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女殡葬师卫艳茹:一天曾主持9场葬礼,15年来送走万余名逝者
在阅读此文之前 , 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 ,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 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 , 感谢您的支持!“天上的每一颗星 , 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 ”
最近很火的电影《人生大事》 , 透过二代殡葬师的成长经历和自我救赎 , 展现了人世间的生与死、情与爱 。
葬礼 , 作为一个人人生的终点 , 不可谓不是一件大事 。 而在葬礼上 , 温情、悲痛、虚伪、冷漠等各种复杂人性都会赤裸裸地出现 。
文章图片
殡葬师 , 作为“人生旅程送行者” , 给了逝者最后的体面 , 也尽己所能给予生者最大的宽慰 。
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在积德行善 , 同时也是光荣的 。 但每每提及殡仪馆这三个字 , 不少人都会退避三舍 。
对此 , 入行15年的卫艳茹深有体会 。 从当初选择这个冷门专业开始 , 身边就时常出现异样的眼光 。
可是 ,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天 。
“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事 , 但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细小的事 。 ”
只有爷爷支持我读这个专业卫艳茹是一名“85后” , 她的老家位于长白山天池脚下的吉林通化 。
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前 , 她也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从事殡葬行业 。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天 , 相较于其他同学的欣喜若狂 , 卫艳茹却显得垂头丧气的 。
文章图片
不理想的数学成绩拖了总分的后腿 , 她连任何一所本科学校都进不了 。
看到这个成绩 , 一家人也没想过复读 , 母亲建议道:“填填师范专业或者英语专业吧 。 ”
在家人看来 , 这也是最适合女孩子干的工作 。
但一向乖巧懂事的卫艳茹 , 却没有采纳家人的建议 , 她填的是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 。
一个跟死人打交道的专业 , 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十分拿不出手的” 。
家里为此炸开了锅 , 父母连着几天对她耳提面命 , 坚决不同意她填报这个专业 。
而当时的卫艳茹并没有想其他的东西 , 她不觉得这个行业拿不出手 。
相反 , 正是因为它冷门 , 以后还少了很多就业压力呢 。
她与父母就此展开了拉锯战 , 谁都不肯先退一步 。 关键时刻 , 爷爷知道了 。
文章图片
老人家静静听完了孙女的所思所想 , 最终拍板决定:“就报这个 , 挺好的 。 这是行善积德的好事 , 你们反对也没用 。 ”
为了给卫艳茹身体力行的支持 , 爷爷还说自己以后的后事也交由孙女一手操办 。
上了年纪的老人家经历过无数风雨 , 对生死一事也看得比较透彻 。 让一个人体体面面的走 , 这没什么好忌讳的 。
在爷爷的支持下 , 卫艳茹顺利就读了这个专业 。 而随着学习的深入 , 她对这个行业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 。
逝者同样需要尊重 , 而殡葬行业的工作人员 , 正是用自己的双手和爱去抚慰逝者的灵魂 。
从去医院参观人体标本 , 到分配殡仪馆实习摸索 , 卫艳茹在师傅们的指导下开始独立完成工作 。
文章图片
2007年毕业之后 , 她来到了北京大兴区殡仪馆 。 班上的50名同学 , 只有一半的人跟她选择了一样的路 。
但从业之后没几年 , 剩下的这些同学也先后离职转业了 。
或许是受不了别人异样的眼光 , 也或许是无法接受这方面的工资待遇 , 到头来 , 仍然坚持在这个岗位上的人只有卫艳茹 。
刚入职时 , 她所从事的工作是给遗体整容 。
她所面对的第一位逝者 , 死于铁路事故 。 被送来殡仪馆时 , 说一句面目全非都不为过 。
可直面那种近乎恐怖的场景 , 卫艳茹心里并不是害怕和恐惧 , 而是惋惜与悲伤 。
【京城女殡葬师卫艳茹:一天曾主持9场葬礼,15年来送走万余名逝者】在殡仪馆工作的人 , 见证过各式各样的生命的凋零 。 他们对生命不仅没有麻木 , 反而是更加的敬畏 。
怀着一颗敬畏之心 , 卫艳茹和师傅一起进行了整容工作 。
文章图片
擦拭、清洗、缝合、穿衣、化妆 , 最后再用鲜花加以点缀 , 逝者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 , 以一副安详体面的姿态去向往生 。
