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一番奏对,笑料频出:两句话看出慈禧的真实水平!

介于戊戌事变与八国联军侵华之间的公元1899年 , 对清廷而言 , 算得上是难得的无事之年 。
戊戌风波渐已远去 , 义和团的风潮还未兴起 , 趁着这难得的悠闲时光 , 慈禧偕光绪召见了龙马君的老乡——晚清名臣盛宣怀 。 和常某人一样 , 盛宣怀有记日记的习惯 , 托他的福 ,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详细的奏对经过 。 从这次奏对中 , 颇可以看出晚清政局的最高掌权者——慈禧的真实水平 。
【历史故事】一番奏对,笑料频出:两句话看出慈禧的真实水平!
文章图片
日记原文太长 , 龙马君仅摘取两处供各位读者老爷品鉴 。
第一处是关于练兵的问题 。 中日甲午之战后 , 清军精锐尽失 , 几乎是处于无兵备的状态 , 因而在奏对中 , 慈禧对练兵问题颇为关注 。 聊到如果提高军队战斗力时 , 慈禧这么说道:
“我想兵将总要打仗 , 方能打出好手来 。 可惜日本后来不打了 。 ”
好一个“可惜日本后来不打了 。 ”要是没念过初中历史 , 大概还以为甲午战争中战胜的是清廷 。
如果说甲午之战中北洋水师的战绩尚可一观的话 , 那清朝陆军完全就是一败涂地 。
【历史故事】一番奏对,笑料频出:两句话看出慈禧的真实水平!
文章图片
平壤之战 , 清军战死2000余人 , 而日军则仅仅阵亡了189人 。
【历史故事】一番奏对,笑料频出:两句话看出慈禧的真实水平!】金旅之战 , 清军战死8000余人 , 而日军阵亡者仅有40人 。
整个甲午战争期间 , 日本阵亡者仅有1132人 , 仅是清军阵亡人数的三十分之一 。 这样的实力差距 , 如果继续打下去 , 日军要占领大片领土可能力有不逮 , 但要说是攻下大清的都城北京 , 绝非难事 。
事实上 , 急着向日本求和的正是慈禧本人 。 日本侵入辽东 , 将战火烧入清朝本土后 , 慈禧便慌忙请求美国驻华公使出面调停 。 旅顺失守后 , 京津的海上门户洞开 , 慈禧更是不顾光绪等主战派的反对 , 一意向日本求和 。 当日军在山东连战连捷 , 威海卫失陷之时 , 慈禧更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了 , 几乎要同意无条件投降了 。
这样的慈禧 , 竟然还大言不惭地声称:“可惜日本后来不打了” 。
第二处就更有意思了 。
【历史故事】一番奏对,笑料频出:两句话看出慈禧的真实水平!
文章图片
盛宣怀是清末有名的红顶商人 , 一生兴办实业无数 , 在奏对中 , 自然介绍起他所擅长的实业来 , 然而慈禧却意兴阑珊:
商务确要考究 , 去年所办的叫什么农工商务 , 到如今毫无益处 。 有人说要设商务大臣 , 方能办得来 。
去年才办的实业 , 今年就要看到益处 , 慈禧的急功近利可见一斑 。 不过 , 下面她的一句话更可以看出这种急功近利的深层危害 。
【历史故事】一番奏对,笑料频出:两句话看出慈禧的真实水平!
文章图片
当盛宣怀继续絮絮叨叨说他办的那些铁路、矿务、轮船、电报、铁厂、银行以及学堂时 , 慈禧突然来了一句:“何谓学堂?”
大清办了近四十年洋务 , 慈禧竟然不知道什么是“学堂” 。
是她从没听说过吗?不是 。 盛宣怀随即应道:
“是教习洋务之学堂 , 曾经奏过在天津、上海两处开办的 。 ”
兴办学堂这样的洋务 , 盛宣怀早就向慈禧禀报过 。 不光是盛宣怀 , 各省督抚办的学堂 , 大概也都向慈禧上奏过 。 不说各省的学堂 , 眼皮底下的京师大学堂 , 慈禧总该听过的吧 。
【历史故事】一番奏对,笑料频出:两句话看出慈禧的真实水平!
文章图片
为何慈禧会不知道什么是学堂呢?无它 , 只是不在乎而已 。
洋务要自强 , 要求富 , 只是知道枪炮铁路 , 唯独不重视教育 。 为何呢?教育见效慢呗 。
实际上 , 洋务那些年兴办的学堂也都是为了训练技术人员而设 , 搁今天就是技校 , 没有一所是普通学校 。 直到1903年 , 清朝制定了《钦定学堂章程》 , 才开始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 。 此时 , 距离洋务运动开始已经过去了42个年头 。
甲午之战 , 同样是学习西方 , 为何日本战胜 , 中国战败?有人说是中国没有像日本一样在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 。 关于这点 , 龙马君是不大认同的 。 军事实力的强弱和政治制度的优劣并不必然相关 , 君主制的德国其军队照样天下无敌 。
差别在哪呢?就在教育 。
日本的明治维新比我们的洋务运动晚了7年 , 然而明治维新后仅仅三年 , 日本就成立了文部省 , 统管文化教育事业 。 第二年 , 也就是公元1872年 , 日本就出台了教育改革的法令《学制》 , 开始有计划地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 , 比我们早了整整三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