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民间流传的著名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长城( 二 )


4、北齐时期:杞梁从武将变成了民夫 。 在北齐天保三年(552年)至承光元年(577年)之间 , 北齐为防止突厥、契丹南下和北周西进 , 曾大规模的修筑长城 , 前后超过八次 。 繁重的徭役 , 使得民间怨声载道 , 于是百姓们便充分发挥想象 , 将北齐朝廷的暴政 , 与秦代修筑长城的苦役相联系 , 使得“杞梁之妻”的故事又开始逐渐带有了反筑城徭役的意味 。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 杞梁开始从为国捐躯的武将 , 逐渐演变为了深受徭役之苦的民夫;杞梁之妻也开始向着寻夫认骨、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开始过渡 。
5、唐朝时期:孟姜女故事基本定型 。 唐代《雕玉集》收录的《同贤记》中 , 记载了孟仲姿的故事 , 其中写道:燕人杞良为逃避秦始皇筑城苦役 , 逃匿至孟超家后园树上 , 见到了正在池中洗澡的孟女仲姿 , 孟仲姿因身体被杞良看见 , 于是便以身相许 。 婚后 , 杞良又返回筑城 , 主典怒其逃走 , 遂将其打死 , 并将尸体筑于城内 。 仲姿寻夫 , 至城下痛哭 , 城墙崩倒 , 露出尸骨 , 不能辨认 。 仲姿刺指血滴骨 , 终得丈夫遗骸 , 收回安葬 。 在这段故事中 , 齐国的杞梁变成了燕国的杞良 , 故事情节也更加生动感人 , 而且故事也开始与秦始皇修长城联系了起来 , 就此奠定了“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的基调 。
【历史故事】民间流传的著名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长城
文章图片
贯休
6、唐朝时期:明确被哭倒的就是秦长城 。 唐朝僧人贯休在《杞梁妻》中写道 ,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 , 筑长城兮遮北胡 。 筑人筑土一万里 , 杞梁贞妇啼呜呜 。 上无父兮中无夫 , 下无子兮孤复孤 。 一号城崩寒色苦 , 再号杞梁骨出土 。 疲魂饥魄相逐归 , 陌上少年莫相非 。 ”这首诗词对春秋以来杞梁夫妇的种种传说来了个大汇总 , 并开创式的提出了“秦时死于筑城的范郎”的新传说 。 唐朝中后期 , 由于持续不断的战乱和繁重的劳役 , 这个新的故事开始广泛被百姓们接受 , 并以此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
7、唐末宋初:“送寒衣”情节出现 。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 在敦煌千佛洞石室里发现的一批唐代、五代珍藏书卷中 , 有一批以当时说唱文学故事为底本的“变文” , 被称为“敦煌变文” 。 其中《敦煌掇琐》中有“孟姜女 , 杞梁妻 , 一去燕子不复归 。 造的寒衣无人送 , 不免自家送征衣”之语 。 按照所述 , 秦始皇从今天甘肃、宁夏附近征调了大量民夫去修长城 , 征夫生活在西北寒冷之地 , 到天气寒冷之时 , 妻子们便会将做好的厚衣服送去给他们 , 这便为故事增添了送寒衣的情节 。
8、明朝时期:故事得以彻底完善 。 到明朝时期 , 由于明朝大修长城 , 不堪徭役重负的百姓们虽然心中不满 , 但却不敢对当朝者说三道四 , 便只好将心中的不满 , 发泄在了一千多年前、同样以修长城而闻名的秦始皇身上 , 这使得“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再度拥有了广泛市场 。 与此同时 , 由于戏曲小说的广泛流行 ,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得以进一步完善 , 其中杞梁又被改为了“万喜梁”或范喜梁 , 其中又增添了招亲、千里送寒衣等故事情节 , 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完善 。
综上所述 , 从春秋时期的“杞梁之妻” , 到明朝时期的“孟姜女哭长城” , 整个故事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流传中 , 早已被传的面目全非 , 原本与秦始皇和秦朝、与修筑长城毫无关系的故事 , 最终却让秦始皇背了黑锅 。
【历史故事】民间流传的著名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长城】当然 , 也正是由于传说历经多次改编 , 导致全国各地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版本众多 , 例如仅孟姜女的名字便有杞梁妻、孟姜、孟姿、孟仲姿等 , 杞梁的名字也有杞良、范良、犯良、范杞梁、万杞良、范喜良、万喜良、范希郎、范士郎等 , 而两人的出生地、孟姜女的死法、哭倒长城的长度等同样说法众多 , 根本无法做到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