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为啥说李广难封并不冤?魅力爆棚的个人英雄,但无法适应大格局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 飞将军李广能够与奇袭匈奴龙城的卫青相提并论 , 很大程度上得感谢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渲染 。 其实就身份地位而言 , 两人并不在一个量级:相对于官拜大司马、大将军的长平侯卫青 , 李广戎马一生 , 却始终难以封侯 , 甚至落得自杀的境地 。
“李广难封” , 这究竟是官场的黑暗 , 还是帝王的不公?其实这事怨不得任何人 , 跟阴谋论更是毫无关系 , 纯粹是由李广的特点、性格所决定的 。
【爱历史】为啥说李广难封并不冤?魅力爆棚的个人英雄,但无法适应大格局
文章图片
结合《史记》中的记载 , 我们总结下李广为什么会招人喜爱 。
第一 , 精于骑射 , 武力超群 。 相对于卫青、霍去病 , 李广也许是那个时期个人武力最出众的将领 , 史书记录了两个例子:
汉景帝时期 , 李广担任上郡太守 。 期间朝廷派了一位宦官(中贵人)前来随他学习怎么跟匈奴人打仗 。 有一天 , 这个宦官带着几十个骑兵在野外遭遇了三个匈奴人 , 结果汉军骑兵被射杀殆尽;李广断定对方是匈奴的射雕能手 , 于是带着一百人前去复仇 。 最终 , 随行的骑兵只是起到了包抄的作用 , 对方被李广亲手射死两个、活捉一人 。
如果这次经历还有人多势众之嫌的话 , 那么还有个汉武帝时期的例子:李广被匈奴人俘虏 , 在被押送草原的途中 , 他趁机夺下一匹马南逃 。 其后 , 面对数百名追击的敌人 , 李广边策马狂奔边回头射击 , 成功杀退了对方 。
由此可见 , “骑射”是李广的拿手本领 。 作为将门之后 , 李家世代练习射箭;汉文帝时期 , 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 , 就因“善骑射 , 杀首虏多” , 被封为汉中郎 。 其后他跟随汉文帝 , 经常“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 即时常冲锋陷阵、格杀猛兽 , 武力值相当彪悍 。
而在那个时期 , 相对于长在马背上的匈奴人 , 骑射正是中原军队的短板;李广却恰恰在这个敌人最擅长的领域碾压了对方 , 无疑让吃够了匈奴人苦头的人们大呼过瘾、颇为解气 。
【爱历史】为啥说李广难封并不冤?魅力爆棚的个人英雄,但无法适应大格局
文章图片
第二 , 作风勇猛 , 胆色出众 。
除了武力高强之外 , 李广的胆子也特别大 。 上文提及的追杀匈奴射雕者过程中 , 百名汉军曾遭遇数千名匈奴骑兵 。 众人惊慌失措之际 , 李广却沉着应对 , 他甚至下令全体骑兵下马解鞍 , 以这种极度危险的方式 , 让对方误以为自己是诱敌的疑兵 。 敌人果然以为后方还有汉军大部队设伏 , 由此不敢轻举妄动;其间几次试探 , 都被李广射退 。 由于摸不准情况 , 最终他们只好撤退 。
公元前121年 , 李广率领的4000汉军被匈奴4万主力包围 , 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 , 将士们胆战心惊 。 为了稳定局面 , 李广命令儿子李敢故意带着几十名骑兵前去匈奴军阵冲杀 , 以此展示汉军的勇武、敌人的虚弱;随后他率军布成圆阵 , 顽强抵抗匈奴人的猛攻 。 依靠他的沉着指挥 , 汉军虽然损失严重 , 但还是坚持到了援军的到来 , 避免了溃散、覆没的命运 。
当然了 , 最能体现个人胆色的 , 莫过于亲自搏杀猛虎了 。 现实不是小说 , 百兽之王兼具了力量、技巧与智慧 , 可以说是猫科动物进化的极致 , 敢于凭借冷兵器直面这一猛兽的 , 胆气、能力都非常人 。 而李广在北方边境做太守时 , 就经常亲自外出射虎;有一次 , 老虎甚至已经逼到身前、给李广造成了损伤 , 但其后仍死于箭下 。
猛虎的近身搏击、十倍于己敌人的重重围困 , 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绝境 , 但李广却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冷静 , 真正做到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 这种素质 , 完美契合了人们对英雄的期待 。
【爱历史】为啥说李广难封并不冤?魅力爆棚的个人英雄,但无法适应大格局
文章图片
第三 , 性格随和 , 魅力十足 。
与同时其他大部分将领不同 , 李广带兵宽松随性 , 史书中刻意将他与程不识做了对比 。
在行军打仗时 , 对于队伍的编制、行军的队列、驻营的管理规范等方方面面的细节 , 程不识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每天夜里 , 他总是有条不紊地安排人打更、处理文书 , 经常昼夜忙碌、将士们随时神经紧绷;
而李广则完全相反 , 他从不要求什么队列、阵势 , 对于驻地的选择也只有“水丰草茂”、极尽便利这一个要求 , 晚上也不安排打更 , 文书也是应付了事 , 只是在大营远处布置哨兵 , 其他人则轻松惬意 。
同时 , 李广为官清廉 , 为人毫无架子、跟将士们同甘共苦;士兵们没喝到水、吃上饭 , 李广自己也绝对水米不沾 。 加上他为人宽厚、性格直率 , 士兵大多愿意在他手下服役 , 而不情愿跟着程不识那样的严苛名将吃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