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刘备让诸葛亮“可自取”,看似相同,却完全是两个意思

《战国策》中有“孝公行之十八年 , 疾且不起 , 欲传商君 , 辞不受 。 ”的记载 , 而《三国志》中也有“若嗣子可辅 , 辅之;如其不才 , 君可自取 。 ”的记载 。
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一样 , 本质上完全是两回事 。 刘备托孤其实很简单 , 以此来表示对诸葛亮的重视 , 希望他能尽心尽力辅佐刘备后人 , 重点是“托孤”;而秦孝公的这句话就复杂多了 , 与当时时代背景崇尚“禅让”有关 , 也与商鞅对秦国的贡献有关 , 又与商鞅的结局有关 。
【爱历史】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刘备让诸葛亮“可自取”,看似相同,却完全是两个意思
文章图片
禅让的时代变迁
说起禅让 , 一般人心中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 , 那就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间的真心实意禅让;与东汉以后末代皇帝的被迫禅让 。
《尚书》有载:“人心惟危 , 道心惟微 , 允执厥中 。 ”十六个字源自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 , 描述了一代圣皇托付天下时候的心情 , 寓意深刻 。
自古以来 , “禅让”都是一种完美的君主传承制度 , 不以远近亲疏 , 只将王位交付于贤能之辈 , 所以也是古代文人心中对君主的最美丽幻想 。
【爱历史】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刘备让诸葛亮“可自取”,看似相同,却完全是两个意思
文章图片
既然是幻想 , 说明并不具有实际可行性 , 至少在人有了私心之后 , 并不那么容易实现 。
所以 , 在我们所知的真实历史中 , 大部分禅让都是一出“掩耳盗铃”的闹剧 。
比如西汉皇太子刘婴禅让给王莽;汉献帝禅让皇位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禅位给晋武帝司马炎;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宋武帝刘裕;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爱历史】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刘备让诸葛亮“可自取”,看似相同,却完全是两个意思
文章图片
而这一系列禅让中又有不同 , 无论是王莽 , 还是曹丕 , 甚至是司马炎在接受禅让之后并没有杀死之前的皇帝 , 而从刘裕开始 , 后期被迫禅让的皇帝基本上都不能善终 。
总的来说 , 禅让分为三个阶段:王莽之前 , 禅让是一种自愿的皇位传承;王莽到刘裕之间 , 虽然禅让是被迫 , 但是皇帝好歹能留下一命;刘裕之后 , 禅让就成了笑话 , 连命都保不住 , 与“禅让”这个美好的词汇是多么南辕北辙?
【爱历史】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刘备让诸葛亮“可自取”,看似相同,却完全是两个意思
文章图片
秦孝公的“真心”
自从“家天下”以后 , 因为血脉传承的原因 , 没有哪个君主不希望将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血脉传人 , 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 因为常年战争 , 幼主暗弱 , 不能带领国家强盛 , 所以很多君主都会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兄弟 , 这就是“兄终弟及”的王位传承 , 说起来也是禅让的一种 。
战国时期 , 就发生过两起真正的禅让 。
【爱历史】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刘备让诸葛亮“可自取”,看似相同,却完全是两个意思
文章图片
1.公元前316年 , 燕王姬哙禅让给国相子之 。
燕王哙继位之后 , 将子之拜为国相 , 执政期间 , 办事果断 , 得到燕王哙的重用和赏识 。 燕王哙年老之后 , 国政大小事都取决于子之 , 后来听取鹿毛寿的建议 , 将政权托付给子之 。
鹿毛寿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 。 人之谓尧贤者 , 以其让天下於许由 , 许由不受 , 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 。 今王以国让於子之 , 子之必不敢受 , 是王与尧同行也 。 ”燕王因属国於子之 , 子之大重 。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
公元前314年 , 太子平联合将军市被发动内乱 , 最终燕王哙、子之、太子平、将军市被都死于这场内乱 。
【爱历史】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刘备让诸葛亮“可自取”,看似相同,却完全是两个意思
文章图片
2.公元前299年 , 赵武灵王禅位给赵惠文王 , 自称主父 。 虽然这次禅让只是内禅 , 皇位还是传给了自己儿子 , 可是赵武灵王当时并没有失去行动能力 , 也是一种禅让 。
公元前296年 , 赵武灵王又将自己另一个儿子公子章封为安阳君 , 封地在代地 , 并于第二年准备将赵国一分为二 , 让公子章做代王 。
此举引发内乱 , 公子章被杀死 , 而赵武灵王也被围困于沙丘宫 , 最后活活被饿死 。
【爱历史】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刘备让诸葛亮“可自取”,看似相同,却完全是两个意思
文章图片
这两个例子说明 , 在战国时期 , 禅让是真实存在的 , 而且并不是如后世一般被逼迫 , 虽然结果都不完美 , 但是可想而知 , 在当时禅让也是一种美德 , 符合当时的社会道德准则 。
在这种情况下 , 秦孝公无论是真心实意也好 , 虚情假意也罢 , 至少还是存在这么一种可能性 , 秦孝公能这么说 , 也算是比较真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