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长津湖,美军最精锐的特遣队员为投降找了一个借口,之后集体投降

电影《长津湖》中有不少这样的打斗情节:那就是被包围中的美国士兵 , 与志愿军面对面时 , 他们竟然毫无畏惧 , 与志愿军战士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 不可否认 , 这种情节可以增加不少观赏性 。
其实 , 在长津湖战役中 , 美军主要靠火力压制 , 当志愿军战士冲到他们面前 , 双方士兵真正面对面时 , 美英军队是很怂的 。 真正敢于和志愿军肉搏战的 , 即使有 , 也是极少数 。
据美方资料记载:当志愿军打到他们跟前时 , 美军陆战队数百名最精锐的特遣队员 , 完全丧失抵抗意志 , 放下武器投降 。
甚至 , 一个志愿军士兵 , 就俘虏了三十多名最精锐的美英军陆战队员 。 而这些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员 , 面对一个中国士兵 , 毫无抵抗的意志 , 集体投降 。
和中国军队相比 , 这些美国兵显然缺乏牺牲精神 。 一名美国军官对此解释:“在阴间 , 你无法扩大力量!”
此外 , 这部电影主要从我方的视角去描写 。 一些外媒由此评价:“美国大兵的表演毫无感情 , 像木头人一样”云云 。
本文拟从美军的视角 , 主要参考美国人描写这场战争的书籍 , 通过一个侧面 , 再次还原这场战争 , 使读者加深对这场战争的了解 。
【历史故事】长津湖,美军最精锐的特遣队员为投降找了一个借口,之后集体投降
文章图片
纯属巧合 , 中美几乎同时命令:27日发动总攻!
1950年11月27日 , 长津湖地区气温陡降 。 西北风呼啸着卷起漫天雪花 , 让人睁不开眼 。
在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的指挥下 , 美陆战一师和步兵7师 , 准备实施“圣诞回家”攻势 , 计划在11月27日发起攻击 。
27日上午8:10 , 美军陆战7团从长津湖西北端的柳潭里出发 , 负责保证进攻路线公路两侧高地的安全 。
与此同时 , 美陆战5团按计划沿公路转向北方 , 直捣鸭绿江 。
美陆战一师的其他部队随后跟进 , 他们计划在柳潭里西北40英里处 , 与美第8集团军会合 , 直奔鸭绿江 , 从而结束战争 。
而此时 , 美军的西线正面临着大溃败 。 但阿尔蒙德布置作战任务时 , 对此却不以为意 。
当阿尔蒙德兴致勃勃地来到美军第七陆战团的指挥所视察时 , 却被告知:该地区中国军队的数量显然比预料中的要多 , 打到鸭绿江恐怕没有那么轻松 。
但阿尔蒙德对此并不在意 。 他向几名军官和士兵颁发了勋章 , 之后命令他们:按原定计划 , 迅速发起进攻!
美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 , 同样不相信志愿军会在长津湖地区展开大规模集结 。 他后来说:
“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 , 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 ”
确实 , 志愿军东线作战地区 , 属于朝鲜小白山区 , 海拔大多在一千米以上 , 地形十分险恶 , 气候特别寒冷 , 进入11月 , 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27度 , 其自然环境极端恶劣 。
对于后勤补给十分困难的志愿军而言 , 确实不适宜在这里展开攻击 。
但恶劣的自然环境 , 同样也给美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 也只有在这里 , 才能把美国的机械化优势 , 予以最大程度的抵消 。
而志愿军这一边 , 志愿军第九兵团入朝作战时有三个军的建制 , 每个军有4个师 , 共三个军十二个师 , 约十五万人 。
根据彭德怀的命令 , 第九兵团原计划在11月25日在东线发起突袭 。 首先攻击长津湖西侧 , 然后攻击东侧 。
但是 , 部队由于严重缺乏御寒装备 , 徒步翻山越岭、包抄迂回十分艰难 , 宋时轮表示25日无法发起攻击 , 因此 , 攻击时间要到27日黄昏以后才能实施 。
中美双方的指挥官 , 不约而同把进攻的时间 , 都定在10月27日这一天 。
【历史故事】长津湖,美军最精锐的特遣队员为投降找了一个借口,之后集体投降
文章图片
“德赖斯代尔特遣队”:打开补给通道 , 增援下碣隅里 。
入夜 , 美军陆战一师和步兵七师的官兵 , 沿着一个山间的小路行进 , 部队延伸达50公里 。
这对美军来说是很难得的事 , 因为美军一般都是在白天行军 。 但是现在 , 阿尔蒙德为了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 , 命令美军迅速推进 。 随军的美国采访人员后来回忆“总觉着有人在盯着我们” 。
他们完全不知道 , 就在前方 , 至少有8个志愿军师 , 在前面设伏 , 严阵以待 。
行进中的美军 , 突然听到了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 。
在他们听来 , 中国军队的军号声异常尖利 , 伴随着志愿军战士胶鞋在雪地上奔跑发出的“沙沙”声 , 令人胆战心惊 , 据战后美军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