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我是个不往人群里走的人

陈道明:我是个不往人群里走的人
文章图片
作者:洞见onetong
人群之外 , 亦有清欢 。
“知世故而不世故 , 处江湖而远江湖” , 这句话用来形容陈道明再合适不过了 。
从艺几十年 , 他德高望重 , 资历颇深 , 但又好像与娱乐圈若即若离 。
对此 , 他解释说:人心一乱 , 一切就乱了 , 要甘于寂寞 。
不往人群走 , 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活法 。
01
独处 , 是一种取悦自我的成熟 。铁凝的小说《永远有多远》中 , 有一个女孩叫白大省 , 她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
小时候 , 小伙伴们把她当傻子一样捉弄 , 她非但不生气 , 还配合表演 , 哄别人发笑 。
在家里 , 姥姥从没给过她好脸色 , 对弟弟却极尽宠爱 。
她心里难过 , 也装作不在意 , 更加勤快地料理家务 , 只希望姥姥能对她好一点 。
长大后 , 白大省谈过三次恋爱 。
每段恋情 , 她都掏心掏肺地对男友好 , 像仆人一样将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 , 甚至花光积蓄为他们制造惊喜 。
然而她的卑微和顺从 , 换来的却是男友的忽视和羞辱 , 三次恋情都以被抛弃收场 。
现实生活中 , 也有许多人像“白大省”一样 , 为了融入群体 , 委曲求全 。
但伏低做小 , 放下身段 , 往往换不来真正的尊重 。
学会与自己相处 , 讨自己开心 , 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
1993-1999年 , 是陈道明本该最火的时候 , 但他却基本处于半隐退的状态 。
巨大的名利把他压得喘不过气 , 酒桌上的阿谀奉承让他觉得心烦 , 他毫不犹豫选择逃离 。
拒绝了无数剧本邀约 , 推掉了酒局应酬 , 他回到书房 , 在文字构建的庞大世界自在遨游 , 安抚浮躁的内心 。
书看倦了 , 便坐下来弹钢琴 , 吹萨克斯 , 拉手风琴 , 悠扬的乐声慰藉了干涸的灵魂 , 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
他说 , 告别人群 , 回归自我之后 , 生活如释重负 , 整个人更加自在 。
卓别林70岁生日时 , 给自己写了一首诗:
《当我开始爱自己》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
无论饮食和人物 , 还是事情和环境
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
从前我把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
但今天我明白了 , 这是“自爱”
生命的成色不在于有多少朋友 , 收到多少赞美 , 而在于内心的丰盈富足 。
不必找些不三不四的人 , 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
远离喧嚣 , 在独处中取悦自我 , 是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 。
陈道明:我是个不往人群里走的人
文章图片
02
凉薄 , 是一种坚守内心的清醒 。有人说 , 陈道明是孤傲的 , 完全不懂人情世故 。
不喜欢的人 , 他不假意迎合 , 违心的事 , 他也从不避讳 。
出演《黑洞》的时候 , 他走进去一间房子 , 当场脸就变了:“那时候哪有这样的摆设 , 味道不对!”
导演只好请装修工人重新装一遍 。
郑晓龙和冯小刚拍《北京人在纽约》时 , 陈道明饰演主角 , 剧组在纽约搭建好场景后 , 看完剧本的他说:
“剧情不对 , 在戏里 , 我是土生土长的美籍华人 , 不可能使用非法劳工!”
冯小刚打马虎眼道:“老道 , 时代变了!”
可是他还是不能接受 , 转身就走了 。
出名后的陈道明 , 片约不断 。
“道明老师 , 有个戏想请您 , 您看一下剧本 。 ”
“不去 , 我想歇一歇 。 ”
“道明老师 , 有个广告想找你拍一下 , 钱好商量!”
“不去 , 我想歇一歇!”
