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 发生在刘备进入益州之后 , 相关人物分别为庞统、法正和刘备 。 原文如下:
文章图片
却说玄德归到寨中 。 庞统入见曰:“主公今日席上见刘季玉动静乎?”玄德吾:“季玉真诚实人也 。 ”统曰:“季玉虽善 , 其臣刘璝、张任等皆有不平之色 , 其间吉凶未可保也 。 以统之计 , 莫若来日设宴 , 请季玉赴席;于壁衣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 , 主公掷杯为号 , 就筵上杀之;一拥入成都 , 刀不出鞘 , 弓不上弦 , 可坐而定也 。 ”玄德曰:“季玉是吾同宗 , 诚心待吾;更兼吾初到蜀中 , 恩信未立;若行此事 , 上天不容 , 下民亦怨 。 公此谋 , 虽霸者亦不为也 。 ”统曰:“此非统之谋 , 是法孝直得张松密书 , 言事不宜迟 , 只在早晚当图之 。 ”
文章图片
言未已 , 法正入见 , 曰:“某等非为自己 , 乃顺天命也 。 ”玄德曰:“刘季玉与吾同宗 , 不忍取之 。 ”正曰:“明公差矣 。 若不如此 , 张鲁与蜀有杀母之仇 , 必来攻取 。 明公远涉山川 , 驱驰士马 , 既到此地 , 进则有功 , 退则无益 。 若执狐疑之心 , 迁延日久 , 大为失计 。 且恐机谋一泄 , 反为他人所算 。 不若乘此天与人归之时 , 出其不意 , 早立基业 , 实为上策 。 ”庞统亦再三相劝 。
文章图片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 , 刘备与刘璋在涪城首次见面回到自己的营寨后 , 谋士庞统前来询问刘备对刘璋的看法 。 刘备认为刘璋为人真诚 , 庞统却认为正好可以利用刘璋的这一弱点在下次见面的宴席上暗藏刀斧手 , 趁机将刘璋杀掉 , 兵不血刃拿下益州 。 谋士法正也认为庞统的计划可行 , 建议刘备依此行事 。 不过 , 刘备对于庞统和法正的建议并不赞同 。 在随后与刘璋的见面中阻止了庞统和法正采用的杀害刘璋的行动 。
文章图片
【【爱历史】刘备进入益州之后,庞统、法正和刘备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本文要介绍的成语 , 是法正口中的“出其不意” , 意为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 。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孙子兵法》中的“出其不意 , 攻其不备” 。
文章图片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庞统与法正建议刘备在酒席宴间除掉刘璋的情节 , 在历史上却有其事 。 但个中细节却少有差异 。 按照小说的描述 , 提出这个建议的是庞统和法正 。 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 , 提出这一建议仅有庞统一人 。 据《三国志·庞统传》载:“今因此会 , 便可执之 , 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 ”由此可见 , 这一计划与发生并无关系 。
文章图片
庞统为何会提出这一建议呢?原因非常简单 , 擒贼先擒王 , 想除掉刘璋造成益州群龙无首 , 趁机以最快的速度拿下益州 。 不过 , 刘备对于庞统的这一速胜论并不赞同 。 《三国志·庞统传》载 , 刘备对于庞统的建议 , 仅仅表示了十二个字的意见:“初入他国 , 恩信未著 , 此不可也 。 ”果断地否决了庞统的建议 。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庞统与法正瞒着刘备在酒席宴间以舞剑为名想除掉刘璋的情节 , 只是小说家的虚构 , 在历史上并未发生 。
文章图片
庞统的建议和刘备的决定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呢?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容易回答 , 刘备的意见是正确的 。 在当时的益州虽然有张松、法正、孟达等人为刘备的内应 , 但也有黄权、王累、严颜等人对于刘璋的决定表示了强烈反对 。 这就说明在益州还是有一大批文武对刘备的态度是非常敌视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刘备若采用刘璋的建议贸然除掉刘璋 , 势必引起公愤 , 以刘备入蜀的兵力将难以对抗 。 从这个故事中亦可以看出 , 刘备的思路还是冷静和高明的 , 反倒是庞统操之过急 。
- 【爱历史】庞统有才华,有计谋,为何得不到孙权的赏识呢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武将综合水平最高的当然是威震逍遥津的张辽
- 【历史故事】刘备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有何依据
- 【游戏迷】原神2.4新版本聚合爆料一次看个够
- 【十二星座】年底前,爱情运势旺的3生肖,逃过烂桃花,牵手良缘,有爱又有钱
- 【就爱时尚】夏天高腰靴这样搭配才好看?
- 【就爱时尚】膝盖裙配高跟鞋后,整个造型瞬间优雅高雅
- 【时尚一点】入秋后火了一种新穿法:叫“上半身上班,下半身约会”,优雅高级
- 【爱历史】越南老妇人,抱着日军遗留的衣物睡觉60年,儿子对此恨骂不绝
- 【历史故事】炼药师大会在即,炎利化身萝莉参赛,萧炎压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