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还有几天 , 10月22日 , 电影版《第一炉香》就要上映了 。
说实话 , 这还是飘头一回 , 能把一部电影的上映日期 , 记得这么清楚 。
这要归功于这片令人叹为观止的“咯噔“式营销——
21.10.22
爱你 是 爱而不得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配上官微、主演紧随其后的转发文案——
给爱而不得一个纪念日 。
爱不问结果 。
为世界所有爱情 , 找一个纪念日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也是没想到 。
前年《第一炉香》官宣阵容 , 全网大呼“不合适” 。
但如今临播 , 电影主创包括宣发团队 , 反而有一种奇异的自洽 , 走上了同一个路子——
疼痛青春 。
从全员失恋的演员特辑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现在看着 , 也不咋像许鞍华(所以许导 , 电影这么宣传你知道吗) 。
老实说 , 飘一向自认还算客观 。
但 , 从主演阵容 , 到宣发策略都让人大无语的《第一炉香》 。
哪怕电影未播 , 我也只有一句话:不看好 。
主演方面 , 之前谈过暂不提(“马思纯演不好张爱玲”)
就说宣传 , 有位热评一语中的——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明明电影有这么多大咖加持 , 故事本身亦有太多话题可以谈 。
为什么偏偏要选“爱而不得”这一点来营销 。
甚至 , 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次 。
从《我的姐姐》到《盛夏未来》 。
明明是内涵丰富的故事 , 电影营销几乎清一色地都要蹭一波“情爱”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主角那些随境遇变的情绪心境 , 徐徐展现的成长与蜕变 。
在营销的呈现中 , 一概沦为“情爱”的注脚——
苦闷是“为情所困”“爱而不得” , 喜悦和明媚则源于“情投意合”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这些电影营销 , 怎么就这么喜欢 , 给女性加“感情戏”?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就说《第一炉香》这营销的迷惑操作 , 倒也是足够实诚 。
打从一开始就没想要去沾张爱玲半点关系 。
去年第一版预告片发布后 , 官微发了一组台词壁纸 。
画面是足够美 , 台词源于著名葡萄牙诗人卡蒙斯的十四行诗 , 也是有些文气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但不合时宜的浪漫 , 带来的巨大割裂感 , 还是让飘狠狠地被肉麻到了 。
试想有人硬要用莎士比亚来解读李碧华 , 也就是如此程度的别扭了 。
再来看今年情人节这组海报 。
桃色氤氲中 , 图文相契的“懂得都懂”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说是某情趣品牌的内涵文案 , 也是能让人信的 。
如果说前期的营销 , 尚算有几分朦胧暧昧的文艺味 。
那么临近上映 , 越发泥淖的文案 , 如怨妇呓语般喋喋不休的“爱而不得” 。
几乎是造出了一部《左耳》前传 。
看似诚意十足的 , 放出一众演员的参演感想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可这既是“不需要理由” , 又是“感受是增长的”的 。
说了吗 , 说了 。
说什么了?好像又什么都没说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若废话水平 , 也算是台词功底的一种的话 , 演员们的造诣 , 也不愧能配得上这部电影的制作水准了 。
再品品这些发布短视频平台上 , 所谓的“破防”台词——
“我心甘情愿 , 关你什么事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你是我唯一不能撒谎的人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唯有一桩事是最该忌讳的 , 那就是 , 你爱人家 , 人家不爱你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他拿定了你心里就他一个人 , 所以才敢随随便便的 , 不把你当桩事看待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配合视频的文案解读 。
