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反思苏联军队瓦解:“军队非党化”让苏军不战而降

三十多年前 , 苏联一夜之间土崩瓦解震惊世界 。 诚然 , 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的结果 , 但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期 , 苏联军队的“变质”确实加速了国家的崩溃 。
1918年 , 苏维埃工农国防委员会成立 , 专门领导苏俄红军及一切武装力量 。 在当时 , 列宁领导军队的根本原则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也就是苏俄国内的军队必须坚持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 其他政党均无染指国家军队的权力 。
【历史故事】反思苏联军队瓦解:“军队非党化”让苏军不战而降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反思苏联军队瓦解:“军队非党化”让苏军不战而降】为践行这一治军原则 , 列宁不仅担任苏俄政府的领袖 , 更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 , 实现了党政军事务的一肩挑 。 靠着这种特殊的军队领导原则 , 苏俄很快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
等到卫国战争时期 , 面对苏军在正面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局面 , 斯大林决定重新实行政治委员制度 , 并在团级以上部队派驻政工人员 。 这实际上加深了布尔什维克党在军队内的政治地位 , 使得苏联军队的思想政治化进一步加深强化 。
【历史故事】反思苏联军队瓦解:“军队非党化”让苏军不战而降
文章图片
政治委员制度重新焕发生机后 , 苏军很快改变了战斗力低下、组织涣散的不利情况 , 全军迸发了强烈、旺盛的战斗情绪 。 在持续高涨的苏联军威面前 , 德军的优势急转直下 , 先后在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城下遭遇了重大失利 。
不过 , 后来在国家变革的关键时期 , 苏联内部的政治斗争严重影响了苏军的组织结构 , 导致苏军内部纪律涣散 , 基本失去了履职尽责的能力 。
【历史故事】反思苏联军队瓦解:“军队非党化”让苏军不战而降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 为推行所谓的“新思维”改革 , 戈尔巴乔夫从削减军费开始对苏军内部进行改革 。
据资料记载 , 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领导层自改革之初就主动放弃了对军队的领导权 。 在组织上 , 戈尔巴乔夫不仅削减了军费开支 , 还在多个方面对苏军的政治思想展开“解放” ,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裁撤了8万名政治军官 。 这直接导致了苏军内部的分化和思想上的混乱 。
【历史故事】反思苏联军队瓦解:“军队非党化”让苏军不战而降
文章图片
而戈尔巴乔夫对军队的改革远不止于此 。 在苏联国家的行政结构中 , 总政治部是布尔什维克党的一个下属部门 , 具有专门的“指挥权” 。
这种指挥权表现为总政治部可以公开选派政治委员进驻各军队 , 由此来发展苏军内部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意识形态教育 。 靠着这种独特的军队思想组织系统 , 苏军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几乎无往不胜 。
【历史故事】反思苏联军队瓦解:“军队非党化”让苏军不战而降
文章图片
不过 , 随着苏联内部政治斗争的加剧 , 总政治部的职权也在逐渐缩减 。 等到戈尔巴乔夫一上台 , 苏军内部的思想情况就越发混乱 , 所谓的“新思维”不仅抽空了苏军的政治思想基础 , 还导致苏军内部的“非党化”、“非政治化”思潮越发严重 。
斯大林曾明确强调:“无产阶级军队需要铁的纪律和严格管理” 。 纵观苏军的发展史 , 这一军队原则被很好地贯彻于苏军的基础建设之中 。
【历史故事】反思苏联军队瓦解:“军队非党化”让苏军不战而降
文章图片
然而 , 戈尔巴乔夫所推行的军队“非党化”倾向 , 却严重破坏了苏军的纪律和秩序 , 致使强大的军队沦为一盘散沙 。 当高级军官对改革各执一词、中级军官处于迷茫之时 , 苏军后来的悲惨结局也就可以被预见了 。
事实上 , 政治作为军队的天然属性 , 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真正做到“非党化” 。 哪怕就是古代王朝统治期间 , 君主对军队的渗透也无孔不入 , 你看明朝末期衍生的辽东军事集团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
【历史故事】反思苏联军队瓦解:“军队非党化”让苏军不战而降
文章图片
从这一层面考虑 , 世界上所任何的军队都从属于一定的政治集团 , 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 而阶级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政治性 。 因此 , 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 , 建立军队都是维护本国安全和社会稳定 。
用恩格斯的话来说 , 国家就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 军队只是实现这一利益的具体手段而已 。
【历史故事】反思苏联军队瓦解:“军队非党化”让苏军不战而降
文章图片
西方国家本质上也摆脱不了这一根本政治属性 。 他们一方面鼓吹军队“非党化” , 另一方面却在暗地里掩盖自己军队的“政党化”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