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国剧的新想象力|桃厂制片人访谈录

“现代题材创作将会成为新时代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主流题材 。 ”2018年春推会上总局电视剧司前司长李京盛曾如是总结 。
如今四年过去 , 这一判断的正确性不断被验证——视频平台不断加码 , 创作者深耕生产 , 观众共情热议 , 现实题材已然成为了影视市场中的主流创作内容 。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 , 越来越多的同类型剧集扎堆上线 , 无论是剧情还是人设 , 都难免落入套路化、同质化的窠臼 。 单纯制造社会矛盾、填鸭式堆砌现实话题不再流行 , 悬浮的“伪现实”也不再被追捧 , 观众需要更新鲜的视点、更真实有共鸣的生活以及更清晰的故事脉络 , 现实题材来到了必须时刻创新的阶段 。
最近热播的《警察荣誉》为题材创新指引了一个新的方向:罕见地以基层民警为叙事主线 , 通过一系列“鸡毛蒜皮”的案件反映小人物的生活百态;前段时间收官的《亲爱的小孩》又是另外一种创新的呈现:女性生产生育的困境、新生命带来的挑战与治愈 , 一系列真实的刻画与传统的家庭剧做了区隔 。
两部剧虽风格不同 , 但共通的是 , 都属于在大众熟知的类型里 , 塞进了新鲜的人物、血肉和探讨话题 , 这样的表达呈现有难度、也有风险 。 但对于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这两部作品的总制片人戴莹而言:一个不会出错但中规中矩的项目 , 一个有风险但充满创新的项目 , 后者的成功概率与价值远大于前者 。
而从结果来看 , 由戴莹担任总制片人的《亲爱的小孩》《警察荣誉》 , 其创新的价值和意义也被更多人看到和认可 。
扎根普通人的生活
才有大众共鸣
平凡小人物的生活群像 , 成为当下现实题材刻画的焦点 。
过往我们提到家庭剧 , 大多数是围绕中产家庭叙事 , 一边传递大众都在关注的社会矛盾 , 一边又展现着剧中人光鲜亮丽的生活;包括警察职业剧亦是如此 , 更多是讲述破获大案、重案的故事 , 着重描摹英雄主义 。 两种类型都鲜少将平凡的普罗大众作为主角 。
但《亲爱的小孩》与《警察荣誉》的创新之处在于 , 跳出了类型里常见的人物和故事架构 , 真正扎根生活去创作 。 戴莹表示 , 两部剧的核心价值是一样的:展现普通人的生活 , 打造极致的真实感和烟火气 。
比如《亲爱的小孩》中方一诺是高中语文教师 , 与学生沟通交流时的状态与真实的教师们并无二致 , 肖路作为打工人 , 为了签下合同每天拼命被客户灌酒;《警察荣誉》中八里河派出所接到的警情要么是找寻偷尿不湿的“贼”、要么是电动车被盗、还有人报警希望处理夫妻生活的问题……
打开国剧的新想象力|桃厂制片人访谈录
文章图片
“生活流”是两部剧最突出的标签 , 但创作起来并不容易 。 《警察荣誉》导演丁黑在接受采访时说道:“(生活剧)没有大的人物关系变化、没有大的历史背景做依托、也不是大IP和爽文 ,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 做这个东西蛮冒险的 。 ”
因此 , 为了最大化呈现真实、让更多观众共鸣 , 主创团队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取舍包装、采风调研 。
落在《亲爱的小孩》中 , 为了剧情更落地真实 , 故事脉络、生活背景、人物性格都在开拍前进行了重新梳理 , 并扩充了女性生产、婆媳关系、夫妻矛盾等现实议题 , 在播出后 , 这些议题也吸引了大多数女性观众的探讨 。
《亲爱的小孩》是针对故事架构和逻辑进行真实呈现 , 《警察荣誉》则是主创团队走到基层 , 与各地片儿警进行了多次的面对面交流和实地的记录采访 , “几乎每一个案例都是从生活中捡来的” , 编剧赵冬苓曾表示 。
据了解 , 在写剧本之前 , 赵冬苓带着几位年轻编剧实地走访了济南五个派出所和一个刑警队 , 采访了几十位一线警察 , 编剧们还跟着警察值了几个大夜班 , 写入剧集里的案件大大小小有几十件 。 比如剧集里那位吴大夫女儿丢失后 , 实习警官夏洁要求她去提前采血样引发的冲突 , 就是济南十六里河派出所的真实故事 。