“该散场了”
“要怪就怪自己”
“你卑微的样子连自己都不喜欢 , 
怎么期望别人喜欢呢”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演得好一出“痴男怨女奋不顾身 , 为情所困;姑妈人间清醒 , 化身恋爱导师答疑释惑”的民国小言 。
拿的恐怕还是 , 那类平台大热的狗血短剧剧本 。
而更让飘意外的是 , 这些台词竟然大多还都来源于张爱玲的原著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虽说飘不是什么骨灰级张迷 , 对台词尚未熟悉到 , 提及便可想到出处 。
但印象里也确实记着 , 小说中未曾有过如此“咯噔”的场景和对话 。
找来原著重新翻了翻 。
才不禁佩服 , 营销断章取义的能力 , 着实是强 。
这段薇龙和乔琪乔两人婚后的闲谈里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薇龙话里话外的意思 , 哪里是什么“爱你是我一个人的事”的痴情表白 。
分明是因为心里门清自己选了条没指望的路 , 所以自怨自艾 , 也是怨不到别人身上的 。
而乔琪乔的“不撒谎” , 更不是什么掏心窝子的话 。
像是想到“自己这么个放浪人也能结婚”一般的 , 是事后回过神来 , 才察觉到的不可思议和荒唐 。
至于姑妈 , 一个欲望粘稠又心思幽暗的人 。
又怎会漫无目的地 , 谈着飘渺的男女情事 , 白白地操一份闲心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所言“忌讳” , 无非是因为女子坏了名声便不值钱 , 自己差点做了赔本买卖 。
巴巴地提点两句 , 意在挽一挽损失 。
啐琪乔几句难听的话 , 佯装个体己人 。
其实心里早就在盘算着如何用乔琪乔拴着薇龙 。
不过是想让薇龙暂时抽抽神 , 拿出好样子来先帮自己应付应付男人罢了 。
人人各怀心思 , 人人都在算计着过活 。
《第一炉香》中的每个人 , 都带着为时代和身份所捆绑的枷锁 。
换言之 , 这绝不是一个用故作沉郁的 “爱而不得”和“意难平” , 便能一言蔽之的故事 。
可 , 营销又是如何呈现的?
偏偏单挑那么一两句“咯噔”的台词 , 再配个流俗调调 , 渲染出一段粗笨的情伤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什么时代、家庭、物欲、训诫 , 统统推掉 。
于是 , 在营销的故事里 , 我们能看到的 , 只有爱与不爱 , 只有全员深陷情网的“恋爱比天大”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这固然是对原著的误读 。
然而 , 更让人不适的 , 实则是这种误读背后 , 对女性的“情爱”捆绑和标签化 。
女性的情欲和情感 , 不是不可以有 , 不可以谈 。
但如果 , 所有关于女性情爱的叙事 , 都能用一句“爱了“、“爱过”、“爱而不得”便做了提炼概括 , 
女性所有的心境变化和成长 , 还偏偏都要以这一句话便能说尽了的“情爱“为主线 , 为重中之重 。
那这种情爱叙事所营造的女性形象 , 又与“恋爱脑”何异?
更何况 , 本就不意在“情爱”主旨的故事 , 也硬要扯个恋爱来营销 。
却刻意规避掉 , 影片所呈现的女性那些更深层次的矛盾和挣扎 。
本质上 , 就是一种对女性形象的刻板认识 , 以及对女性成长的扁平化处理 。
而这种扁平的“情爱”营销 , 我们又岂是第一次见了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陈正道导演盛夏系列的续篇《盛夏未来》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论影片质量 , 在飘看来 , 说句年度青春片前三 , 也是不为过的 。
少年人对感情勇敢的追逐 , 对家庭、对亲人的复杂的情感与依恋 , 以及对环境敏锐的感知 。
那些远比现实更剧烈的情绪 , 为电影细腻地捕捉、呈现 。
而反观营销 , 选择的却是再粗硬不过的——
炒CP 。
不是动不动抛几个暧昧镜头 , 引导一波“双向奔赴” , “勇敢追爱”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就是直接给足主角两人合体的糖 , 把CP感和甜度拉满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以及瞄准情人节 , 打出“看完盛夏未来就告白”的口号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任谁看来 , 都是一副明晃晃为官配站台的架势 。
但实际呢?