在大家拼命上头条的时代 , 他保持了难得的克制 , 不好的剧本 , 不接 , 不符合自己的角色 , 不演 。
在我看来 , 这不是冷漠清高 , 而是对于自我的坚守 。
《奇葩说》里肖骁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难的选择题 , 不是上帝给你的机会 , 而是恶魔给你的选择 。 ”
在分叉路口面前 , 是跟随人群 , 还是选择人迹罕至的那条路?选择不同 , 你所能抵达的人生高度也不同 。
八十年代初期 , 大多数画家学习古典主义绘画 , 但刘小东坚持“画我自己 , 我的生活 , 我的时代 。 ”
主流画家圈多次向他伸出橄榄枝 , 他视而不见 。
他将普通人日常的鲜活场景一一记录 , 并以此推出一系列独树一帜的新作 。
后来 , 他凭借这些画作 , 成为中国油画界炙手可热的人物 。
斯迈尔斯说过:“一个没有自我的人 , 就像没有罗盘的船 , 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 。 ”
很多时候 , 处世凉薄 , 不是目中无人 , 故作姿态 , 而是始终保持一份清醒 。
陈道明:我是个不往人群里走的人
文章图片
03
自渡 , 是一种看清现实的强大 。陈道明从16岁时就进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学习表演 , 在成名之前 , 他曾有过一段很长的跑龙套经历 。
“今天演匪兵、明天演特务、后天演八路军……”
他每天穿梭在各大片场 , 做着打杂的工作 , 有时候工作人员脾气急了 , 还会被臭骂一顿 。
但他没有自怨自艾 , 抱怨时运不济 , 而是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打磨演技上 。
陈道明:我是个不往人群里走的人】剧组凌晨收工 , 他便观摩到凌晨;无人对戏 , 他就分饰两角;
他认真研习剧本 , 用密密麻麻的批注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 。
后来他在一次采访中笑着说起这段往事:
“那个时候并没有觉得自己多可怜 , 就是正常演戏嘛 ,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过程 。 好好磨炼 , 功夫到了 , 自然有出头的一天 。 ”
季羡林在《悲喜自渡》中写道:“人间万千光景 , 苦乐喜忧 , 跌宕起伏 , 除了自渡 , 他人爱莫能助 。 ”
孤立无援时 , 呼天抢地无用 , 唯有把自己活成自己的靠山 。
2022年5月 , 著名艺术家秦怡去世 。
纵观她这一生 , 被命运裹挟 , 风波不息 。
但她却像作家黄彤彤描述的那样:“多少往事一肩扛下 , 一辈子就这么又勇又猛又美地度过了 。 ”
秦怡年幼时 , 被遗弃在育婴堂 , 长大后 , 第一段婚姻遇人不淑;
第二段婚姻 , 丈夫酗酒成性 , 儿子患上精神疾病 。
她自己更是多次患癌 , 与死神擦肩而过 。
换做其他人 , 只怕早已被大风大浪压弯脊梁 , 但秦怡却说:
“生活的痛苦并没有侵蚀我的精神 , 消沉只是一时的 , 我能从痛苦得到力量 。 ”
她用事业滋养灵魂 , 对抗苦难 , 在艺术的创作路上步履不停 。
哪怕到了93岁 , 也不停歇 , 写剧本当女主角 , 远赴高原拍戏 。
命运的馈赠 , 不管好坏 , 她都坦然笑纳 , 并一一化解 。
人生在世 , 天不遂人愿 , 是常态 。
到了一定年纪 , 你一定会明白 ,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 也没有万能药方 。
真正的强者 , 都不动声色地活成了自己的摆渡人 。 ▽
有人说 , 通往智慧之路要经过三个阶段:
一是合群期 , 崇敬、顺从、仿效比自己强的人 。
二是沙漠期 , 崇敬之心破碎 , 自由精神茁壮生长 。
三是创造期 , 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肯定 , 不是因为某个权威 , 而仅仅是因为 , 我就是命运 。
不迎合、不盲从、不依赖 , 才能强大自我 , 行稳致远 。
点个赞吧 , 远离喧嚣 , 回归本真 , 人群之外 , 亦有清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