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从“面白无须”到“以多须髯为美”,探析古人为何会独爱胡须?

“行者见罗敷 , 下担捊髭鬚 。 ”这是古乐府诗集《陌上桑》中所记载的一首诗歌 。
由此可见古人对于胡子的喜爱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 , 也能看出胡子在古代男性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形象特征 。
【爱历史】从“面白无须”到“以多须髯为美”,探析古人为何会独爱胡须?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只有男性才能生长胡子 , 因此很多学者就提出了在古代时期人们对于胡子的审美与现代有着极大的区别 。
现代人多数追求的“面白无须” , 而在古代却是“以多须髯为美” , 那么古人真的这么爱留胡子吗?
关于为什么审美标准会从“面白无须”为贬义到“以多须髯为美” , 这个问题的探析角度就可以从古人为何爱留胡须入手 , 从这个方面就可以知道古人对胡子有着怎样的情结 。
而探析古人为何喜爱胡子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 一个是有文字明确记载的史书资料 。
一个是从有胡子在古人眼中的社会意义 , 这两个方面正好可以互相佐证 , 最大程度上还原真正的史实 。
【爱历史】从“面白无须”到“以多须髯为美”,探析古人为何会独爱胡须?
文章图片
一、中国古人是如何命名胡子
首先“胡子”这个名词是现代人对于男性面部毛发的一个统称 , 其实在古代人们对于“胡子”的命名是十分讲究的 , 不同部位的“胡子”都有其特有的名称 。
比如说生长在嘴唇上面部分 , 鼻子下面部分的“胡子”就会称为“髭”;生长在嘴唇下面 , 下巴上的“胡子”称之为“须”;生长在两腮之上的“胡子”称之为“髯” 。
也就是说古人所说的“胡须”、“胡髯”、“髯须”等等 , 其实都是不尽相同的 , 与现代人对“胡子”的定义是有很大不同的 。
至于为什么会有“胡子”这个名称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 , 其中一种是因为我国的少数民族族群 。
在古时候中原总会以“胡人”来称呼少数民族的人 , 而且一般情况下胡人的毛发都比中原人士发达 , 因此就将其命名为“胡子” 。
【爱历史】从“面白无须”到“以多须髯为美”,探析古人为何会独爱胡须?
文章图片
对比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也说过“中国人貌似胡人者 , 皆呼之曰胡 , 亦曰胡子 。 ”在《汉书》中也记载了“自宛以西至安息国 , 虽颇异言 , 然大同 , 自相晓知也 。 其人皆深目 , 多须髯 。 ”
另外还有一个关于“胡子”来源的说法与“龙”有关 , 龙是中国一个至高无上的图腾 , 是崇拜的产物 , 这一点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自称是真龙天子就可以看出 。
而“龙”的形象中就有“胡子” , 在《史记》中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有龙垂胡髯下迎皇帝……余小臣不得上 , 乃悉持龙髯……堕黄帝之弓 。 ”
从中可以看出人们把龙的胡髯当成了皇帝的象征 , 而人们根据《史记》的记载慢慢地也就有了“胡子”的出现 。
【爱历史】从“面白无须”到“以多须髯为美”,探析古人为何会独爱胡须?
文章图片
二、通过文献记载简析古人为何爱留胡子
胡人爱留胡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但是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时期 , 胡子虽然一直存在 , 但是历朝历代对于胡子的喜爱和审美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
1、古人的留胡子是以长短为美丑的判断标准吗?
首先提到古人爱留胡子就会想到很多经典的历史人物画像 , 每一位似乎都有着浓密而长的胡子 , 比如说汉高祖刘邦 。
在《史记》中对于他的记载就是“隆准而龙颜 , 奏须髯 ,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 ”那么古人对于胡子的喜好是否都是“以长为美”呢?
史书记载中汉武帝、汉昭帝等等皇帝都是古代的美男子 , 而且追究原因的时候都解释为他们拥有着一把漂亮的长胡子 , 《汉书》写到“长财七尺三寸 , 白皙 , 疏眉目 , 美须髯 。 ”
【爱历史】从“面白无须”到“以多须髯为美”,探析古人为何会独爱胡须?
文章图片
由此可见在古代时期胡子的美丑确实是判断一个男性容貌的标准之一 , 而且越是想要突出表现一个人的英雄气概就越是注重其胡子的长度 。
比如说对关羽胡子的描述就是“数尺长” , 曹操的胡子也是“四尺长” , 可见古人的胡子确实对一个人的美丑十分重要 。
在《五杂俎》也罗列了一些人的胡子:三尺长者赵国皇帝刘渊、四尺长者崔琰、五尺长者刘渊之子、赵昭文帝刘曜 。
这些记载都表明了在古代胡子越长越是代表着美观 , 可是真正的史实却不是这样 。
中国人非常讲究“适可而止” , 也就是说胡子在一定的范围内是越长越好 , 可是“须长过发 , 名为倒挂 , 必主兵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