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愿上朝,为何自己没有被彻底架空?

明朝万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 , 却没有被架空 , 这是因为他很好地利用了宫中的宦官集团 , 来对抗以内阁为首的文臣集团 , 两者彼此争斗、相互牵制 , 而万历则在其中上下其手 , 牢牢把最高权力握在了自己手中 。
【历史故事】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愿上朝,为何自己没有被彻底架空?
文章图片
明朝的制度 , 和历史上以往的时代都不一样 , 因为在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时候 , 就废除了丞相制度 , 改为具体办事的六部直接向皇帝本人负责 。
但天下之事何其繁多 , 皇帝一个人是绝不可能全部处理完的 , 必须得找几个人来帮忙 , 于是在明成祖朱棣的时候 , 就出现了内阁 。 内阁成员参与国家政事决断 , 但朱棣为了防止他们的权力过重 , 仅仅给予五品的官职 。 于是出现了内阁成员“位低而权重”的现象 。
朱元璋和朱棣的设计 , 都是为了防止相权对皇权形成过大的威胁 , 但事实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随着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 , 变得越来越像以前的宰相 , 所以明朝官员“入阁”也往往称为“拜相” 。
【历史故事】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愿上朝,为何自己没有被彻底架空?
文章图片
内阁的权力在于 , 他可以对大臣们上奏的奏折进行审阅 , 并将自己讨论后的意见写在一张纸条上 , 然后和奏折一起送给皇帝进行最后审阅 , 这个权力叫做“票拟” 。 虽然名义上内阁说了不算 , 但实际上皇帝很少反对内阁的意见 , 通常内阁怎么“拟” , 皇帝就怎么“定” 。
因为内阁的意见往往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 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不讲道理的乱批 , 否则大臣们在朝堂上反问一句 , 皇帝就很下不来台 。 其次 , 皇帝也没有那个精力事事过问 , 只有非常重要的事情 , 皇帝才会参与意见 , 其他的事 , 往往内阁的意见就是最终决定 。
内阁权力的日益膨胀 , 不可避免地威胁到了皇权 。 那么 , 为此明朝的皇帝们开始借用另一股力量 , 与内阁进行对抗 , 这就是宫中的宦官 。
【历史故事】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愿上朝,为何自己没有被彻底架空?
文章图片
皇帝将批阅奏章的权力 , 交给了身边最信任的宦官 , 任命其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 写好内阁意见的奏折被送上来之后 , 皇帝就不看了 , 而是交给秉笔太监进行批阅 , 俗称“批红” 。
“批红”本是皇帝的特权 , 现在交给了宦官 , 那么也就意味着宦官有了代行皇权的权力 , 也就有了与内阁相对抗的资本 。 历经多年发展 , 到明朝中后期 , 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宦官集团、文臣集团、皇权三足鼎立的局面 , 这其中最弱的居然是皇权 。
内阁查看奏章 , 负责提出意见 , 而司礼监负责最终审阅 。 内阁的票拟之权 , 极大地限制了皇权 , 但司礼监的批红之权 , 又极大地限制了内阁 。
万历十年前 , 内阁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 , 甚至连小万历皇帝都敢训斥 , 但对秉笔太监冯保 , 却不得不竭力巴结 , 又是送礼又是奉承 , 就是因为万历限制不了他 , 而冯保可以 。
【历史故事】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愿上朝,为何自己没有被彻底架空?
文章图片
按照明朝的制度 , 内阁和司礼监完全可以完成任何一项国家决策 , 这个过程中根本不需要皇帝参与 , 只要内阁提出意见 , 秉笔太监批准 , 掌印太监盖章 , 那么就可以立即生效 。 这就是 , 为什么皇帝多年不上朝 , 国家却依然可以正常运转的原因所在 。
可是 , 宦官集团的权力 , 毕竟是来自于皇权 , 可以说他的存在与否 , 完全取决于皇帝是否进行授权 , 所以他们对皇权来说 , 是天生的弱势方 。 但对于内阁来说 , 他却是天生的强势方 , 有明一朝 , 内阁无论多么努力 , 始终斗不过宦官 , 要想赢一次 , 那就必须皇帝亲自出手 , 比如崇祯诛杀魏忠贤 。
从以上介绍就可以看出 , 无论万历是否上朝 , 国家的制度就是这样 , 其基础是宦官、内阁和皇权的平衡 。 如果皇帝勤政 , 那么宦官集团的力量可能就稍微弱一点 , 但绝不会成为皇权的附庸 , 因为皇权一旦失去宦官的支持 , 也就失去了对内阁进行制约的能力 , 必然被架空 。 具体可以参照崇祯皇帝除掉魏忠贤之后 , 依然将权力下放给了身边的宦官 。
【历史故事】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愿上朝,为何自己没有被彻底架空?
文章图片
下面 , 我们具体讨论一下万历的情况 。
具体到万历皇帝 , 他是因为“国本之争”才不上朝的 , 大体内容就是他想立朱常洵为太子 , 因为朱常洵是他最宠爱的郑贵妃生的 , 但大臣们却坚持让他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 双方这才僵持不下 。 万历虽然贵为天子 , 但却无法强迫内阁屈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