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八区的先生们》油腻背后,是自我的过度膨胀 | 周末谈

《东八区的先生们》油腻背后,是自我的过度膨胀 | 周末谈】最近看脱口秀 , 人人都争着当“天花板” , 转头看影视领域 , 《东八区的先生们》却成了豆瓣评分系统的新任“地板砖” 。 因为剧情油腻到“要用洗洁精反复擦拭屏幕” , 情节离谱到“但凡过过半年正常人生活都不会这么设置” , 该剧评分一路走低 , 直至2.1分 。
《东八区的先生们》油腻背后,是自我的过度膨胀 | 周末谈
文章图片
一部电视剧 , 真有那么油腻、那么离谱吗?出于好奇 , 我也跟风追起这部剧 , 最后发现:答案是肯定的 。 说实话 , 观剧过程中 , 我的心理变化非常复杂:有被“扯内衣带”等辣眼情节油腻到的不适感 , 有对“我不喜欢别人在我面前喝红茶”等土味霸总台词的无语感 , 也有对“只讲兄弟 , 不讲是非”的幼稚兄弟情的排斥感——当然 , 更多时候 , 是想要狂拉快进键的无聊感 。
不过 , 在梳理过那些让我产生负面感受的情节后 , 还是发现了这些槽点的一个共性:它们都折射出主创团队过度膨胀的“自我” 。
其中第一个层面 , 就是以男主为代表的男性角色自我感觉过于良好 , 到了自负的地步 。 比如 , 当知道女主角将成为自己的上司 , 男主角童语的第一反应是“你来我们公司是不是喜欢我啊?”当对方质疑自己的项目时 , 他的回应不是从专业上解释坚持的必要性 , 而是充满偏见地认为对方是在整自己 , 针对自己 。 即便是在男女主角对视的“撒糖”环节 , 男主也仿佛不是在看对方 , 而是在对面的瞳孔里欣赏“充满魅力”的自己 , 这也是让很多观众感到“不甜 , 很油”的原因 。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 , 在男主的脑回路中 , 没有换位思考 , 没有就事论事 , 只有自我中心 。 当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过于膨胀时 , 他眼中的世界就会扭曲失真 , 处理事务的逻辑自然会让人不适 。
在一部剧中 , 角色当然可以有自身的局限性 。 有时候 , 不完美的人设反倒更真实、更深入人心 。 不过对于这些局限性 , 创作者如何剖析 , 如何表达 , 则是其自身价值观的表露 。 这也是《东八区的先生们》更致命的问题所在:主创者太热衷于输出自己的想法 , 却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自我暴露 , 它清晰地展露出某些人不尊重女性的思想和完全脱离现实的感知力 。
这部剧中充斥着物化女性的台词 , 其中最出圈的 , 就是那句“美女 , 你很能吃辣吗?难怪你的身材这么火辣” 。 而比很多荒谬言行更值得玩味的 , 是剧中女性角色的反常表现 。 比如 , 在发现陌生男子进入自己房间后 , 正常女性的表现都是保护好自己 , 第一时间报警 , 可女主角许多竟然“端详”起对方:“他身高1米83 , 体重70公斤 , 脸庞白皙 , 典型的斯文败类” 。 在男主跟踪、涉嫌性骚扰女主的情况下 , 电视镜头也多次表现出她想念对方的场景 。 这些明显违反常识的人物表现 , 恐怕更多是主创者男性视角下的自我想象 。 这种失真呈现 , 本身就是一种傲慢和不尊重 。
而且 , 剧中人物“假装生活”的样子 , 也很难唤起大众共鸣 。 《东八区的先生们》宣称要展示四位30岁男性在大城市打拼的状态 , 可不管是在出租车上吃泡面的违和桥段 , 精致到有些虚假的居住环境 , 还是因为一点挫折就开始矫揉造作、自我感动的剧情设计 , 都让人感到过于悬浮 , 不接地气 。
有人说 , 这是因为主创者脱离普通生活太久了 , 的确如此 。 都市剧不是靠想象得来的 , 如果对现实生活不够了解 , 那就更应该塌下心去体验生活 , 去挤挤早上8点钟的地铁 , 去体验一下合租带来的感受 , 亲眼看看真实的困境是什么 , 耐心听听普通人那些接地气的快乐、焦虑与悲伤 。
不管是“去油” , 还是回归真实 , 问题的关键 , 都在于主创者能不能放下自我中心的偏执 , 真正去触碰现实 , 看到他人 。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