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法,提前预防,才是避免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最有效方法( 二 )


就像你相亲见一个人 , 如果他穿的邋里邋遢的 , 你就会觉得这人懒 , 不爱干净 。 这就是第一印象 , 也就是你对这个人的初始态度 。
初始态度对人来说至关重要 , 因为如果没有特别强有力的反驳证据 , 人们会始终用初始态度来对待该食物或行为 , 而这样的行为又会反过来加强了初始态度 , 也就是说让初始态度更加稳固了 。
以父母教育孩子为例 , 一旦父母对孩子建立了孩子是差生的态度 , 父母就会更多的关注到孩子表现差的行为 , 而忽略孩子表现好的地方 , 以此来佐证自己的心理判断 。 当然 , 看到孩子差的表现越多 , 父母的这种态度也就更加牢固了 。
也就是说 , 初始态度决定了我们观察问题的角度 , 使得我们的观察思考偏离客观世界 , 让我们更容易看到支持我们初始态度的证据 , 也就进一步的强化了我们的原有态度 。 因此初始态度的建立至关重要 , 这也是我们“打疫苗”方法的理论基础 。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孩子沉迷手机问题 。
如果孩子一开始玩手机游戏就很有趣 , 觉得很有意思 , 那么孩子就建立了对手机游戏的初始态度 。 后期 , 随着孩子玩手机感受到的乐趣越多 , 这种态度也就越牢固 , 孩子也就愈加沉迷手机 。
相反 , 假如父母一开始给孩子种下手机游戏是不好的 , 是让人讨厌的“疫苗” , 那么孩子就会更多的观察到游戏不好的一面 , 孩子将来也就很难沉迷于游戏 。
那具体如何做呢?
疫苗接种法,提前预防,才是避免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最有效方法
文章图片
如何给孩子的“打疫苗”
通过我们分析 , 我们可以看到 , 这种“打疫苗”的方式是可行的 , 有利于避免孩子将来沉迷游戏 。 那具体如何做呢?
影响疫苗接种效果的 , 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疫苗本身质量的好坏 , 二是疫苗接种方式 。 疫苗质量不行 , 所有的工作就是白费 。 而疫苗接种的方式不对 , 不能让疫苗充分的发挥作用 , 同样影响疫苗的效果 。
在用“打疫苗”避免孩子沉迷手机上 , 我们同样也面临这两个问题:
1、我们要给孩子接种什么样的“疫苗”
我们要给孩子提前接种一种对手机游戏的态度 , 从而避免孩子将来沉迷手机 。 但是这态度并不是唯一的 , 很多态度都可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 比如说讨厌手机游戏 , 或者说手机游戏是不好的……这就需要我们慎重考虑 。
当然 , 就我们父母来说 , 直接接种“讨厌手机游戏”这种态度是最好的 , 将来孩子肯定不会沉迷游戏 。 但是这种特别强烈的态度 , 一开始我们可以通过某些方法达到 , 但是要知道 , 初始态度建立后 , 并不是说孩子的态度就稳固了 , 孩子还要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新的证据来支持他的态度 。
如果我们说我们建立了“讨厌游戏”的初始态度 , 但是在以后的生活中 , 孩子无法得到相应的证据支撑 , 反而得到一些相反证据 , 比如说游戏是有趣的 , 那么孩子的初始态度就会被推翻 。 毕竟 , 你要让孩子持续的得到“讨厌游戏”的体验是比较难的 。
我们建立的最好初始态度 , 并不一定是多么强烈的 , 只需要让孩子微微偏向“游戏是不好的” , 然后可以让孩子可以从客观世界中不断的得到证据支撑 。 这个“微微的偏向” , 在不断的证据加持下 , 偏离的方向就会越来越大 , 孩子就越来越不可能沉迷游戏 。
因此 , 我们一开始接种的疫苗最好是“游戏是浪费时间”或者是“游戏对我们有害”这种比较客观的观点 。 这样的观点可以找到大量的客观证据支持 。
疫苗接种法,提前预防,才是避免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最有效方法
文章图片
2、我们用何种方式给孩子接种
疫苗搞定了 , 接下来就是接种了 。
接种的方式非常重要 , 它直接决定了疫苗的最终效果 。
疫苗接种的好 , 孩子初始态度稳固 , 后期即使受到不同的观念攻击 , 也能保证观点不动摇 。 相反 , 假如疫苗接种的不好 , 根本就没有深入孩子内心 , 那么孩子在后期的生活中就容易被反面观点所推倒 , 放弃自己的原有态度 。
接种疫苗最低级的方式就是口头教育 。 父母跟孩子说手机游戏不好 , 浪费时间 , 影响学习等等 , 这样的教育就像一阵风 , 不会在孩子内心留下太深的印象 , 当然也就不用谈什么效果了 。
最好的接种方式应该是让孩子能够自身感受到 , 调动孩子的内心 , 通过孩子自己思考得出这样的结论 。 只有孩子自身的体验 , 孩子才会建立起牢固的初始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