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德庆侯廖永忠:他的封侯是靠自己的功劳,还是帮朱元璋杀害小明王( 三 )


矛盾的廖永忠之死
廖永忠之死 , 一向是和当年的小明王之死联系在一起的 。 但是小明王之死 , 到底是朱元璋自己的意思 , 还是廖永忠胡乱揣摩上意 , 甚至被人故意误导呢?
朱元璋在起事之初 , 就听从谋士朱升的建议 , 采取“广积粮 , 高筑墙 , 缓称王”作为指导方针 。 在奉龙凤政权为正朔的同时 , 积极地猥琐发育 。 因此当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二月 , 小明王被张士诚大将吕珍包围在安丰之时 , 朱元璋面临一个救还是不救的难题 。 当时陈友谅大军东下 , 已经包围了洪都 。
按照一般的逻辑 , 肯定是要先救洪都 。 但是倘若小明王被张士诚抓走 , 朱元璋就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领导没了 , 自己是单干 , 还是再找一个新领导 。 单干 , 实力还不够 。 找新领导 , 北面的元朝 , 西面的陈友谅 , 东面的张士诚 , 哪个都不合适 。 因此在反复盘算之下 , 朱元璋不顾包括刘伯温在内的文武重臣的一致反对 , 毅然亲自领兵去安丰救驾 , 并将小明王安置于滁州暂住 。
到了至正二十六年年底的时候 , 陈友谅已灭 , 张士诚已是瓮中之鳖 , 方国珍早已奄奄一息 , 放眼天下 , 是正式考虑北伐中原 , 驱逐元廷的时候了 。 由于滁州在长江以北 , 所以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接小明王来南京 , 目的显然是为了北伐做准备 。
【爱历史】德庆侯廖永忠:他的封侯是靠自己的功劳,还是帮朱元璋杀害小明王
文章图片
小明王之死剧照
虽然我们都知道最终朱元璋一定会取小明王而代之 , 但绝不是现在 。 龙凤政权当年多次北伐 , 在北方各地留下不少革命种子 。 朱元璋一旦打出北伐中原的旗号 , 这些人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 等到北伐成功 , 再经过皇帝韩林儿三推三让禅位 , 吴王朱元璋那才能合理合法地登基 。 现在小明王突然死了 , 而且死得不明不白 , 老朱当年冒险救驾攒下的口碑瞬间崩塌 。 因此小明王之死 , 其实损失最大的是朱元璋 。
从这个角度出发 , 朱元璋一直对廖永忠弄死小明王耿耿于怀 。 但是说实话 , 这件事廖永忠也不过是受人利用而已 。 我们首先来想一想 , 倘若小明王活到了北伐成功 , 然后禅位给朱元璋 , 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这说明朱元璋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韩宋 , 而非被其推翻的元朝 。 而投靠朱元璋的那些文人儒生 , 原来一向以出身元朝为荣 , 视义军为贼寇 。 那么一旦朱元璋接受禅让 , 他们这批人就成为了伪元的走狗 , 政治地位乃至经济收益将急剧下降 。 所以他们串通廖永忠 , 暗中害死小明王 , 断了朱元璋的所有退路 。 老朱为此不得不和龙凤政权做切割 , 否认自己曾为其效力 , 被迫承认元朝的正统性 。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之时 , 朱元璋对廖永忠的评价极其的意味深长:
廖永忠战鄱阳时奋勇忘躯 , 与敌舟相拒 。 朕亲见之 , 可谓奇男子 。 然而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向 , 以徼封爵 。 —《明太祖实录卷五十八》
四川平定之后 , 廖永忠参与了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那次追袭王保保之战 。 次年奉旨剿灭倭寇 , 这算是他的老本行了 。 大获成功之后回京居住 , 然后突然在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二十五日去世 。
《实录》中廖永忠之死的记载是“卒” , 既非赐死 , 亦非诛杀 。 但是整件事情仍然充满了诡异的气氛 , 因为史书对朱元璋的反应是这样记载的“上赙遗之甚厚 , 以其子权袭爵” 。 老战友死了 , 皇帝什么反应呢?没有 。 只是出钱资助他的丧礼 , 同时允许其子廖劝袭封德庆侯 。
皇帝的态度很反常 , 因为廖永忠如果是正常死亡 , 那以他的功劳至少应该追封为公爵 。 比如当年和他并为中书左右丞的广德侯华高 , 同样也是巢湖水师出身 , 死后追封巢国公 , 谥武庄 。 那无论是资历和功劳都远高于华高的廖永忠 , 何至于既无公爵之封 , 又无谥号之赐呢?
【爱历史】德庆侯廖永忠:他的封侯是靠自己的功劳,还是帮朱元璋杀害小明王
文章图片
刘伯温与朱元璋剧照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 。 《明史》上说廖永忠是杨宪的党羽 。 杨宪在去年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七月出任中书左丞相 , 未曾想当月即罢相被杀 。 杨宪之死 , 是明史中的另一桩谜案 。 我们只在《明实录》上发现杨宪的好友刘基刘伯温曾在背后捅了他一刀子 。 至于廖永忠则“以功大得免” 。
太史令刘基并发其(即指杨宪)奸状及诸阴事 。 上大怒 , 令群臣按问 。 宪辞伏 , 遂与炳等皆伏诛 。 —《明太祖实录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