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韩愈反佛?还是借机劝谏皇帝?

元和十四年(819年) , 唐宪宗派遣使者迎佛骨进宫 , 史书记载当时的盛况 , “王公士庶 , 奔走舍施 , 唯恐在后 。 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大家争先恐后地抢着供奉佛骨 , 甚至到了散尽家产、烧顶灼臂的地步 。
【历史故事】韩愈反佛?还是借机劝谏皇帝?
文章图片
原来中原佛教承袭自印度宗教的苦行传统 , 通过自己的肉体受苦 , 作为修行的方法 , 也有为自己赎罪而求得神佛宽恕的意味 。 例如大乘佛教经典《梵网经》云:“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 , 非出家菩萨”;中国本土《高僧传》中亦有不少舍身修行的高僧事例 。 这些本是极端特殊的高僧行径 , 但是通过唐朝皇帝迎佛骨的催化 , 竟成为广大的流行 。
【历史故事】韩愈反佛?还是借机劝谏皇帝?
文章图片
而韩愈的伟大就在这里 , 他认为当家皇上不能带头不事生产 , 于是他上呈《谏迎佛骨表》 , 内容提及历代信佛的帝王大都“运祚不长”(活不久) , 他要求将佛骨即刻销毁 , 言下之意就是 , 如果宪宗执意要迎佛的话 , 那肯定与历代信佛帝王一样活不久 。
【历史故事】韩愈反佛?还是借机劝谏皇帝?
文章图片
我常在想 , 韩愈写这种咒骂皇上的文章 , 心里到底在想什么?那可是轻则流放 , 重则小命不保的罪行啊 。 他是作秀吗?但是这作秀的代价未免也太高了吧 。 果然皇帝下令处死韩愈 , 幸亏有裴度、崔群等人帮忙求情 , 才改贬为潮州刺史 。
潮州位于如今广东境内 , 今天的广东繁华鼎盛 , 但在唐朝却尚未开发 , 瘴疠之气盛行 , 再加上与京城千里之遥 , 被贬此地的人就算没死在潮州 , 沿途的舟车劳顿、风雨霜寒也会将人折磨致死 。 韩愈在16年前 , 贞元十九年(803年)也因关中旱灾 , 不忍心看百姓受苦 , 于是上表陈述灾民惨状 , 触怒权贵 , 当时就已经被贬至广东阳山 。 不过由于当时的韩愈年轻力盛 , 还扛得住凶险折磨 , 四年后遇宪宗即位大赦天下 , 他最终才得以活着离开广东 。
16年后 , 韩愈再度因为正义感使然触怒了宪宗 , 但是如今的韩愈已是50岁垂老之年 , 大女儿也才仅12岁 , 这一老一少 , 就要开始匍匐、跋涉在风雨霜寒之中 。
《太平广记?定数八》记载了贬官的流程:
自朝受责 , 驰驿出城 , 不得归第 。
被贬官员从朝堂下来 , 连家都不能回 , 要被押解出城向贬地奔行 。 遭贬家眷也得随行 。
贬官拖儿带女 , 扶老携幼 , 还有官差押送 , 翻山越岭 , 一天走数百里的路 , 这种超越常人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折磨 , 就算50岁的韩愈扛得住 , 那12岁的无辜稚女又怎承受得住呢?
于是在连日大雪之后 , 12岁的稚女在饱受惊吓、体力耗尽之余 , 夭折殒逝于凄寒的北风中 。 而必须要在时限内抵达潮州的韩愈 , 只能强行忍住巨大的悲伤 , 将女儿的遗体孤零零地葬在终南驿站旁的荒郊野岭之中 。
一年后幸运的韩愈再度赦免回京 , 途经女儿的长眠所在 , 他所有的泪水悲痛再度涌上心头 , 此时此刻的韩愈 , 不当唐宋八大家的老大 , 也不做《谏迎佛骨表》的勇臣 , 他只愿做个悲痛、无力、自责、内疚的父亲:
数条藤束木皮棺 , 草殡荒山白骨寒 。
惊恐入心身已病 , 扶舁沿路众知难 。
绕坟不暇号三匝 , 设祭惟闻饭一盘 。
致汝无辜由我罪 , 百年惭痛泪阑干 。
【历史故事】韩愈反佛?还是借机劝谏皇帝?
文章图片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用几条粗糙的藤束绑住单薄的木棺 , 才把你的身躯 , 草草埋葬在这孤独凄寒的荒山野岭中 。 你受到父亲鲁莽 , 而获罪贬斥的惊吓 , 一同被押解到遥远的南方 , 又遇天雪寒冻 , 你拖着微弱病体 , 与我赶路在大雪之中 , 这是多么痛苦、残酷的事啊 。
我绕着你的墓地悲痛地走过三圈 , 还来不及放声大哭 , 却只得狠心地离开 , 能做的 , 只有白饭一碗祭奠墓前 。 因为我的鲁莽害你无辜牵连殒命 , 看不到你亭亭玉立 , 这是我做父亲最大的罪过 , 我只能用一辈子的眼泪 , 来悔恨、来伤痛、来赎罪 。
一位父亲在亡女坟前 , 内疚、自责 , 喃喃自语 , 那种失去爱女的悲痛万分、万箭攒心、凄怆苦涩 , 千载之下 , 依旧让人揾泪再三 , 低回不已 。 你还在乎谁是《师说》的作者吗?你还在强诵“古之学者必有师 , 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只为了考试的背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