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楷:碰瓷不一定是敲诈勒索行为

手捧一件"名贵"的赝品瓷器 , 行走于闹市街巷 , 瞅准机会 , 故意与他人发生碰撞 , 手中的瓷器随即落地摔碎 , 以此为手段向他人索要高额赔偿 , 人们称这种行为为"碰瓷" 。 "碰瓷"现象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化 , 如 , 你剐了我的车、你把我撞了等等 。 现代的"碰瓷"已呈现团伙作案的趋势 , 在一些地区 , 甚至出现了"职业碰瓷党" 。 对碰瓷行为应作何法律评价呢?以下结合一则案件 , 谈谈看法 。
张明楷:碰瓷不一定是敲诈勒索行为
文章图片
2022年8月4日 , 事发内蒙古巴彦淖尔 。 一位中年男子趁着车主下车买西瓜 , 钻进了车底强行碰瓷 , 中年男子钻进车底不出来 , 并大声喊道:“司机撞人啦!大家快来看看!” 。 不一会儿 , 现场就围满了路人 。 无论车主如何劝说 , 男子就是不出来 , 车主迫于无奈 , 只得报警求助警方 。
张明楷:碰瓷不一定是敲诈勒索行为
文章图片
民警到达现场后 , 该男子的胆子越来越大 , 他声称自己被这位车主撞了 , 想索要一些“医药费” 。 民警发现男子浑身上下没有一丝伤痕 , 西瓜摊老板和几位目击者纷纷站出来为车主做证 , 这位车主将车停在路边 , 是这名男子故意钻进车底下去的 。
民警劝男子从车底出来 , 不料男子竟然对着民警理直气壮地说道:“我不出来 , 除非车主赔我医药费!我要多了他也拿不出来 , 要少了 , 我也不够花 , 就要五个亿吧!”
以下结合案例 , 展开分析讨论 , 敬请指导和指正 。
人们往往将碰瓷与敲诈勒索相关联
毋庸置疑 , 碰瓷者欲达到的目的就是索要钱财 , 而要达到目的 , 碰瓷者往往以自己的人身安全为代价 。 人们被碰瓷时 , 第一反应就是碰瓷者欲勒索钱财 。 因此 , 人们往往将碰瓷行为与敲诈勒索相关联 , 我们来看看敲诈勒索罪的概念及构成 。
敲诈勒索罪 , 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对他人实施威胁或恐吓 , 索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或多次敲诈勒索的行为 。 本罪规定在刑法第五章中侵犯财产罪中 , 侵犯的法益是他人对公私财物的占有 。
张明楷:碰瓷不一定是敲诈勒索行为
文章图片
敲诈勒索罪既遂的行为构造:行为人对他人实施恐吓或威胁—实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被害人基于恐惧心理而处分财产于行为人—行为人或相关第三人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
从敲诈勒索罪的行为构造上来看 , 本罪与诈骗罪都是基于被害人意思瑕疵而破坏他人对财产的占有关系 , 建立起新的占有关系的犯罪 。 诈骗罪是被害人基于被骗而自愿处分财产于行为人 , 敲诈勒索罪是被害人基于恐惧心理被迫处分财产于行为人 , 其他构成要件基本相同 , 因此 , 两罪极易混洧 , 这也是人们将碰瓷与敲诈勒索划等号的原因 。
碰瓷不一定是敲诈勒索行为(或罪)
张明楷教授认为 , 对于碰瓷案件应当具体分析 , 如果行为人的碰瓷行为导致被害人误认为自已违反交通运输法规 , 发生需要赔偿对方的认识错误 , 进而处分财产的 , 应认定为诈骗罪;如果行为人的碰瓷行为没有使对方产生认识错误 , 但行为人借助人多势众等情形 , 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处分财产的 , 成立敲诈勒索罪 。 两罪也存在想象竞合的情形 。
张明楷:碰瓷不一定是敲诈勒索行为
文章图片
根据张教授的观点及从两罪构造上来看 , 碰瓷构成诈骗罪还是敲诈勒索罪 , 关键要看被害人处于财物于行为人时的心理状态 , 基于被骗而处分财物的为诈骗行为(或罪) , 基于恐惧心理被迫而处分财物的为敲诈勒索行为(或罪) 。
因此 , 不能将碰瓷与敲诈勒索行为划等号 , 也可能是诈骗行为(或罪) 。
如何评价本案中碰瓷男的行为
前已述 , 碰瓷不一定就是敲诈勒索行为(或罪) , 还可能为诈骗行为(或罪) , 区分两者关键要看被害人处分财物时的心理状态 。
张明楷:碰瓷不一定是敲诈勒索行为
文章图片
根据“两高”及公安部《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规定 , 通过故意制造交通事故 , 进而通过被害人违反交通法规或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相要挟进行碰瓷 , 勒索他人财物的 , 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
本案中 , 碰瓷男钻到他人车底 , 以制造交通事故的方式向他人索要财物 ,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及《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规定 , 男子的行为涉嫌敲诈勒索罪(未遂)或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敲诈勒索行为 。
张明楷:碰瓷不一定是敲诈勒索行为
文章图片
张明楷:碰瓷不一定是敲诈勒索行为】结语:碰瓷案件 , 实践中常发多发 , 为了谋取非法利益 , 碰瓷者往往以牺牲廉价物品 , 甚至自已的身体健康或生命为代价 。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 , 多次碰瓷的或勒索他人数额较大财物的 , 应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 或处于治安处罚 。 通过以上分析 , 碰瓷案件不能与敲诈勒索划等号 , 也可能涉嫌诈骗罪 , 或两罪的想象竞合 。 您对本案及本文观点有什么看法呢?不妨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