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三国志》孙策想袭击许都“迎汉帝”,这一说法真的可信吗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中说:“建安五年 , 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 , 策阴欲袭许 , 迎汉帝 , 密治兵 , 部署诸将 。 未发 , 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 ”
【爱历史】《三国志》孙策想袭击许都“迎汉帝”,这一说法真的可信吗
文章图片
孙策遇袭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 英勇善战的吴候孙策完成了江东统一 , 可惜的是 , 就在他想再接再励、逐鹿中原之际 , 却身遭不测被许贡门客所伤 , 不久殒命 , 年仅二十六岁 。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 , 孙策在遇刺之前是打算北伐的 , 趁着曹操与袁绍在对峙、首尾不能兼顾之机 , 将目标直指曹魏政治中心许都 , 主要目的是突袭许都迎回汉献帝 。 这种说法 , 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比较合乎历史情境和逻辑 。
【爱历史】《三国志》孙策想袭击许都“迎汉帝”,这一说法真的可信吗
文章图片
孙策影视剧照
然而 , 这样一个看似毫无疑义、人所共知的说法真的可信吗?
实际上 , 这一说法有很多细节值得推敲:
首先 , 实力不允许 。
以孙策当时那点家当 , 想要袭击许都 , 不过是一句痴话 。 不妨从天时地利人和来分析一下 , 天时方面虽然曹操携重兵与盘踞北方的袁绍胶着对峙可能无心他顾或者后方空虚 , 看似是个很好的时机 , 熟不知曹操是个极富谋略又善于用兵之人 , 即便重兵在外 , 也不可能不在后方大本营做好部署以防偷袭 , 这表面上的天时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五五开的机会罢了;再看地利方面 , 孙策所在的江东之地离许都比河北还要远 , 孙策有多大兵力能去攻袭?别说不能战胜 , 途中意外不可预测 , 能否顺利到达许都都还是个疑问呢 。 最后看看人和方面 , 曹操方面众志成城、兵多将广 , 而且谋士众多 , 而且经过多年经营 , 内部是比较稳定的;而孙策这边则是兵少将寡 , 最重要的是他刚刚统一江东之地 , 敌对势力还没有完全消弭 , 内部统治根基其实还是不稳的 , 两相比较之下 , 这一点相信聪明的孙策是不可能想不到的 , 因此断然不可能做出突袭许都、直接挑衅曹操的举动的 , 说白了 , 主要还是实力不允许 。
【爱历史】《三国志》孙策想袭击许都“迎汉帝”,这一说法真的可信吗
文章图片
汉末江东六郡示意图
其次 , 迎接汉献帝根本没有多大意义 。
认同孙策想袭击许都“迎汉帝”这种说法的人 , 无外乎都是认可曹操是靠“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成功的俗论 。 实际上 , 说曹操的成功和“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着莫大的关系 , 是一个并不正确也不符合实际的见解 。 如果说他挟了天子就可以号令天下的话 , 那按道理天下割据的诸侯应该归顺于他才对 , 可实际上到底有哪个诸侯归顺了?你看那袁绍、刘备和孙权等人 , 不仅没有归顺之意 , 反而是明知其挟天子还要和他对抗 。 因此说 , 曹操之所以不可与争锋 , 还是拥百万之众的实力加上他本人的雄才大略使然 , 和挟有天子的关系甚小 。 当然了 , 再傀儡的皇帝 , 那也是合乎法统的皇帝 , 挟有天子多少还是有他一点可利用之处的 。 但要说其作用大到谁拥有他便可执天下之牛耳 , 那就是大谬之论了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逆势操作尝试迎接汉献帝以此来号令诸侯根本没有多大意义 , 精明强干的孙策不会不清楚 。
【爱历史】《三国志》孙策想袭击许都“迎汉帝”,这一说法真的可信吗
文章图片
汉献帝影视剧照
可见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所说的孙策在遇袭身亡之前想攻袭曹操的老巢许都迎接汉献帝 , 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 不符合逻辑和实际情况 。
那么 , 孙策当时整军待发 , 究竟是所为何来?其兵锋又是指向何人呢?
裴松之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中注引了《江表传》的观点:“广陵太守陈登治射阳 , 登即瑀之从兄子也 。 策前西征 , 登阴复遣间使......策归 , 复讨登 。 ”说孙策在建安五年整军向北进兵其实是想去攻打广陵(治所在江都)太守陈登的 。
【爱历史】《三国志》孙策想袭击许都“迎汉帝”,这一说法真的可信吗
文章图片
陈登影视剧照
九州以为 , 这大约就是实情 。 原因无外乎以下两点:
一方面 , 陈登担任广陵太守之时 , 《江表传》说“孙策遣军攻登于匡琦城” , 结果被陈登打得丢盔弃甲 , 接着又说“贼(孙策军)忿丧军 , 寻复大兴兵向登” , 就说孙策第一次围城被大败后很不忿于是再次兴兵讨伐陈登 , 这一次结果又是大败而归 。 可想而知 , 两次惨败于陈登之手 , 这让自诩善于用兵 , 平时所向披靡的小霸王孙策颜面扫地、愤愤难平 , 以孙策的刚烈性子 , 自然是很不服气的 , 无时不刻都在想着灭了陈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