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刘备让诸葛亮“可自取”,看似相同,却完全是两个意思( 二 )


孝公行之十八年 , 疾且不起 , 欲传商君 , 辞不受 。 ——《战国策》
商鞅其实既不叫商鞅 , 也不叫卫鞅 , 他是姬姓 , 公孙氏 。 出身于卫国公族 , 因为封地在商地 , 所以号为“商君” , 后人称之为商鞅 。
商鞅的祖上也是正儿八经的周朝宗室 , 春秋战国时期 , 诸侯国之间君主很多都有血缘关系 , 如果说秦孝公真的传位于他 , 也是勉强符合当时社会潜规则的 。
【爱历史】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刘备让诸葛亮“可自取”,看似相同,却完全是两个意思
文章图片
然而 , 诸葛亮与刘备只是简单的君臣关系 , 传位就是无稽之谈 。
就好比家里来了一个客人 , 都是假情假意请客人吃饭 , 一个是拉着客人往餐厅走 , 说“我请你吃饭” , 另一个呢 , 则是指着出去的大门说 , “来吃饭!”
秦孝公与商鞅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 , 看似强大 , 但是它的发展极其不易 。
不像其他诸侯国 , 很多都是姬周宗室 , 所以分封的地盘土地肥沃 , 也没有外敌 , 而秦国先祖是因为养马有功才被封为附庸国 , 一直以来镇守西戎 , 难以跟中原诸侯相提并论 。
秦孝公时期 , 因为秦国地处偏僻 , 不参与中原各诸侯国的盟会 , 被诸侯们疏远 , 像对待夷狄一般对待 , 秦孝公想恢复祖先荣耀 , 获得霸主之位 , 这才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 。
【爱历史】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刘备让诸葛亮“可自取”,看似相同,却完全是两个意思
文章图片
商鞅也是在这个时候来到秦国 , 与秦孝公君臣相宜 , 在困难重重之下 , 两次改革 , 使得国力大增 , 这才有了后来一统六国的基础 。
两次变法之后 , 百姓家家富裕充足 , 秦国人路不拾遗 , 然而却大大损害了秦国守旧派的利益 , 显而易见 , 百姓的富足不是从天而降 , 而是削弱了贵族、官吏的特权 , 这才得以让百姓填饱肚子 。
因为这个原因 , 变法在秦国国内阻力重重 , 所以 , 秦孝公与商鞅这时候可谓是在一个阵营里的难兄难弟 , 一起面对数不清的秦国权贵 , 两人之间有志同道合的深厚感情 。
【爱历史】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刘备让诸葛亮“可自取”,看似相同,却完全是两个意思
文章图片
秦孝公在位时期 , 有秦孝公的保驾护航 , 哪怕权贵们想将商鞅五马分尸 , 也无法做到 , 可是当秦孝公死后 , 商鞅的下场可想而知 。
秦孝公临死之前 , 才有了这番感叹 , 平心而论 , 商鞅为秦国做了很大的贡献 , 与秦孝公也算是志同道合 , 他是真的不忍心看到商鞅以后的下场 。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秦孝公想到这里 , 不免会突发奇想 , 要是我将这个王位让给商鞅 , 他会不会就不用死了?
【爱历史】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刘备让诸葛亮“可自取”,看似相同,却完全是两个意思
文章图片
所以说 , 秦孝公的这番话 , 于公而言 , 是肯定了商鞅对秦国的贡献 , 于私而言 , 也是不忍心看到他将来身首异处 。
刘备托孤
在《三国演义》中 , 刘备死后 ,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为了北伐 , 恢复汉室而操碎了心 , 很多人忍不住想 , 要是坐在皇位上的不是那个“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 , 会不会蜀国就不会灭亡了?
【爱历史】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刘备让诸葛亮“可自取”,看似相同,却完全是两个意思
文章图片
哪怕是在《三国志》中 , 刘备死后 , 蜀汉政权也一直掌握在诸葛亮手中 , 似乎皇位唾手可得 。
于是 , 刘备的这句话看起来就比较情真意切 。
章武三年春 , 先主于永安病笃 。 召亮于成都 , 属以后事 。 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 , 必能安国 , 终定大事 。 若嗣子可辅 , 辅之;如其不才 , 君可自取 。 ”——《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实不然 , 刘备的这句“君可自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场面话 , 没有一点可行性 , 纯粹只是为了安抚诸葛亮的心 , 让他尽力辅佐幼主而已 。
1.辅政大臣有两个 , 一个是诸葛亮 , 另一个是李严 。
【爱历史】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刘备让诸葛亮“可自取”,看似相同,却完全是两个意思
文章图片
刘备病重的时候 , 一共有两个托孤重臣 , 当时是以诸葛亮总领朝政 , 而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统管内外军事 , 并留下镇守永安 。
因为当时蜀国与吴国正在交战 , 这才让李严驻守此处 。 只是刘备死后 , 诸葛亮与吴国讲和 , 永安失去了重要地位 , 这才逐步被诸葛亮剥夺了军权 , 最终贬为庶民 。
就刘备临死之前的情况而言 , 诸葛亮虽然有统领朝政之权 , 但是军权大部分都在李严手中 , 他如果自取 , 只会“自取其辱” 。
2.刘备麾下来源广泛 , 势力错综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