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秦桧有多可恨——他的所作所为,几乎满足了人们对奸臣的所有想象( 二 )


但遗憾的是 , 在当时 , 由于缺乏真凭实据 , 一切都只能是猜测 , “疑点重重”的秦桧很快得到了重用 , 回归宋廷不到半年 , 便被高宗任命为礼部尚书 , 1131年又擢升右相 。
也正是从这时起 , 曾经矢志报国的秦桧开始逐渐黑化 , 屠龙少年正一步步变成可怕的恶龙 。
逐渐黑化的变节者
秦桧返朝入对 , 根据当时宋金频繁交战的情况 , 迫不及待地向宋高宗赵构建议 , 立即停止抵抗 , 与金人议和 , 并提出"如欲天下无事 , 南自南 , 北自北"的南北分治方略 , 并呈上草拟的和议书 。
客观来说 , 宋高宗年轻时 , 并不是怯懦贪生之辈 , 汴梁被围 , 年轻的赵构便主动请缨为质出使金营 , 在刀斧环伺之下 , 依然是云淡风轻、毫无惧色 。
赵构的淡定让金人怀疑其并非皇子 , 坚决要求换人为质 , 这样 , 赵构才有了死里逃生的机会 。
而靖康之变后 , 包括徽钦二宗在内 , 所有的赵氏皇族几乎都被一网打尽 , 只有赵构作为硕果仅存的皇家血脉侥幸逃脱 。
【历史故事】秦桧有多可恨——他的所作所为,几乎满足了人们对奸臣的所有想象
文章图片
也许是只有真正经历过战争 , 才能体会战争的可怕 , 一路南逃的赵构 , 急急如丧家之犬 , 惶惶似漏网之鱼 , 在金人“搜山检海捉赵构”的巨大心理攻势之下 , 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在颠沛流离的逃生路上损失殆尽 。
当泥马渡江的康王最终变成偏安杭州的宋高宗时 , 苟且偷生于东南一隅的赵构 , 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与秦桧的划江而治是不谋而合的 。
君臣意气相投 , 高宗甚至赞誉“桧朴忠过人 , 朕得之喜而不寐” , 此后 , 秦桧顺理成章成为南宋与金国议和的总负责人 。
得势之后 , 秦桧继续着全方位黑化的过程 , 他卖官鬻爵、开门纳贿、堵塞言路、为所欲为 。
而关键是由于秦桧在议和中的“优异表现” , 宋金和约中还专门规定 , 南宋方面“不得辄更易大臣” , 有了金人暗中撑腰 , 此后直到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病死 , 南宋不仅没有更换宰相 , 而且不设次辅 , 这在两宋319年的历史上 , 是绝无仅有的 。
比起贪赃枉法、把持朝政这些奸臣标配的恶劣品质 , 为谋取私利而出卖国家利益 , 是最不能被原谅的 , 其危害性和对民族感情造成的伤害 , 也是难以估量的 。
回头再来看看秦桧提出的“南北自治”策略 , 表面看似公允 , 实则包藏祸心 , 划江而治的和议一旦达成 , 相当于南宋政府默认了江北大片敌占区的合法性 , 金人侵略所得变为既成事实 , 从此南宋在法理上放弃对北方的领土主张 , 再要北伐中原将出师无名 。
而“南自南 , 北自北” , 这轻描淡写的六个字 , 不仅分裂了大宋锦绣河山 , 还抛弃了无数中原子民 。
好在距“靖康之变”不久 , 当时南宋上下充满了报仇雪耻、收复失地的呼声 , 主战派的力量还相当强大 , 高宗虽赞同秦桧的想法 , 但“梗于众议” , 未敢贸然接受并付诸实施 。
构陷岳飞 , 罪大恶极
出卖祖国固然罪大恶极 , 但和冤杀岳飞比起来 , 这才是真正让秦桧遗臭万年的原因 。
岳飞是南宋最著名的抗金爱国将领 , 一生曾四次主持北伐 , 但在1141年最后一次北伐时 , 岳家军取得“朱仙镇大捷” , 前锋已兵临北宋故都汴梁 , 在即将“直捣黄龙”的重要关口 , 秦桧因担心与金议和的大局被破会 , 怂恿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 , 勒令岳飞班师回朝 。
【历史故事】秦桧有多可恨——他的所作所为,几乎满足了人们对奸臣的所有想象
文章图片
“十年之功 , 废于一旦”南宋历史上最有希望的一次北伐 , 就这样在岳飞的悲叹中化为泡影 。
但岳飞的存在 , 对于金国和秦桧而言 , 始终是心腹大患 。 秦桧没有就此罢手 , 他先是授意谏官万俟卨弹劾岳飞 , 其后又诬告岳飞谋反 , 最终 , 一代抗金名将 , 年仅三十九岁的岳飞 , 以"莫须有"的罪名 , 被冤杀于风波亭 。
然而 , 在岳飞蒙冤而死这件事上 , 竟然还有人替秦桧辩解 , 将争论的焦点引向宋高宗赵构 。
而为秦桧洗白的核心观点就是 , 欲置岳飞于死地的是宋高宗 , 作为臣子的秦桧 , 只不过是善于揣摩圣意 , 顺应君父行事而已 。
但我们应该看到 , 宋高宗并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 相反 , 赵构在很多时候 , 都表现得极端没有主见 。
南宋初年 , 在是战是和的问题上 , 赵构经常左右摇摆 , 对于岳飞的态度 , 也是阴晴不定、晦暗难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