《警察荣誉》制片人、奇爱工作室负责人张妍还透露 , 对于看惯了“爽剧”的很多观众 , 生活剧细水长流的表达方式 , 的确是一种挑战 。 但好的人物和好的故事是广泛共情的 , 爱奇艺也会以长期积累的来自视频平台、社交平台上的用户相关反馈信息 , 去助力内容的创作和传播 。
打开国剧的新想象力|桃厂制片人访谈录
文章图片
在后期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 , 《亲爱的小孩》与《警察荣誉》通过风格贴合的选址、创新的镜头语言来增加真实感 。
《亲爱的小孩》是在有着极强的烟火气和生活气长沙拍摄 , 因为长沙多上下高低变化的建筑物 , 光线照到室内的时间有限 , 所以这部剧并不是亮堂的平光 , 而是影影绰绰的暖色调 , 契合了剧情气氛 。 《警察荣誉》中 , 为了与故事情景匹配 , 整个八里河派出所以及街景全是现搭的 , 派出所的整体大小 , 操场、停车场以及所长办公室的面积也都是实地调研后的结果;而且大量长镜头的群像刻画 , 也让整体画面更丰富且充满生活气 。
好的故事、用心的制作 , 也激发了好演员的表演欲 , 在《亲爱的小孩》诞生了诸多如肖路方一诺吵架、谢天华公交车告白等名场面;《警察荣誉》老戏骨与年轻演员的飙戏、大为在爸爸去世时的无声哭戏、王守一所长的经典“变脸”……都让剧内外观众津津乐道并安利传播 。
归纳下来 , 这两部剧的创新秘诀在于 , 围绕平凡小人物叙事 , 将生活感与烟火气贯穿到剧情、演员、置景各个环节 , 传递温暖治愈的价值观 , 加深现实主义的厚度 。
突破的前提:
内容积累和人才积累
新的样本 , 来自于此前不断的积累和突破 。
《亲爱的小孩》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 。 总制片人刘建华曾在采访中形容剧集的创作是“二八团队联合作战” 。 这里的“八”是指《亲爱的小孩》用了《隐秘的角落》80%的创作班底 。
爱奇艺自来水工作室负责人杜翔宇以制片人身份参与了《隐秘的角落》与《亲爱的小孩》两部剧的制作 。 在他看来 , 两部剧虽然类型不同、长度不同 , 但都在探讨现实生活的话题 , 关于家庭教育、孩子成长、成年人的困境 , 更主要的是 , 两部剧都属于跳脱传统类型 , 把控多角色人物关系的剧集 。
高度重合的制作班底 , 也让《隐秘》的多人物创作经验复用到了《小孩》中 。 “因为大家有默契和信任 , 所以在工作上大家步调一致 , 能够同频共振 , 有很好的创作理念和氛围 。 ”杜翔宇补充道 。
《隐秘的角落》与《亲爱的小孩》正提供了一个观察平台自制剧进阶的切面 , 创新并非空谈 , 也不是拍脑门决策 , 而是基于之前的创作经验做深耕与积累 。 也就是说 , 积累才是突破的前提 。
其一在于内容层面的积累 。
“像迷雾剧场、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与《乐队的夏天》 , 都是在既有的垂直赛道做了某种意义的突破 。 ”戴莹解释道 。 以悬疑类型为例 , 2015年以《心理罪》打开悬疑大幕 , 2017年《无证之罪》塑造悬疑剧新标杆 , 再到2020年形成系统化的迷雾剧场 , 爱奇艺在悬疑题材的深耕、积淀逐渐形成差异化优势 。
之后 , 每一季迷雾剧场都在迭代、升级 , 比如第二季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风格的多变 , 几部剧都不是雷同题材 。 据爱奇艺专业内容业务群(PCG)总裁兼首席内容官王晓晖透露 , 第三季迷雾剧场也会有所创新 , 不只是悬疑硬推理 , 加强社会话题 , 追求情感共鸣 。
如今各大视频平台都在深耕剧场化 , 但剧场模式的积累并非将同一类型“硬凑”在一起 , 而是一个赛道下传递着相似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 在戴莹看来 , 运营一个剧场与运营品牌的逻辑类似 , 剧场传递出的品牌调性与生活态度能够让年轻人共鸣 , 那么核心观众与剧场的关联感才会更强 。
