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邯郸保卫战—来自长平之役后赵人酷烈的反击

从公元403年韩、赵、魏三家正式分晋得到周天子承认成为诸侯 , 到公元261年赵国出于“黄雀在后”救援韩国上党正式爆发秦赵长平之战 , 在这漫长的历史沿革中,嬴姓赵氏这个昔日弱小公卿家族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地强盛诸侯 , 并曾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下通过“胡服骑射”的改革一度成为山东六国的魁首 。
【历史故事】邯郸保卫战—来自长平之役后赵人酷烈的反击
文章图片
然而 , 岁月不饶人 。 就在面对西面秦国突飞猛进的崛起之势时 , 逐渐僵化、腐朽的赵氏赵国也不得不在四十万大军飞灰湮灭后 , 承受“子哭其父 , 父哭其子 , 兄哭其弟 , 弟哭其兄 , 祖哭其孙 , 妻哭其夫 , 沿街满市 , 号痛之声不绝”的人间惨像 , 并将祖先筚路蓝缕之地拱手让给外人 , 独自吞下名为“落后”的苦涩果实 。
但就在秦国退兵后不久的谈判中 , 面对两国之间关于领土的偌大分歧 , 不甘心的赵孝成王决定再次用战争来挽回上次战争失败的苦果 。
【历史故事】邯郸保卫战—来自长平之役后赵人酷烈的反击
文章图片
公元259年 , 决意复仇的赵国单方面结束了两国之间的会谈 , 转而备战 。 一方面 , 赵国根据自身精锐部队尽数覆灭、无力野战的客观事实大力坚壁清野、囤积粮食军备 。 另一方面 , 为防孤立无援 , 由平原君赵胜亲自领衔游说魏楚两国支援赵国的自卫反击 。
正是同年 , 愤怒的秦昭襄王再次举全国之力发兵五十万伐赵 。 秦军分兵三路 , 左路由司马梗率军进攻赵国太原 , 牵制赵国北方防御游牧民族的主力南下;右路兵马十万增兵南阳 , 以拒魏楚联军;中路主战军团三十万人 , 则直取赵之邯郸 。
不过是次年七月 , 秦军在一路高歌猛进中再次兵围邯郸 。
【历史故事】邯郸保卫战—来自长平之役后赵人酷烈的反击
文章图片
不过这次 , 赵国没有选择屈服 。
就在采取坚壁清野战略、集中各地的守军及粮食全力保卫都城邯郸的同时 , 赵国官方紧急从民间征召了十万年龄从40岁到13岁不等的可战平民 , 配合一、二万赵王的宫卫步兵和少量骑兵 , 由守将大将军廉颇、宫卫统领乐乘以及平原君赵胜共同统领 , 构成赵国矢志守城、乃至夜袭秦兵的主力 。
恰巧这时 , 邯郸的平民因为长平之战 , 几乎每家皆有丧子、丧夫、丧父 , 因此同仇敌忾 , 愿意与赵王死守邯郸 。
【历史故事】邯郸保卫战—来自长平之役后赵人酷烈的反击
文章图片
秦军方面则以五大夫王陵为将 , 率三十万军众 , 以武安为据 , 包围邯郸城 。
由于秦军卒伍构成以步弓兵为主 , 且攻城器具颇多 , 攻防战争一开始便异常的激烈 。 秦军的步卒兵分两队 , 一队肩扛云梯 , 强登邯郸城墙 , 另一队则直推冲车猛撞城门 。 秦弓弩手更是仗着充裕的后勤保障将数十万支箭射向邯郸城内 , 以此来掩护步兵攻城 。
即使如此 , 一个月下来秦军仅校官便战死五名 , 士卒伤亡更是近两万人 , 而邯郸城却因为守军的殊死防卫迟迟未能攻下 。 出乎意料的是 , 如此危难关头 , 廉颇带领下的赵军甚至一度出精锐步兵和少量骑兵突袭秦军营栅 , 杀伤秦军有生力量、疲惫卒伍士气 。
【历史故事】邯郸保卫战—来自长平之役后赵人酷烈的反击
文章图片
王陵无能为力 , 秦昭襄王也气愤万分 。
秦军也只好在大王的催促和援军的保障下在十二月冒着寒风中向赵都邯郸发起第二次大规模的攻击 , 但一向以弓弩闻名天下的秦军 , 此次却因疲惫反被赵军弓弩杀伤无数 , 士卒出战皆不利 。 其后 , 赵国更是出兵突击 , 秦军折兵数千人、连忙退却数十里 。
不幸中的万幸是来援将军王龁率领的十万大军及大量的兵备粮草已经及时到达了邯郸 , 稳住了此时的战局 。
【历史故事】邯郸保卫战—来自长平之役后赵人酷烈的反击
文章图片
不过此时赵国的“幸运”也已随之而来 。 就在赵军殊死抵抗秦军攻势的同时 , 平原君的外交游说终于也起到了作用 。
十二月初 , 秦国援军抵达后不久 , 魏楚十八万援军同样抵达邯郸外围 。 同年十二月 , 以同为战国四公子的信陵君为统帅魏楚联军 , 对外围秦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 。 魏军击于西 , 楚军击于东 , 赵军应于内 , 秦军三面受敌 , 全线崩溃 。 无奈之下 , 王龁也只得率秦军主力向西急退数百里 , 退入汾城稍事喘息 。 而在邯郸城南驻防的秦军郑安平部两万人 , 则被赵军重重围困 。 在远离主力粮草断绝、突围无望 , 郑平安部也只得全军降赵 。 三国联军之后更是乘胜追击汾城 , 秦军大败 , 被迫撤至河西 , 双方隔河对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