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诸葛亮对马谡有不能描述感情,所以才那么宠幸他?( 二 )


【历史故事】诸葛亮对马谡有不能描述感情,所以才那么宠幸他?
文章图片
如果真是父子一样的感情 , 应该是属于比较冷静的 , 比较淡的 , 可是 , 他们之间的情 , 却是浓稠的!诸葛亮对马谡有着太多的例外!
比如说 , 刘备临终前的警告 , 诸葛亮不听;马谡临阵脱逃 , 诸葛亮不罚;每次和马谡谈论 , 诸葛亮不倦;为什么这么多的例外 , 全都发生在马谡一个人身上?
甚至 , 诸葛亮因马谡逃亡而恨上了向朗 , 这更是令人不懂!我认为陈寿用这个“恨”字 , 有其特殊用意 , 故不能等闲视之 。 一般而言 , 我们会对某人产生恨意 , 是因为累积了许多不平之气 , 累积了许多委屈而来 , 那么 , 诸葛亮对向朗的恨 , 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试问 , 只有一次知情不报 , 就足以酝酿出恨意吗?很难令人相信这是诸葛亮的作风 。 当时向朗的职务是丞相长史 , 也就是诸葛亮的秘书长 , 所谓“知情不举” , 毕竟只是业务上的过失 , 诸葛亮顶多是震怒 , 何恨之有?而且向朗自从被罢官直到延熙十年去世为止 , 悠游无事二十年 , 这处分未免太重了吧!难道是诸葛亮嫉妒向朗和马谡交好 , 因而产生恨意?
最令人费解的 , 莫过于提拔马谡为先锋 , 这件事完全脱出了诸葛亮的行事轨道!诸葛亮对于军事行动 , 从来都是非常谨慎的 , 不像魏延敢于冒险 。 例如说 , 《魏略》记载的魏延子午谷奇谋:
夏侯楙担任安西将军 , 镇守长安 。 诸葛亮在南郑与部属讨论军情 , 魏延说:”听说夏侯楙年少 , 虽然贵为魏国的驸马 , 但是胆小而且没有谋略 。 如果借我精兵五千 , 背负负粮的兵五千 , 从褒中顺着秦岭而东 , 而北出子午谷 , 不过十日就可以到长安 。 夏侯楙看到我军突然到来 , 必定乘船逃走 。 长安中只有御史 , 京兆太守这般人 , 很容易对付 。 我们可以取横门邸阁和散民的存谷就有足够的军粮了 。 敌人从洛阳来的援兵 , 还需二十多天 , 绝对有足够的时间让丞相从斜谷到达长安 。 如此 , 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以平定了 。 ”
【历史故事】诸葛亮对马谡有不能描述感情,所以才那么宠幸他?
文章图片
诸葛亮却认为魏延的这个想法太过冒险 , 不如走平坦大道 , 可以轻易地取得陇右 , 所以不用魏延的计策 。
只不过一万军士 , 诸葛亮就认为魏延的做法过于冒险而不赞同 , 可是 , 为什么诸葛亮自己却甘愿为马谡冒更大的险?有什么合理的解释吗?
在占领益州之后 , 诸葛亮就设立了一个“参署”的机构 , 用诸葛亮的话来说:“夫参署者 , 集众思广忠益也 。 ”参署设置的目的 , 是为了处理好一些军政事务 , 而招来各方面的代表参加 , 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 , 然后集中起来 , 斟酌损益 , 做出决定 。 可是 , 建兴六年 , 诸葛亮出兵祁山 , 当时军中有宿将魏延、吴懿等人 , 大家都认为应该选择从魏延、吴懿当中选出一人出任先锋 , 为什么偏偏诸葛亮违反众人的意见 , 提拔马谡统率大军在前?
【历史故事】诸葛亮对马谡有不能描述感情,所以才那么宠幸他?
文章图片
后来 , 马谡舍水上山 , 举措烦扰 , 副将王平连连规劝 , 马谡说什么也听不进去 , 与魏国名将张郃战于街亭 , 可想而知 , 当然是大败亏输 , 致使蜀国在北伐形势十分有利的情况下 , 遭受了历次北伐中最为严重的失败 , 甚至直接导致了蜀国后来的灭亡 。 这对于“生性谨慎”的孔明来说 , 如果他俩没有那一层关系 , 又作何解释?在北伐失利后 , 诸葛亮自贬为右将军作为惩罚 , 至于马谡 , 虽于心不忍 , 但鉴于马谡之前立下军令状 , 只好忍痛割爱……
马谡临阵逃脱之罪未罚 , 竟然还被提拔为先锋 , 请问 , 诸葛丞相究竟怎么了?为何凡事遇到了马谡 , 就仿佛盲目了一般?照理说 , 只有爱情才会让人盲目呀!
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 , 英霸之器 , 身长八尺 , 容貌甚伟 , 时人异焉 。 他却娶了沔南名士黄承彦那个黄头黑色的丑女儿 , 乡里因而做了个谚语:“莫作孔明择妇 , 正得阿承丑女 。 ”当我们对某人有感情 , 我们可以包容他的缺点 , 感情愈深 , 包容力愈大;诸葛亮与黄承彦之女并不认识 , 何来的感情?只因她有才华 , 就立刻迎娶回家 , 诸葛亮真的能忍受妻子的丑陋 , 或者他对女人原本就没兴趣 , 所以不在乎美丑?
看到这里大家的心中应该也有了答案 , 这一篇就到这里 , 大家可以将想法写在下方讨论 。
【历史故事】诸葛亮对马谡有不能描述感情,所以才那么宠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