打开国剧的新想象力|桃厂制片人访谈录
文章图片
其二在于人才层面的积累 。 如前文中提及 , 两部戏制作班底高度重合 , 曾在《隐秘》中担任剧本策划的胡坤首次以导演的身份执导《亲爱的小孩》 , 即便是新人导演 , 在创作过程中 , 平台方也和制片人一起配备了专业的美术置景、摄影团队、设备技术支持 , 爱奇艺也在专业判断的基础上给足了外部团队创作空间 。
打开国剧的新想象力|桃厂制片人访谈录】在内部工作室的人才培养上 , 爱奇艺秉持着“先均衡后侧重”的理念 。 每个工作室并不会局限于某一类题材 , 而是先全面发展 , 对于内容有全面的认知、了解、积累后 , 再根据特性去做类型划分 , 术业专攻 。
比如《亲爱的小孩》出品团队自来水工作室 , 主攻创新赛道、短剧集赛道 , 大部分作为是以短剧为主 , 内容类型包括了《仿生人间》《天启异闻录》等奇幻色彩的故事 , 也有《摇滚狂花》这样的女性情感剧 。
再比如奇爱工作室出品了《最好的我们》《棋魂》等青春剧 , 也有熟龄职场剧《理想之城》 , 以及现在讲述基层民警生活百态的《警察荣誉》 , 和女性传奇、时代缩影的《野蛮生长》 。 张妍告诉「深响」 , 虽然题材类型跨度很大 , 但每部剧又传递出了工作室的核心价值——通过剧集 , 表达、唤醒我们和更多人心底本来有的 , 比如:温暖、力量和爱 。 “这也是我们叫“奇爱”的原因——创作上求创新 , 内容上传递爱 。 ”
奇喜工作室在专注民国探案系列的开发之外 , 还有即将播出的医疗剧《关于唐医生的一切》 , 奇喜工作室负责人贾智棋提到 , 创新、极致化、对年轻人友好是团队筛选项目的标准 。
曾出品了《破冰行动》《谁是凶手》的风起工作室在深耕悬疑推理剧的同时 , 还参与出品了都市情感剧《我要逆风去》、历史古都类《显微镜下的大明》 , 风起工作室负责人徐蜜表示 , 希望能够多做破圈的尝试 , “人生有无数种可能” 。
因为工作室本身就是专业人才形成的团队 , 成员拥有共同创作的愿景和能力 。 在这样的团队里 , 每个心怀艺术梦想的人都能将想法落到实处——拔尖的内容创意人才有了崭露头角的舞台 , 有多年制作经验的人在积累、沉淀、探索中有了向上进步的可能 , 人与工作室共同成长 , 内容才有百花齐放的可能 。
“现在任何一类题材都是复合元素叠加 , 多元题材的尝试也会让创作团队的视角更开阔 , 能够帮助项目实现创新 。 ”戴莹说道 。 除此之外 , 对于平台而言 , 一个工作室若只深耕一个赛道 , 当人才流失后 , 要再重新培养 , 这中间也会带来大量的管理成本 。
打开国剧的新想象力|桃厂制片人访谈录
文章图片
保持专业和创新
让好内容正循环
积累与沉淀 , 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降本增效 。
一部剧集从筹备到上线 , 中间要经历筛选项目、邀约主创、拍摄制作、宣发发行等各个流程环节 , 而此前积累下的项目经验 , 帮助流程简化、标准化 , 避免了每开一部剧就从零开始 , 有助于达到效率最优 。
创作者也在积累中形成专业认识 , 不再踩坑 , 降低了边际成本 。 在戴莹看来 , 创作者的“专业”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生产的专业 , 优秀的制片人不仅要了解创作 , 更要了解生产 , 懂得如何合理地调配预算、如何将一笔钱花得有价值;二是审美的专业 , 拥有专业审美判断力的团队 , 不用花费大力气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
可以预见的是 , 当从业者不断精进专业度 , 内容更注重品质与效率 , 用户从中获得超值体验 , 市场的良性循环也得以建成 。 正如爱奇艺王晓晖曾在采访中的总结:行业的升级换代早已开始 , 要想长远发展 , 无论是平台还是创作者 , 应该放弃低俗迎合 , 拥抱成熟心智 , 用好内容赢得人心 , 为向上向善的力量服务 。
对于爱奇艺而言 , 其对题材的创新探索、对创作的精耕细作、对新人的知人善用 , 正是能够撬动更多好内容的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