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有些“老无所依”的父母,为什么不值得同情?

前言:
众所周知 , 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距很小 , 且研究表明 , 人的智商大概到了青春期就定型了 , 很难再有提升 , 而情商是后天培养大于先天的遗传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有些“老无所依”的父母,为什么不值得同情?】在事业成功、幸福感获得等方面 , 情商比智商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
儿童情商指儿童的情绪商数 , 主要包含:自信心 , 责任心 , 同理心 , 人际交往 , 挫折抵抗力 , 情绪管理 , 问题解决力 , 独立性 , 专注力 , 创造力 , 领导力 , 感恩等12个方面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有些“老无所依”的父母,为什么不值得同情?
文章图片
俗话说:“3岁看大 , 7岁看老” , 孩子有以下这些行为 , 是情商低的表现
1.挑剔、爱抱怨
朋友说 , 女儿每天起床气十足 , 满脸不高兴 , 挑剔衣服不好看 , 抱怨饭菜不好吃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有些“老无所依”的父母,为什么不值得同情?
文章图片
2.没有担当 , 甚至不惜撒谎以逃避责任
有些孩子不小心犯了错 , 总是偷偷跑掉 , 甚至狡辩“不是我 , 跟我没关系 。 ”
3.喜欢恶作剧 , 或是揭人短处 , 令人难堪
有些成年人 , 说话不注意场合 , 不掌握分寸 , 一出口就“把天聊死” , 他们把自己人际关系不好的原因归结为“心直口快” 。
回溯童年 , 也是有无数“童言无忌”的时候 , 令作生厌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有些“老无所依”的父母,为什么不值得同情?
文章图片
4.自我管理能力差
包括情绪管理和行为管理 。
在公共场合 , 父母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 , 孩子便哭闹撒泼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有些“老无所依”的父母,为什么不值得同情?
文章图片
如果说上述低情商的表现 , 可能对孩子的社交和自我发展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 那么接下来要谈的这一点 , 则可能影响身为父母的你们 , 晚年生活的质量 。
俗话“养儿防老” , 那些“老无所依”的父母 , 究竟做错了什么?
还有句俗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 有些父母 , 教育不当 , 终是害人害己啊!
1.模糊了“宠爱”和“溺爱”的边界 , 最终将孩子养成了“啃老”的“巨婴”
曾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海归儿子啃老10多年 , 父亲怒砸其家 , 实在令人唏嘘!
江苏南京的王先生是做生意的 , 家境殷实 , 为了让孩子少一些“负重前行”的压力 , 王先生用自己的财富积累和社会资源 , 送孩子出国留学 , 给孩子买房、买车……这位父亲的初衷一定是希望孩子学有所成 , 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
可不曾想 , 孩子留学归来 , 却整日游手好闲 , 10多年一直不找工作 , 始终靠“啃老”生活 , 父子俩为此经常争吵 , 有时儿子甚至会和他动手 。
这次 , 因为王先生一气之下将给儿子买的轿车卖掉 , 儿子得知后怒砸父亲的车 。 王先生怒火中烧 , 将儿子家砸得一片狼藉 。 儿子又要砸父亲家 , 还扬言要砍死父亲 。
对于这位父亲的遭遇 , 你是哀其不幸?还是怒其不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巨婴”的养成非一日之功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有些“老无所依”的父母,为什么不值得同情?
文章图片
一些家长或许跟王先生一样 , 因为忙于事业 , 没有足够时间陪伴孩子;或者甚至没有意识到高质量陪伴的方法和重要性 。
他们对孩子有求必应 , 将对孩子欲望的满足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手段 , 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营养输送” 。
正是家长这样的教养方式 , 让一些孩子在成年后 , 心理上却始终是一个“巨婴” 。
2.只知逼孩子成为“第一” , 却不教孩子独立
名噪一时的东方“神童”魏永康 , 13岁参加高考 , 以602的高分考上湘潭大学 , 17岁大学毕业 , 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硕博连读研究生 。
魏永康的母亲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 , 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全包了 , 甚至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 。 为了让儿子在吃饭时不耽误看书 , 魏永康读高中时 , 母亲还亲自给他喂饭 。 他在大学期间 , 母亲仍然追随左右 , 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
直至到北京读研 , 魏永康的独立生活能力几乎为0 , 经常出现“找不到牙膏 , 就胡乱拿人家的牙膏” , “找不到自己的鞋子 , 就穿别人的鞋子”的现象 。 不仅如此 , 有一年冬天 , 他竟然穿着单衣和凉鞋去天安门闲逛 , 引来游客侧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