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窒息,《我的姐姐》原型:“多少孩子这一生都在等着父母的道歉!”

《我的姐姐》上映7天 , 票房破5亿 , 也引来极大的争议 。
有人看哭 , 也有不少人骂——凭什么还是要让姐姐养弟弟?还有网友留下感慨:这部电影把中国人、中国男性表现得太可怕了吧?
看得窒息,《我的姐姐》原型:“多少孩子这一生都在等着父母的道歉!”
文章图片
坦白说 , 张子枫演的姐姐 , 远不如“姐姐”们的现实日常来得令人窒息 。
电影上映后 , 网上爆出一张2496个字的原型故事 。
故事里的姐姐把两套房子卖了 , 在一线城市和丈夫儿子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 而两岁的弟弟被随意送给了生活条件不好的农村家庭 , 教育亦受到极大的限制 , 姐姐从根本上斩断弟弟出人头地的路径 。
与其说这位姐姐自私 , 不如更直白地说她恨弟弟 。
看得窒息,《我的姐姐》原型:“多少孩子这一生都在等着父母的道歉!”
文章图片
当然 , 我不确定这是真实的案例 , 还是某位笔者夸大杜撰出来的虚构故事 , 但文章开头有这样一句话 , “21岁的独生女生涯结束 , 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么破裂了 。 ”
在弟弟没出生之前 , 这位姐姐的生活是感到“幸福”的 , 所以 , 这不能算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 , 它也不算是姐姐的原型故事 。
我更愿意相信这对父母选择生二胎的原因 , 是“他们感觉到寂寞” 。
看得窒息,《我的姐姐》原型:“多少孩子这一生都在等着父母的道歉!”
文章图片
在我看来 , 《我的姐姐》原型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的故事 , 而是普遍存在现实里许许多多从未被正视的“姐姐”们身上 。
电影里 , 姑妈对安然说:“我是姐姐 , 从生下来那天就是 , 一直都是 。 ”她无法反抗母亲提出的要求 , 只因一句“你是姐姐 , 应当……” , 仿佛是一种无法逃离的 , 上天早已注定的命运 。
其实 , “姐姐”不一定是天生的 , 还可以人为安排 。
25年前 , 央视《生活空间》安排李玉拍摄一个刑警故事 , 但她深入了解这个家庭后 , 敏锐地在刑警6岁的女儿身上捕捉到了很精彩的情感纠葛 。
于是 , 李玉决定将摄像机镜头对准“姐姐” , 就此诞生了一部仅有20分钟的纪录片《姐姐》 , 影片粗剪版本命名为《成长的烦恼》 。
看得窒息,《我的姐姐》原型:“多少孩子这一生都在等着父母的道歉!”
文章图片
1996年12月30日、31日 , 一经播出 , 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
有观众直斥 , 这哪是儿童家庭教育“烦恼”?这根本就是一部让“姐姐”们窒息的恐怖片!
蕊蕊和峰峰是一对出生前后只差几分钟的双胞胎 。
在剖腹产的家庭会议上 , 父母认为女孩可以照顾男孩 , 于是决定让蕊蕊先出生 , 赋予她姐姐的名义和随后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 。 峰峰后出生 , 当团宠弟弟 。
《姐姐》只用几个日常生活场景 , 就将姐姐的委屈、痛苦和无望 , 拍了出来 , 它也是万千姐姐们所经历过的最为普遍的日常 。
看得窒息,《我的姐姐》原型:“多少孩子这一生都在等着父母的道歉!”
文章图片
姐姐和弟弟下棋 , 结果弟弟不遵守规则 。
玩棋 , 弟弟觉得开心就好 , 规则是什么重要吗?但是 , 姐姐玩得不开心 , 不愿意跟弟弟玩了 。
随便吃几个子而已 , 姐姐怎么能说不下就不下 , 她必须“陪玩” 。 于是 , 弟弟峰峰找妈妈来当“裁判” 。
6岁的弟弟坚信 , 只要妈妈来 , 姐姐就必须懂事 , 当个听话的好孩子 , 一次也没有例外过 。
果不其然 , 妈妈一开口就是:“蕊蕊好孩子来来 , 和弟弟下一盘吧……蕊蕊怎么回事儿呀 , 你是个姐姐你陪弟弟玩会儿...蕊蕊怎么回事儿 , 蕊蕊你懂点事儿行吧!”
看得窒息,《我的姐姐》原型:“多少孩子这一生都在等着父母的道歉!”
文章图片
妈妈为姐姐制定的框架是好孩子 , 她必须听话 , 必须陪弟弟玩 , 必须懂事 , 凡是不听话的行为 , 都被归属为任性 , 都会招致她的不喜欢 。
显然 , 年幼的蕊蕊敏感地看到并深刻地体会到了差异 。 她大胆地说出了一句藏在心里很久的话 , 内心却希望得到妈妈的安抚:“你不是说不喜欢我嘛 。 ”
可妈妈只是沉默 , 再沉默 , 借口煮饭走了 。
妈妈确实说过这句话 , 她无法反驳 , 无视成了最好的处理方法 。 大人总以为小孩子忘性大 , 却不知6岁的孩子已经记事了 , 小孩不是忘了 , 只是把它永远地埋葬在心底深处 , 自己的伤口自己舔 。
看得窒息,《我的姐姐》原型:“多少孩子这一生都在等着父母的道歉!”
文章图片
傍晚 , 爸爸破天荒地早早回家 , 还亲自下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