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周代同姓诸侯国的兴衰往事

周武王十一年(约前1046年) , 周武王姬发率诸侯联军兴兵伐商 , 在牧野之战击败商军 , 并乘胜攻克商都邑朝歌(今河南淇县) , 商王帝辛(纣王)自杀 , 商王朝灭亡 , 新兴的周王朝代之成为天下共主 。
大功告成后 , 周武王大封功臣 , 将海内各处以田土封邑的形式封赏于宗亲、功臣 , 以及前代圣王后裔 。 而其中周天子同姓宗亲受封者最多 , 大约占了所有封国的四分之三----“周建封国七十七 , 而同姓五十三” 。 这些封国国君们受天子之命 , 世代相袭 , 延续着家族至高无上的统治 。
【爱历史】周代同姓诸侯国的兴衰往事
文章图片
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 , 自然占据了最好的土地 , 周王室的直辖王畿包括了周王室起家的大本营、富庶的周原之地(即关中平原、渭河流域一代)及东方新辟国土的中心雒邑(即中原腹地洛阳附近) 。 周原丰镐之地称宗周 , 雒邑居中原腹地 , 为周人在东方的统治中心 , 所以称成周 。 自宗周至成周 , 这之间的千里沃野皆为周王畿 。 所以周王室才有能力建立宗周八师、成周八师、殷八师 , 号称天子六军 , 奉天子诏讨伐不臣 。
周天子占据了天下最富庶的土地 , 对于自己的姬姓宗族 , 当然也不能亏待 , 基本上都封在了中原或者东方、南方的平原繁华之地 , 占据了最好的封国地盘 。
而那些异姓功臣或者附庸 , 则本着亲疏有别的原则 , 尽量安排在偏远蛮荒的边疆之地 , 为周王室屏藩 , 镇抚当地蛮夷 , 平定叛乱 , 是周王朝的外围屏障 。
所以 , 根据这个原则 , 周代分封的诸侯国中 , 同姓者基本上都在中原、河东、河北、河南(这里的河指黄河)、山东(这里指殽山以东)、江汉平原(即今天的湖北)一代 , 土地肥沃、地方平整 , 是早就开发成熟的上佳之地 。
各姬姓诸侯国拥有这么优良的先天立国条件 , 不用多努力 , 自然而然就能平安发展 , 封国周围又大多都是一个宗族的亲戚 , 环境也平安稳定 , 生活安逸祥和 。
【爱历史】周代同姓诸侯国的兴衰往事
文章图片
就这样 , 一代代国君们传承下去 , 早年祖宗们的那一点进取精神 , 都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 富贵安宁的生活磨去了他们的斗志 。 几百年后 , 需要跳出宗藩分封制度 , 展开血腥残酷的战国时代争夺大战时 , 这一批姬姓封国 , 在数百年的安逸生活中早就成为鱼腩、再也没有之前的斗志 , 被后起的强国一一消灭 。
这些姬姓诸侯国的代表 , 主要是东方的鲁国(泰山之侧 , 地势平坦 , 国家富足 , 又掌握大量周礼典仪制度 , 诸同姓国中 , 鲁国最为尊贵)、卫国(建国中原腹地、原商朝旧地 , 土地肥沃、地方发达、国君掌握殷八师 , 镇压商淮 , 权势赫赫 , 是周天子在成周的强有力支持者)、虢国(周武王的叔父封国、扼守河东、占据交通要地、黄河之滨、地势重要、土地肥沃、来往便利之地) 。 这些同姓诸侯国的特征就是大多在平原繁华之地、土地开拓成熟、交通便利、四周都是其他同姓国家 , 环境安全、国君的统治比较稳定 , 安逸 。
而那些异姓封国 , 基本上都被封在边疆偏僻之地 , 地势险恶、国土贫瘠、四周还有大量半开化的蛮夷部族 , 稍有不慎 , 就会被外部因素趁虚而入 , 蚕食乃至消灭 。 所以 , 在险恶环境的逼迫下 , 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精神 , 时刻不停地和内外威胁持续争斗、作战 , 在这一过程中 , 国家得到了充足锤炼和激励 , 国势越来越强 , 乃至独霸一方 , 成为区域内的强国(当然 , 如果某些诸侯国没有支撑过起初的艰难岁月 , 在和四夷的争斗中落败 , 国家消亡 , 这也是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结果 , 怨不得别人) 。
这些异姓诸侯国的代表就是东方的齐国(太公吕望后裔 , 立国大海边 , 面对东夷各部 , 持续作战二百年)、西边的秦国(立国陇东高原 , 面对犬戎 , 历代国君前赴后继与犬戎作战 , 并战死多任国君 , 最后才站稳脚跟)、南方的楚国(本身就是荆楚半开化部落、立国江汉平原 , 面对其他淮夷及姬姓各国 , 筚路蓝缕、艰苦开拓 , 三百年才得以扫平江汉 , 成为南方霸主) 。 他们处在险恶环境中 , 必须时刻警醒、与外敌进行殊死争斗 , 才能护佑国家安全 , 宗族的发展 。 这不间断的外来压力 , 成为了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 。
【爱历史】周代同姓诸侯国的兴衰往事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