每当看到这幅场景 , 卫艳茹就会感到很欣慰 。 她不仅学以致用了 , 还能给逝者及其家属带去一点安慰 。
可在上班的头一个月 , 她没有哪一天是不哭的 。 接手遗体的时候忍不住掉眼泪 , 看到家属嚎啕大哭也忍不住掉眼泪 。
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白天的所见所闻 , 又会躲在被子里哭 。 那段时间 , 她还经常做梦梦到遗体 。
太过于感同身受 , 这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折磨 。 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 , 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保持理智、控制情绪 。
后来经历得多了 , 卫艳茹不再像以前那么爱哭了 。 但直面生离死别 , 她内心的触动仍然十分强烈 。
文章图片
人生旅程的送行者 , “白事”无法重来由于工作变动 , 卫艳茹又相继在遗体火化、司仪和引导员等多个岗位上工作过 。
最后她成为了一名殡葬礼仪师 , 主持告别仪式 , 把控仪式全场 。
在殡葬行业 , 所有工作人员的着装打扮都有严格要求 。 不烫发不染发是基本的 , 化妆和首饰佩戴也不能过于夸张 。
但卫艳茹也是一个爱美的女孩 , 她觉得自己戴耳钉会很漂亮 。 因此那一副简约小巧的耳钉 , 就成了她全身上下唯一的饰品 。
凌晨5点闹钟准时响起 , 无论寒冬酷暑 , 卫艳茹总会在40分钟后出门乘坐公交车 。
大约半个小时后 , 她就已经在殡仪馆的换衣间中整理装束了 。 从头到脚一丝不苟 , 用最得体的外在形象去迎接工作 。
文章图片
而这份工作也有着自己的早高峰 , 因为许多家属对白事很有讲究 , 其中就有一条遗体不能见光 。
通常从早上6点半开始 , 卫艳茹就要接待家属 , 安排告别仪式的种种事宜 。
每年 , 大约有1.3万名逝者被送到这家殡仪馆来火化 。 其中 , 还有将近5000户家庭会选择筹办告别仪式 。
而卫艳茹作为整场仪式的主持人和领导者 , 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能出现丝毫差错 。
有的逝者 , 登记的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相符;还有的逝者 , 名字的读法也与平常的念法不一致 。
诸如此类的个中细节 , 卫艳茹都会提前与家属进行沟通 。 在宣读悼文的时候 , 她也时刻处于一种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 。
“一旦仪式出错 , 那就是大事故 。 红事能进行彩排 , 但白事没有重来的机会 。 就算只是说错了一个字 , 我都觉得特别对不起逝者和家属 。 ”
文章图片
一年十二个月 , 卫艳茹平均每天要主持3场告别仪式 。
但有的月份比较轻松 , 一天可能就1、2场 。 而最繁忙的时候 , 她一天连轴转了9场 。
结束之后整个人就跟虚脱了一样 , 没有力气说话、没有力气吃饭 , 只想立刻躺着睡觉 。
可等好不容易进入梦乡 , 梦里又全都是告别仪式上的一幕幕场景 。
不管白天黑夜 , 卫艳茹都被这些场景所包围 。 但她没有变抑郁、没有变狂躁 , 而是能更加心平气和地看待死亡、珍惜当下 。
“短的十几分钟就结束了 , 长得有可能要一个多小时 。 无论长短 , 站上去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到最完美 。 ”
台上是鲜花簇拥着的“沉默”主角 , 台下是低头肃穆的亲朋好友 。
而维系着这一切的卫艳茹 , 也从一场小小的告别仪式中看透了人生百态 。
文章图片
不管是因车祸而离世的小女孩 , 还是因火灾而丧生的小男孩 , 他们的人生明明才刚刚开始 , 却又在突然间戛然而止 。
痛失爱子、爱女的年轻父母 , 相互搀扶着哭得撕心裂肺 。 他们再三请求卫艳茹 , 一定要将告别仪式办得尽善尽美一点 。
而望着这些看起来就跟睡着了一样的孩子们 , 同样身为母亲的卫艳茹 , 需要极力的忍耐才能保证自己不失态 。
她一改往日洪亮的声音 , 轻声细语地念完了悼词 。 这般轻柔 , 只是不希望惊扰这些逝去的小生命 。
而在念悼词的过程中 , 她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女儿 。 因此仪式完毕 , 她也往往泪流满面 。
除了青年丧子 , 还有一种老年丧子也最让卫艳茹心疼 。
有一位40岁的中年男子自杀身亡 , 送他来殡仪馆的只有那拄着拐杖的老母亲 。
文章图片
“老人家特别平静地说完了自己的要求 , 最后还不忘嘱咐我们在仪式上多加几盆植物 , 因为她不想让儿子走得太冷清 。 ”
孤零零的告别仪式上 , 老太太送走了膝下唯一的孩子 。 临走之前 , 她还握着卫艳茹的手不停地鞠躬道谢 。
这一举动使得卫艳茹很意外 , 因为大部分的逝者家属对她们都很忌讳 。 别说是握手了 , 就连近身说话都不愿意 。
而除了这些温情悲伤的告别场景 , 她也亲眼目睹了诸多虚伪和冷漠 。
在其中一场告别仪式上 , 主事家属示意流程开始 。 但还没等卫艳茹说完第一句话 , 就有家属冲上前来大吵大闹 。
因为还有人没到齐 , 可主事家属却不准备让这些人来参加 。
