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出征不带粮,全靠打草谷:辽军的“打草谷”战术何以屡次战胜北宋

引言: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 , 宋太宗结束了统一战争 , 随即又拉开了辽宋战争的序幕 。 同年的高梁河之战 , 辽军耶律休哥以“游击战”的方式大破宋军的优势 , 导致宋军高梁河临阵惨败 。 自此之后 , 以耶律休哥为主的“辽国骑兵” , 展开了漫长的“南下侵扰”史 , 不论是战争中“切断后勤” , 还是“掠夺边境” , 这些大小战争中 , 辽国的“打草谷”骑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何为“打草谷”?又是怎么成为契丹军队后勤保障
“打草谷”一词源于契丹民族 , 契丹位于中原北部的高寒地带 , 既不盛产粮食 , 每到寒冬季节还都只能挨冷挨饿 。 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 , 还在部落形态的时候 , 契丹统治者早早组织了一种专门“掠夺”南方地区百姓粮草的骑兵队 , 名为“打草谷” , 他们以这种方式来维持草原子民的温饱 。
随着五代乱局开启 , 自后唐起 , 一直到宋朝 , 几个政权都与辽国有过战争 。 那么有战争 , 就必然要有“粮草”补给 , 可对于“粮草匮乏”、“山高路远”的契丹而言 , 粮草要比马更难获得 , 面对这种情况 , 辽国统治者如何解决呢?
【爱历史】出征不带粮,全靠打草谷:辽军的“打草谷”战术何以屡次战胜北宋
文章图片
《辽史》的后卫志就曾这样说过:“人马不给粮草 , 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 。 从“人马不给粮草”这里可以发现 , 辽国统治者的“办法”可谓是简单粗暴 。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与其想不出办法 , 那干脆就不想了 , 抢就好 。
所以 , 打草谷又从平时抢抢中原边境百姓 , 延伸到了“军事策略”的方面 。 在军事上“打草谷骑兵”就是贪吃蛇 , 去截断中原部队的后勤补给 , 并且掠夺过来自己用 。 这里所体现契丹民族的草原掠夺性还是十分之强烈的 。
不难发现 , 几乎以“骑兵”为主的辽国军队 , 面对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 , 辽国军队可以利用骑兵的高机动性 , 以及大纵深的战略方式快速抢夺粮草然后奔逃 。 如此一来 , 就会造成双方后勤补给的“此消彼长” , 打草谷骑兵虽然不是“正军” , 可却是契丹军队的后勤保证 , 更是游击战的重要主角 , 地位作用更胜于正军 。
【爱历史】出征不带粮,全靠打草谷:辽军的“打草谷”战术何以屡次战胜北宋
文章图片
辽军打草谷“切割术”:北宋两次北伐失败的根源
宋辽战争有个很有趣的特色 , 那就是“谁过边境谁就输” 。
在灭北汉之战中 , 辽国耶律沙和塔尔还在白马岭争论着过不过河的时候 , 北宋军队一股脑把他们打退了 。 在几个月后 , 北宋军队迈过太行山 , 围攻辽国南京幽州城(如今北京) , 看着大有希望的攻城战 , 却又被及时赶来的耶律休哥切断后方所击溃 。
后来的双方摩擦一直持续到澶渊之战 , 两国都保持了这样的规律 。 而面对这一现象 , 值得说说的就是人数一直占据优势 , 后勤补给充足的北宋军队为何难逃“过燕云必败”的命运 。
随着后晋石敬瑭献出燕云 , 华北平原这个极利于骑兵冲刺的地形就落入辽国掌控 。 因此宋太宗才不顾一切地先后发动了高梁河战役、雍熙北伐 , 意图夺回燕云屏障 。
【爱历史】出征不带粮,全靠打草谷:辽军的“打草谷”战术何以屡次战胜北宋
文章图片
【爱历史】出征不带粮,全靠打草谷:辽军的“打草谷”战术何以屡次战胜北宋】而恰好这两个战役是规模最为庞大 , 也是“骑兵切割后方补给”导致失败的最明显战役 。
辽的军队以骑兵为绝对比重 , 《辽史·兵卫志》就曾记载道:“每正军一名 , 马三匹 , 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 , 由史料可见 , 辽军队即便是“家丁随从” , 也是有马的 , 这比起步兵阵容的北宋要豪华得多 。 其次 , 辽军队再加上“华北平原”这种对他们骑兵极为有利的地形 , 正军先派出“打草谷骑兵”进行骚扰掠夺 , 随后再派出正军收割 , 一气呵成 , 北宋军队想追都追不上 。
太平兴国四年 , 北宋军队一路高歌打到幽州城下 , 当时的南北院大王还来救援 , 纷纷因为隔着高梁河难以发挥骑兵优势而被北宋军队击败 。 但随着耶律休哥南下 , 他率先在夜里派出“打草谷骑兵”骚扰北宋军队后方 , 因为北宋军队早已孤注一掷 , 因为被耶律休哥以三面包围之势围杀 , 北宋军队于此惨败 。
【爱历史】出征不带粮,全靠打草谷:辽军的“打草谷”战术何以屡次战胜北宋
文章图片
这都还不算最明显的切割术 , 因为雍熙北伐即将到来 。
雍熙北伐 , 北宋再次倾国之力北上 , 其中走华北平原的曹彬部队就是主力军 , 率领十万步兵直接杀往幽州城 。 辽国看着来势汹汹的北宋军队 , 依旧派出耶律休哥 , 带着三万骑兵南下 , 这三万兵马中 , 打草谷“别动队”就占据了三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