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至崇祯元年时,尚存的大明亲藩们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 , 朱元璋于应天府(南京)登基称帝 , 建立大明王朝 , 并在当年遣大军北 , 于闰七月攻克大都(北京) , 迫使元顺帝北逃 , 明朝成为中原新的主宰者 , 朱元璋即明太祖 。
太祖在立国之初 , 军国大事繁杂 , 而且诸子也年幼 , 所以并没有马上着手建立完备的宗藩制度 , 除即位时册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外 , 其余诸子皆未封授爵位 。
洪武三年(1370年) , 天下初定 , 太祖决定建藩 , 以屏护皇室 。 他在和诸臣的朝议中总结宋元兴衰治乱的经验时提出“宋元败亡、在于主弱臣强 , 宗室无力;我朝当引以为鉴 , 广建宗藩 , 以卫社稷” 。
同时 , 太祖又吸取了汉晋宗室藩王裂土建国、形同自立、权力过大 , 导致威胁中枢 , 最终野心膨胀举兵作乱的教训 , 制定了一套有别于汉唐宋元诸代的宗藩制度 , 并亲自编写《皇明祖训》 , 把这些规章制度一一加以详解 , 诏命后世子孙以其中的规定作为自己平日的行为规范 , 不得有违 。
明朝宗藩制度 , 其主要内容是“分封而不锡土 , 列爵而不临民 , 食禄而不治事、世袭罔替、禁绝四民之业” 。 藩王分封不授实际疆土 , 有封国而不领民政大权 , 地位尊崇但不得无故结交地方官员 , 爵位世袭 , 不得从事士农工商之业 。
自太祖创立宗藩制度、到成祖靖难成功后收回诸藩军事指挥权 , 英宗时确定亲藩不再入朝、二王不相见 , 明朝宗藩制度逐步完善 , 藩王的权力和地位也一再被压缩 。 最后除了尊崇的地位和优渥的待遇外 , 明朝藩王基本上只能做一个富贵闲人 , 政治上毫无影响力了 。
洪武三年、十一年、二十四年(1370年、1378年、1391年)太祖三次建藩 , 把除皇太子之外的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册立为王 , 建藩于全国各地 , 用以“众建宗亲以藩王室” , 并给诸藩设立了“授金册金宝 , 府置官属 , 护卫甲士三千人至万九千人 , 隶籍兵部 , 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 , 公侯大臣皆伏而拜谒 , 不得钧礼”的优厚待遇 。
洪武九年(1376年) , 太祖再定诸王岁禄 , “诸亲王岁供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 , 冬夏布各千匹 , 绵二千两 , 盐二百引 , 花千斤 。 马料草月支五十匹 。 缎匹纱罗者岁按价给予匠料 , 由王府自造 。 ”(靖江王岁禄米二万石 , 钞万贯 , 其余为亲王之半 , 马料草月支二十匹 。 )
此后 , 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 , 至崇祯元年(1628年) , 明朝历代皇帝所册立亲王、建藩计七十九位(指始封亲王、承继者不计) , 其中实封六十二位 , 追封十七位 , 另靖江王一位 , 合计八十藩国 。 (崇祯帝实封亲王二位、追封四位 , 都在崇祯元年以后;建文帝次子朱文圭被追封润王是在南明隆武时期 。 )
【历史故事】至崇祯元年时,尚存的大明亲藩们
文章图片
其中 , 因事犯法被废、举兵作乱被废、自尽除国、无子除国、入承大统升为帝系等原因 , 先后有五十个藩国没有传承至崇祯元年(1628年) 。
至崇祯元年(1628年) , 明代诸藩尚存者—————
一、太祖位下
秦王:始封者太祖次子秦慜王朱樉;秦藩秦肃王朱谊漶薨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 秦世子朱存枢历经十年等待 , 尚未袭封 , 秦藩此时无亲王在位 。 (秦世子薨于崇祯二年(1629年) , 非《南明史》中记载后来承袭秦王爵位 , 然后被李自成俘获 , 之后又降清 , 最后被杀于京师的经历 。 )
晋王:始封者太祖三子晋恭王朱棡;此时在位者是晋裕王朱求桂(晋裕王薨于崇祯三年(1630年) , 非《明史》记载被李自成俘获 , 再降清后被杀的结果 。 )
周王:始封者太祖五子周定王朱橚;此时在位者是周端王朱肃溱(薨于崇祯八年(1635年) 。 )
楚王:始封者太祖六子楚昭王朱桢;此时在位者是楚王朱华奎(崇祯十六年(1643年) , 张献忠起义军破武昌 , 朱华奎被投入长江溺死 。 )
鲁王:始封者太祖十子鲁荒王朱檀;此时在位者是鲁宪王朱寿鋐(薨于崇祯九年(1636年) 。 )
蜀王:始封者太祖十一子蜀献王朱椿;此时在位者是蜀王朱至澍(崇祯十七年(1644年) , 张献忠起义军破成都 , 朱至澍投井自尽 。 )
代王:始封者太祖十三子代简王朱桂;此时在位者是代康王朱鼎渭(薨于崇祯二年(162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