡眠质量被影响 , 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情绪和智力发育 。
【建议】父母抓住宝宝的疲倦信号 , 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
婴幼儿犯困后 , 往往不能主动入睡 , 需要父母的帮助 。 父母应该做好辅助工作 , 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 当他们揉眼睛打哈欠、目光呆滞、注意力不集中、不爱玩耍说话 , 有些烦躁时 , 说明他们已经困了 , 需要睡觉 。 此时父母应该及时哄睡 , 而不是等他们自己睡 。
宝宝频繁夜醒,可能是三大误区“惹的祸”,父母早了解别掉坑
文章图片
同时还要逐渐调整孩子的睡眠时间 。 上面图片是0-36个月宝宝对睡眠的需求 , 白天睡几次 , 晚上睡多久都非常详细 , 父母可以参照这个数据满足宝宝的睡眠需求 , 但是优质睡眠不只是时间还有质量 , 比如晚上尽量8:30-9:30之前睡觉 , 别太晚 , 更不要熬到凌晨再睡 。
宝宝频繁夜醒,可能是三大误区“惹的祸”,父母早了解别掉坑
文章图片
误区二:宝宝1-2月后就不需要襁褓了
新生儿时期 , 很多妈妈都会用襁褓把宝宝包裹起来 , 这样就能模拟子.宫内拥挤温暖的环境 , 给宝宝安全感 , 让他们睡得平稳香甜 。 但是襁褓用到什么时候就不用了呢?有研究显示 , 包襁褓可以有效减少婴儿啼哭 , 而且对只有1-7周的婴儿更有效 。
看到这里 , 很多父母表示 , 宝宝一两个月以后就不再用襁褓了 。 首先 , 7周以后襁褓对宝宝的作用减小 , 用不用没什么差别;其次 , 随着月龄增加 , 宝宝白天的清醒时间越来越久 , 他们需要解放双手 , 尽情吸吮和触摸 , 如果继续使用襁褓 , 将会限制自由影响发育 。
宝宝频繁夜醒,可能是三大误区“惹的祸”,父母早了解别掉坑
文章图片
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婴幼儿睡眠百科全书》里提到:宝宝使用襁褓到4个月或者更大一些才是最好的 。 宝宝白天不用襁褓 , 有足够的时间吸允手指、探索世界 , 进行大动作的练习;等到晚上睡觉再用襁褓 , 保温保暖 , 给予安全感 , 减少他们夜醒的发生 。
当然 , 用不用还得视情况而定 。
【建议】父母根据宝宝的需求选择 。 有的宝宝睡眠稳定 , 不用包裹也能睡得很香 , 可以不用襁褓;有的宝宝睡眠不稳 , 经常半夜“惊跳” , 可以继续使用襁褓 。 同时还得注意气温变化 , 比如炎热的夏天 , 用襁褓很可能会把宝宝热出“痱.子”来 , 不利于睡眠和健康 , 就别再包裹了 , 或者包裹后打开空调 , 调整室温 。
宝宝频繁夜醒,可能是三大误区“惹的祸”,父母早了解别掉坑
文章图片
误区三:晚上喂米粉可以改善睡眠
很多父母看来 , 宝宝频繁夜醒是没吃饱导致 。 母乳和奶粉都是液态食物 , 相当于有营养的水 , 吃的虽多 , 但是消化排泄都很快 , 往往吃下去没多久宝宝就被饿醒了 。 如果睡前给宝宝吃点米粉 , 将会起到“垫肚子”的功效 , 大大减少饿醒的频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