当着逝者的面 , 一群骨肉至亲就开始了相互谩骂 。 最终延迟了很久 , 这场告别仪式才正式举行 。
文章图片
但台下真心哀悼的人寥寥无几 , 反倒是卫艳茹这个外人 , 真心实意地送了逝者最后一程 。
还有更出格的 , 一大家子人为了遗产分配大打出手 。 躺在台上的逝者 , 反倒成了一个无关重要的看客 。
都说通过告别仪式能回顾逝者的一生 , 可眼见如此虚伪的场景 , 卫艳茹只觉得像这样的告别仪式不如不办 。
另外还有一位英年早逝的女孩子 , 已经在和未婚夫谈婚论嫁了 , 却在距离幸福还有临门一脚的时候不幸离世 。
告别仪式上 , 未婚夫哭得不能自已 , 满心满眼都是早逝的爱人 。
可在仪式结束、遗体即将送去火化的时候 , 未婚夫却一个人跑来要求打开棺材 。
“我以为他是来见逝者最后一面 , 但他只是干脆利落地取下了逝者手指上的钻戒 。 ”
文章图片
一句“这枚钻戒可值钱了” , 轻而易举的击垮了这段看似美满的感情 。
像这样的场面见得多了 , 卫艳茹更加觉得 , 拥有一份平凡的幸福是多么可贵 。
从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儿 , 到长寿善终的百岁老人;从为情自戕的少女 , 到苦苦求生的丈夫 。
每个人的最终归宿都是那团约900摄氏度的炉火 , 他们不消片刻便与这个世界斩断了联系 , 只留下还活着的家人负重前行 。
既然每个人的归宿都是一样的 , 那么甭管有钱没钱 , 能将仅剩的人生好好过完就足矣 。
亲自经手爷爷的后事 , 葬礼无需大操大办作为全家唯一一个支持卫艳茹的人 , 爷爷在她每次放假回家的时候 , 都会拉着孙女的手给她鼓励和支持 。
最后 , 也不忘添上一句:“我的后事 , 交给茹来办 。 ”
文章图片
而且爷爷还时不时的叮嘱 , 身后事无需大操大办 。 真正怀念一个人 , 不是用金钱和“面子工程”就能做到的 。
有部分家属在将逝者送来殡仪馆时 , 总会抱怨路费贵、开销大 。 还有的一下车就指着工作人员破口大骂 , 说他们连死人的钱都要挣 。
但不管家属说什么做什么 , 卫艳茹和同事都秉持着一个理念——不把委屈当委屈 。
做他们这行的 , 不被理解才是常事 。 自己消化过后 , 还要尽全力去达成家属的要求 。
而根据卫艳茹的了解 , 在这部分家属当中 , 有大多数都是因为已经在村里摆了好几天宴席了 。
不少家庭对于身后事的“隆重”程度异常上心 , 尤其是家里有高龄老人去世的 , 子女总想着用大操大办来表达孝心 。
文章图片
不考虑实际经济情况 , 盲目攀比宴席的规模和规格 。 好像只有让请来的亲友邻里吃饱喝足了 , 这次丧礼才是办得成功的 。
而当外人散去 , 只留至亲陪伴逝者的时候 , 他们又迫不及待地将剩下的流程走完 , 末了还要抱怨一句“事多、花销大” 。
对于“多花钱就有面子”这种刻板落后的观念 , 卫艳茹是十分不赞同的 , 这也是因为爷爷从小就对她谆谆教导 。
活着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 无论是对老人还是对孩子 。
一个学姐在90年代末还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 一位身价不菲的富商 , 他的儿子因意外而丧生 。
在孩子还活着的时候 , 富商忙于生意很少顾及他 。 父子之间的亲情 , 大概就只靠着那点血脉维持了 。
而在孩子去世后 , 富商来到殡仪馆掏出了20万 。 所有的一切都要用最好的 , 一定要把这20万都用完 。
文章图片
突遭丧子之痛的他 , 想到了散财的方式 。 似乎只要后事越隆重 , 他心里的悲痛就能减轻一两分 。
但殡仪馆办完一切之后还有多余的 , 富商二话不说就把钱撒进了火焰里 。
孩子活着的时候 , 用大把大把的零花钱打发 。 孩子死后 , 也只能用一种奢侈到近乎偏激的方式去告别他 。
对这个富商而言 , 他似乎只是失去了一件所有物 , 而不是血脉相连的亲生儿子 。
对此 , 卫艳茹只能感叹一句:“悲伤无法用钱来衡量 , 只会用钱才是最大的悲哀 。 ”
只要踏进这家殡仪馆 , 无论男女老少、贫穷或富贵 ,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
而当卫艳茹在仪式现场忙前忙后的时候 , 她所心心念念的就只是让逝者安息 , 让生者慰藉 。
文章图片
这样的工作经历 , 也使得她将陪伴家人一事看得很重 。 爷爷还在世时 , 她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陪老人家聊天 , 为他捏肩捶腿 。
爷爷去世了 , 她遵照约定一手操办 。
“去世前两分钟人还好好的 , 一边抽烟一边聊天 。 突然就感觉大限将至了 , 然后就那么安详的走了 。 ”
得知噩耗卫艳茹很伤心 , 但却没有遗憾 。 爷爷在世时得到了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 , 临走时也没有痛苦 。
告别仪式上 , 亲友们在台下默默淌泪 , 卫艳茹则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
为他人服务了这么多年 , 面对自己的至亲 , 更加不能丢脸出错 。
仪式顺利结束 , 爷爷的遗体被送去火化 。 她脑海中紧绷着的那根弦也断了 , 在众人面前就开始嚎啕大哭 。
后来年幼的女儿曾问过她 , 死是什么意思?死了的人怎么办?
