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死囚受刑前的“辞阳饭”,要加一片生肉,犯人见到后往往心存感激

辞阳饭 , 又称辞断头饭 。 它是古代死囚最后的一顿饭 。 吃这种饭的习俗由来已久 , 并且一直保留到近现代 。 二战结束后 , 反法西斯同盟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 , 判处东条英机等七名甲级战犯执行绞刑 。 据说 , 东条英机在吃最后的断头饭时 , 简单吃了几筷子就匆忙上路了 。
【爱历史】死囚受刑前的“辞阳饭”,要加一片生肉,犯人见到后往往心存感激
文章图片
断头饭通常非常地丰盛 , 一般人能想到的山珍海味都能尽量满足 。 毕竟 , 它是人间最后的一顿饭 , 出于人道关怀的角度考虑 , 用餐的标准自然不会太低 。
断头饭的标准
宋朝初年 , 宋太祖赵匡胤定下规矩 , 宋朝断头饭的标准不低于5000钱 , 也就是五两银子的数额 。
不要小瞧五两银子 , 宋朝规模较大县的县令(相当于现在县级市的一把手)一月的俸禄不过30两而已 。
【爱历史】死囚受刑前的“辞阳饭”,要加一片生肉,犯人见到后往往心存感激
文章图片
《宋史?食货志》记载 , 都城汴梁的老百姓月收入在20贯左右 , 普通家庭的月开支在5贯左右 。 也就是说 , 宋朝断头饭的标准等同于普通家庭一个月的开支总和 。
宋朝是福利最好的朝代 , 断头饭的标准自然要比其他朝代高出一档 , 但是其他朝代也不会太差 。
只要是死囚想吃 , 只要市面上能找着的东西 , 狱卒基本上不会为难死囚 。 在衙门八字朝南开 , 有理无钱莫进来的封建年代 , 如此高标准的断头饭 , 狱卒往往也不敢克扣 。
【爱历史】死囚受刑前的“辞阳饭”,要加一片生肉,犯人见到后往往心存感激
文章图片
因为古人对乱力怪神比较迷信 , 明白死人的钱赚不得 , 生怕他们跑去找阎王告状 , 或是他们恋恋不舍纠缠自己不走 , 索要属于自己的饭钱 , 那就麻烦了 。
再者古人有逝者为大的观念 , 纵使死去的人没干过什么好事 , 也要在他死后给予相应的尊重 。 另外 , 临死之人往往情绪波动 , 不给他伺候舒坦了 , 万一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 也容易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
关键是断头饭有皇帝体现皇恩浩荡的用意 。 皇帝都喜欢说一句话 , 天下苍生 , 皆朕赤子 。 他想借此收买人心 , 即使有人犯下十恶不赦的死罪 , 皇帝不得不杀他 , 也会在临死前给他最后的关照 。
【爱历史】死囚受刑前的“辞阳饭”,要加一片生肉,犯人见到后往往心存感激
文章图片
这也是一种朴素的人道主义关怀 。 人世间再大的仇恨 , 也就是杀人不过头点地 , 大家都是爹妈生 , 爹妈养的血肉之躯 。 在被关押期间肯定没少受罪 , 本着宁做撑死汉 , 不做饿死鬼的初衷 , 还是让他们吃得饱饱再上路吧 。
断头饭什么时候吃
断头饭一般是上午吃 , 因为古代行刑的时间是正午 , 也就是所谓的午时三刻 。 一个时辰是2个小时 , 一个时辰分为8刻 , 一刻是15分钟 , 午时三刻刚好是十一点四十五 , 差不多接近正中午 。
【爱历史】死囚受刑前的“辞阳饭”,要加一片生肉,犯人见到后往往心存感激
文章图片
我们要知道古人的饮食习惯与今人不同 , 现代人吃饭必须一日三餐 , 甚至有的人为了保持体型 , 提倡多餐少量 , 一天能吃六七八顿饭 , 但是古人一天只吃两顿饭 , 上午饭和下午饭 。 原因很简单 , 因为粮食有限没得吃 , 吃多了就会心疼 。
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是从宋朝中期开始流行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个全盛时期 , 朝廷赋税收入首次突破一亿贯 , 常年维持在七千万贯钱以上 。
所以 , 断头饭肯定是在上午吃 。
前边说过 , 断头饭的标准很高 , 想吃什么给弄什么 。 除此以外 , 狱卒会专门替死囚加一片生肉 。
【爱历史】死囚受刑前的“辞阳饭”,要加一片生肉,犯人见到后往往心存感激
文章图片
据说 , 这种习俗起源于明朝朱元璋 , 他是地地道道的穷苦人出身 , 有过刻骨铭心的下层生活体验 , 明白穷苦人一年吃不上几回肉的生存状态 。 弄一块给他们带在身边 , 到那边后也好能经常吃上肉 。
另一种说法是 , 人死后先是经过十殿阎罗的盘问 , 最后再被送去转世 。 转世前 , 要喝一碗孟婆的汤 。 要想见到孟婆 , 就得过奈何桥 , 但是桥上有一只恶犬 , 经常无端阻拦过桥的人 , 一旦被恶犬咬到就失去转世的机会 。 所以 , 带上一片生肉 , 防备恶犬咬自己时 , 扔过去引开它 。
【爱历史】死囚受刑前的“辞阳饭”,要加一片生肉,犯人见到后往往心存感激
文章图片
断头饭起源哪里
历史上最早的断头饭始于春秋时期 , 具体是楚国庄王在位期间 , 《左传》记载说楚国有个大贵族叫若敖氏 , 把持楚国朝政三代 , 令历代楚王都很头疼 。 公元前632年 , 若敖氏发动叛乱 , 这就是若敖氏之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