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日俄密约,将东北三省划分南满北满,关东军多达120万

【历史故事】日俄密约,将东北三省划分南满北满,关东军多达120万
文章图片
日本侵华五十年的前因后果6:经略东北 , 大陆政策的重要一环
作者:桅杆
东北易帜:依据日俄《朴茨茅斯和约》和《日清关于东三省条约》 , 日本最初在东北所得到的只是“两地一路” , 即旅顺口和大连租借权及南满铁路所有权 。 此后20年间 , 张作霖能够成为东北王乃至北洋当局的陆海军大元帅 , 少不了日本人的大力支持 。 但日本人的支持绝对不可能是免费的 。
日本在东北以修筑铁路为抓手 , 迅速将势力扩张到东北全境 , 也少不了张作霖的鼎力相助 。 日本人的最终目标是吞并整个东北 , 一直把张作霖作为傀儡来培植 。 张作霖虽然草莽 , 但毕竟是中国人 , 在欲壑难填的日本人面前 , 还是有一定的气节的 , 也能够守住一些底线 。 面对日本人的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移民等损害东北主权和利益的要求 , 张作霖周旋、拖延、抵制甚至抗争 , 逐渐招致日本人的不满 。 南京方面开始二次北伐后 , 张作霖公开表示并派代表洽谈议和 , 并通电“在救国志愿未偿之时 , 决不忍穷兵黩武 , 祸延中外” , 主动后撤奉军 , 避免与北伐军作战 。
【历史故事】日俄密约,将东北三省划分南满北满,关东军多达120万
文章图片
这就与日本极力使东北脱离中国的政策相违背 , 为日本所不容 , 于是便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 张作霖被炸身亡后 , 年仅27岁的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 张学良当时所面临的处境可谓是内忧外患:奉军高层暗潮涌动 , 士气低落 , 人心不稳;北伐军兵锋直指山海关 , 日本人也在步步紧迫 。 形势所迫、国仇家恨、爱国情怀等因素相互交织 , 为稳定东北局势 , 张学良不顾日本的再三“劝告”和武力威胁 , 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 , 宣布服从南京 , 改挂旗帜 。
东北易帜 , 使中国在形式上实现统一 , 日本在东北建立傀儡的企图落空 。 张学良公子哥气 , 一生风流 , 荒唐事不少 , 但仅东北易帜这件事 , 即足以青史留名 , 更何况后来还发动了“西安事变” 。 东北易帜让日本人培植傀儡、欲使东北脱离中国的计划落空 , 招致日本人对张学良的强烈不满 。 对此 , 日本人不会善罢甘休 。
【历史故事】日俄密约,将东北三省划分南满北满,关东军多达120万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日俄密约,将东北三省划分南满北满,关东军多达120万
文章图片
日俄密约:1907年7月30日 , 日本和沙俄 , 这对日俄战争中的敌手 , 在圣彼得堡签订了一份瓜分中国的秘密协议(即侵华密约) , 内容共4条:将中国东北三省(又称满洲)划分为南满和北满 , 分属日本和俄国势力范围 , 并划定了分界线;两国承诺不在对方势力范围内谋取特权 , 不阻挠对方在其势力范围内寻求特权;沙俄承认日本在朝国特殊利益 , 日本承认沙俄在外蒙古的特殊利益 , 且不阻挠其继续发展 。 之后在当年底、1912年和1916年 , 两国还先后3次对侵华密约补充和发展 , 并在瓜分中国问题上建立排他性的军事同盟 。
【历史故事】日俄密约,将东北三省划分南满北满,关东军多达120万】在密约的第三次补充条款中明确:“两国必要时开诚协商 , 制定办法 , 避免中国落入任何敌视日、俄的第三国势力之下;缔约一方如与上述第三国宣战时 , 另一方一经请求即予以援助” 。 两国从日俄战争时的死敌 , 一转眼即沆瀣一气 , 狼狈为奸 。 日俄侵华密约签订后 , 日本开始放胆经略南满 。 十月革命后 , 沙俄被推翻 , 苏俄自顾不暇 , 其在东北的势力基本退出 , 日本乘机向北满扩张势力 , 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 。 在日本的大陆政策中 , 侵占中国东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占领东北 , 进可经略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 退可与中国以长城划界;如不能控制东北 , 半岛因失去屏障 , 也难以保障 , 日本只能退回本土 。 日俄战争之后 , 日本完成了“日韩合并” , 便将对外扩张的全部精力用于中国东北 。
【历史故事】日俄密约,将东北三省划分南满北满,关东军多达120万
文章图片
关东军:1899年8月16日 , 因“干涉还辽”有功 , 沙俄强迫清廷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 , 租借旅顺口和大连湾约3200平方公里土地 。 由于地处山海关以东 , 沙俄将租借地称之为“关东州” 。 日俄战争中 , 日本打败沙俄 , 占领了东北南部即南满地区 。 1905年9月5日 , 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 , 沙俄确认把大连湾与旅顺口的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的所有权转让给日本 。 条约还在附加条款中规定:“缔约双方有权在满洲地区的铁路线上保留自己的护卫队 , 所保留的军队数量限制在每公里不超过1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