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口碑双跌,综艺“吸金”大缩水( 二 )


豆瓣评分维度或许过于单一 , 广告主数量可能最能直接反映出节目的热度走势 。 节目流量与广告数量息息相关 ,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二、三季广告主分别为13个、15个、6个(开播初) 。
中腰部沦为底部 , 不少节目裸播或被砍
头部“综N代”节目招商难 , 中腰部综艺节目更难 。
腰部公司直接沦为脚踝部 。 木子李为一家中腰部综艺制作公司负责人 , 他所在的公司每年大概制作四五档节目 , 主要跟“爱优腾”(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合作 , 平台出钱 , 他们制作 。 利润好的时候 , 差不多能达到20%左右 。 但今年 , 他们的节目制作数量、利润遭遇双腰斩 。
木子李告诉Tech星球 , 跟去年相比 , 今年制作的综艺节目少了一半 , 只有两个 。 利润也打了个对折 , 从20%降到了10% 。 平台给到制作公司的钱缩水了 。
一档节目的问世直接跟招商情况挂钩 , 而今年综艺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 品牌冠名、行业赞助、联合赞助大幅缩减 。 木子李称 , 综艺市场跟“凉凉了”差不多 , 只有极头部的综艺节目还能拿到差强人意的广告赞助 。
今年综艺节目普遍招商困难 , 吸金能力在变弱 , 品牌整体综艺投放预算在缩减 。 广告主有限的预算一般集中到了头部S级综艺节目 , 其他不少节目裸播 。 而头部综艺节目赞助费用在下降 , 长视频平台综艺总冠名费用之前可能在1亿元左右 , 而现在可能只有5000万的水平 。
约定好的广告赞助 , 也可能临时撤单 。 木子李称 , 某平台一档全行业最头部、全平台公认的好节目 , 临播出前 , 广告主临时撤单 。
上游广告主撤离 , 下游人员缩减变得司空见惯 。 木子李向Tech星球表示 , 某长视频平台一个垂直赛道综艺制片人团队 , 从8个人缩减到3个 。 没有广告主买单 , 该平台也在想办法抽身而退 。
平台对爆款综艺的押注变得更克制 , 节目立项变得更为严苛 。 以往综艺黄金时代 , 平台如果认为某档节目具有爆款潜质 , 便会放宽招商限制 , 不会要求节目必须达到30%-70%的招商结果 , 最大程度覆盖节目成本 。 但现在 , 节目招商低于1都不行 。 即招商如果覆盖不了成本 , 节目不会被放行 。
招商不够 , 会员收入来凑 。 平台综艺招商惨淡 , 开始从独播改为拼缝做 。 木子李称 , 平台现在因为自身招商不够 , 索性把节目独播版权放开 , 多个平台一起播出 , 然后大家一起分会员收益 , 用会员收入弥补招商少的亏空 。 这样一来 , 综艺开始往分账剧的方向发展 。
平台日子不好过 , 寒意也传递给了每一个下游制作公司 。 木子李称 , 平台减价不减量 , 以前给到制作公司千万级别制作费用的节目 , 现在直接拦腰斩 , 下调到了三五百万 。 制作费用打了三五折 , 但要求跟以前一样的节目制作水平 。 几档不同级别的综艺节目制作费用都进行了压缩 , 以往S级五六千万 , A级三五千万 , 现在节目成本控制整体下调至少三折 。 “这样的节目没法接 , 一接就是亏 。 ”
下游制作公司不得不跟着一起节衣缩食、被动调整 , 木子李公司开始从大项目向垂类节目转型 。 大项目立项困难 , 小节目意味着更低的成本 , 更小的风险投入 。
头部跟腰部节目招商情况对比来看 , 已经不是过去二八效应 , 而是0.5跟9.5效应 。
冠名广告主“没钱” , 综艺吸金能力衰减
综艺吸金能力的变迁 , 可以以一档现象级爆款节目窥见一斑 。
《乘风破浪的姐姐》从第一季到今年第三季 , 直接成为反映综艺广告赞助晴雨表 。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 在开播前便收获13家广告主 , 节目收官时广告客户总数超40家 。 浪姐2开局势头更为凶猛 , 还没开播前就有15家品牌入局 。 而到了浪姐第三季 , 第一季播出时 , 广告赞助只有6个 。
开源证券研究员曾保守估计 ,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创造的商业收入规模预计达10亿左右 , 其中广告收入规模在4.55亿左右 , 节目对会员收入的拉动在5亿左右 。
但曾经的”吸金王“似乎在今年有些式微 。 芒果TV一位内部人士告诉Tech星球 , 今年综艺招商情况不算好 , 几档极头部节目还好 , 其他节目确实不是特别好 。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招商腰斩 , 节目播出后热度总体下滑 , 反映到芒果超媒财报 , 其半年报显示 , 2022年上半年其营收为67.14亿元 , 同比下降14.5%;净利润11.9亿元 , 同比下降1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