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王勃:被称为神童、天才诗人,26岁离世,一篇文章流传千年!( 二 )


生性仁厚的唐高宗当时的心情估计好不到哪儿去 , 怎么从心里厌恶兄弟之间的残杀更是不得而知 。 只是对于沛王李贤和英王李显这几位皇子 , 他肯定是希望他们能够永远和平相处 , 再不要重蹈自己覆辙 。
所以唐高宗在看到王勃这篇《檄英王鸡》文时 , 文章中那昂扬的斗志、必胜的决心 , 种种细致的描写都触动了他疼爱孩子的脆弱神经 , 于是怒批王勃是“歪才” , 是在别有用心地在两兄弟中挑拨离间 , 当即下令将王勃逐出王府 , 继而又逐出了长安城!
王勃的仕途因为文章而开始 , 没想到又因为文章而宣告结束 。
王勃的高光时刻
王勃虽然名义上是因为写文章被逐出了长安 , 但是在官场中混迹几年的王勃此时一定清楚内在的原因:一个是嫉妒自己的人多 , 另外就是皇家内部的斗争十分复杂 。 所以虽然丢了官 , 但是王勃并没有意志消沉 , 反倒有些“无官一身轻”的感觉 , 他多次相约与至亲好友到各处游览山川美景 , 纵情诗酒 , 那段时间写出了不少好的作品 , 其中就包括那篇著名的《滕王阁序》 。
滕王李元婴不出名 , 滕王阁原本也并不出名 , 他们之所以留名后世 , 和王勃这篇《滕王阁序》有着很大关系 。
【历史故事】王勃:被称为神童、天才诗人,26岁离世,一篇文章流传千年!
文章图片
滕王阁 , 网络图
写《滕王阁序》的时候 , 王勃也不过20来岁 , 他本来是要去交趾探望父亲 , 路过此地时恰好碰到洪州都督正在举办盛会 , 一向颇有文名的王勃应邀参加此次盛会 , 并跟随大家一起 , 随手完成了这篇文章 。
“豫章故郡 , 洪都新府” , 文章的开始并没有什么特别 , 只是点明了滕王阁所处的位置 , 位于汉朝就设置的郡府----豫章 , 洪都也是指豫章 , 唐初时把豫章郡改为了洪州 , 所以称为“洪都新府” 。
这时候的王勃 , 好像还没有完全从一路征尘中抽离出来、投入到写作的境界之中 , 提笔写下的篇首八个字 , 恰好似在为自己缓缓搭上两级台阶 , 于是他紧跟着就拾阶而上 , 欣赏的目光缓缓掠过刚刚修饰一新的滕王阁 , 投向远处的衡山和庐山 , 视野顿时开朗 , 心胸也仿佛随之振荡 , 于是笔端跳动 , 文章才进入到一个新的、愈加开阔的境界 。
如果说描摹山水之美、观今天之景、抚往昔之情还只是稍微显一显文采的话 , 文章中随后出现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等句则是字字珠玑 , 刚一成文 , 马上就成为人们乐于引用、传诵不已的经典之句 。
远望古之圣贤 , 王勃的视线此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景象 , 他仿佛透过眼前的苍茫看向更加辽远的地方:冯唐、贾谊、梁鸿、阮籍……一位位古代名人翩翩而来 , 他们在当时和自己一样不得志 , 然而却名声远播 , 直到现在仍然让人如数家珍 。
此时他们现身在他的笔下 , 仿佛透过岁月在与他无声地交流着 , 诉说着自己曾经的满怀壮志 , 诉说着被贬谪、或者被逼远逃的命运不济 , 诉说着他们当时无人倾听的落寞之意 。
而王勃 , 他手中的毛笔在和这些前辈交流着 , 他的目光仿佛看到一个个飘忽的身影 , 虽然落寞 , 但是仍然带着不屈的桀骜 , 虽然略有怨言 , 但是仍然不曾为此而有丝毫改变 。
【历史故事】王勃:被称为神童、天才诗人,26岁离世,一篇文章流传千年!
文章图片
滕王阁前王勃铜像 , 网络图
他们只是执著地做着自己 , 就像现在的王勃自己 。
于是王勃的手在微微地颤抖着 , 他手中的笔好像在为他们悲泣而书 , 感慨着他们曾经低微的地位 , 感慨着他们猖狂不羁的行为 , 感慨着他们的清正不屈……
王勃此刻的内心 , 一定翻腾着无比汹涌澎湃的巨浪 , 只是这巨浪的翻腾虽然剧烈 , 却是无声地沉默着 , 它们只是通过他的笔缓缓地宣泄而出 , 最终像一股清澈的细流 , 汇聚成纸上无比秀美而又动人心灵的佳句 。
缓缓地将目光从远古收回 , 王勃只觉得满腔悲愤还没有充分地表达出来 , 于是在文章之后又赋诗一首:
滕王高阁临江渚 ,
佩玉鸣鸾罢歌舞 。
画栋朝飞南浦云 ,
珠帘暮卷西山雨 。
闲云潭影日悠悠 ,
物换星移几度秋 。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
文章高妙 , 诗句悲壮 , 千百年来又有哪位诗人能够与之媲美?
【历史故事】王勃:被称为神童、天才诗人,26岁离世,一篇文章流传千年!
文章图片
高宗三叹为王勃
唐朝时好文章传递的速度甚至比现在的网络还快 , 很快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又传到了唐高宗的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