文章图片
卫艳茹想了想 , 将人比做了花:“花会谢 , 人也就会死 。 但我们可以把谢了的花埋起来 , 明年还会再开的 。 ”
象征着人生的那朵花 , 则永远开在怀念他的人心里 。
因为卫艳茹始终相信《寻梦环游记》中所说的一句话 , 人去世了仍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 或精神或血脉 。
在工作之余她除了陪伴家人 , 还喜欢尝试各种各样的新事物 , 例如书法、茶艺等 , 该考的证书也一个不落全部考取 。
人生并不漫长 ,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点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 。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 , 卫艳茹先后荣获“第八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殡仪服务员职业竞赛特等奖”、“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和“北京榜样”等多项荣誉表彰 。
文章图片
但在原定的“北京榜样”颁奖典礼上 , 卫艳茹婉言推辞 , 并带着家人飞赴南方旅游 。
只要一有时间 , 她永远都把家人放在首位 。 而尽管外界还有着质疑和异样的眼光 , 她也早已能够做到宠辱不惊 。
抛开那一层忌讳 , 殡葬师这个行业与普罗大众一样 , 不应该被施加歧视的色彩 。
同样的 , 他们也不需要被社会歌颂 。
大家都只不过在尽力谋生 , 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他人和社会的价值 。
从业15年 , 卫艳茹不止一次庆幸过自己选择了这个行业 。 现在的她知足常乐 , 对人生充满了温暖与感恩 。
她也会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继续服务更多家庭 , 用爱送别逝者 , 用爱宽慰生者 。
后记在《人生大事》中 , 影片立意将殡葬师形容为“种星星的人” 。
文章图片
这一说源自导演的童年经历 , 因为他的祖母一直觉得 , 地上有一个人去世了 , 天上就会多出一颗星 。
因此 , 殡葬师的作用就是“种星星” 。
而无论是被导演形象化的星星 , 还是卫艳茹所认为的花朵 , 都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哀思 。
其实在中国传统观念中 , 人们对待白事的态度也是很浪漫豁达的 。
一路吹吹打打 , 各种五颜六色的纸扎与花圈 , 生前的热闹一直延续到死后 。
这样烟火气十足的事情 , 不应该被带上有色眼镜差别对待 。 它也可以是一个治愈的过程 , 让生者更有勇气去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
而殡葬行业工作者 , 不能被歧视也不需要被歌颂 , 他们只希望得到公平的对待与尊重 。
文章图片
- 高圆圆真的好美,穿紫色西装套装配披肩长发,“女神”气质好惊艳
- 曾是体操界第一女神,为帮父亲还债,和81岁富豪恋爱后分手
- 赵雅芝“不老女神”人设崩塌?西装配短裤很减龄,颈纹真的像68岁
- 最美体操女神张豆豆,颜值不输当红花旦,为什么拒绝进娱乐圈?
- 伊能静真的不会老吗?穿姜黄色连衣裙甜美减龄,53岁美得像少女
- 女演员人均绝色,从秋瓷炫到胡静个个惊艳,这部剧真的是沧海遗珠
- 00后女性认为搞钱比爱情更重要
- 52岁李菁菁近况曝光!带仨孩子吃火锅,儿女长得太像31岁三婚老公
- 日本“口罩美女”素颜令人震惊!网友:这是口罩欺诈
- 女星穆婷婷客厅健身秀身材!弯腰露出事业线,32岁素颜皮肤太白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