CP磕得有多上头 , 走进影院后 , 期待也就被碾压得有多稀碎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固然男主视角下 , 主线故事中那些朦胧的情愫 , 是不便也不能为完整宣扬的 。
但另一侧面 , 从女生的故事中 。
那些有关家庭的 , 有关男生 , 有关自己 , 更丰富也更有挖掘性的情感素材中 。
提炼出的 , 又为何只是最不切题也最肤浅的一点“CP感”?
再如 , 早前同样是张子枫主演的电影《我的姐姐》 。
预告片放出时 , 还能不偏不倚地 , 围绕角色身上训诫与情感的矛盾去展开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结果 , 临近上映 , 挂上热搜的却是张子枫荧幕初吻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派生出的话题 , 也都是一派轻松喜乐 , 拿恋爱戏开涮的姿态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仿佛生怕有人不知道 , 这严肃电影也有“糖”可以磕 , 也有“情爱”不严肃 。
严肃内核 , 糖衣外壳 。
看似足够安全牌 , 投其所好 。
甭管观众喜欢哪一口 , 都能冲着喜欢的那一层 , 走进影院去看一看 。
也能顺便捞个好听点的托辞 , 把选择的责任推给观众 , 并美其名曰给观众以选择的自主权 。
但问题是 , 当这层糖衣本就不是电影的本意 , 
营销还要刻意拼接和渲染出这一层 , 与其说是提供了一个迎合的选项 , 倒不如说是下了一把哄骗的诱饵 。
说到底 , “情爱”这层糖衣之所以能成为营销万金油 , 无非是因为“情爱”有着最大的适口性 , 以及最低的解读成本 。
任几句爱情金句 , 搭配十几秒剪辑 , 总能戳到一批“感同身受”的过来人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于是 , 越艰涩越苦涩的内核 , 越要拿这种糖衣包一包 。
然而 , 看似是替观众考虑的“投其所好” 。
细究起来 , 却无非是从营销者的角度出发 , 再轻易不过的两层心理 。
自大一层 , 鸡贼一层 。
自大在 , 从一开始就预设了这一层的观众对严肃的内核 , 不会喜欢也欣赏不来 。
鸡贼则在于 , 哪怕知道你欣赏不来、理解不能 , 也要想方设法引你来看 。
而这“引”的方法 , 不是帮助理解 , 不是寻求共鸣 。
却是 , 规避和哄骗 。
可这哄骗出的甜蜜赏味期 , 又能唬住观众多久?
18年底贺岁档 , 文艺片《地球最后的夜晚》营销“一吻跨年”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无数观众冲着这份浪漫 , 买了电影票 , 期望在影院留下梦幻温馨的新年纪念 。
而之后的事 , 大家也都知道了 。
在一批观众带着尴尬和费解地走出影院后 , 影片在第二天 , 便迎来票房及口碑双重翻车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来源| 淘票票
当然 , 不得不承认 , 文艺片确和看惯了商业片受众有壁 。
但 , 这层壁也绝不可能靠营销几层甜蜜的糖衣 , 就接了地气 。
因为哄骗本身 , 就是一种出于对他人智知水平不认可的“下策“ 。
不图沟通和理解 , 只图达到目的 。
在这种意义上 , “情爱“这层糖衣 , 不仅没有拉近电影和大众的距离 , 更以一种欺骗的方式 , 让两者的隔阂更深 。
而这种隔阂带来的反噬 , 只能由电影本身来买单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说回来 , 电影营销力图吸引观众 , 本是无可非议的事 。
作为观众接触电影前的一环 , 让观众埋下对电影的期待 , 同时提升电影的口碑和票房 。
于电影 , 于观众 , 都是有所获益的好事 。
但这一环的链接 , 除了关注“观众想看什么” , 更重要的 。
理应是去呈现“电影想要表达什么” 。
尤其当电影本身 , 本就不那么契合商业口味 , 营销更应成为一种促进理解和共鸣的手段 。
19年姚晨主演的影片《送我上青云》 , 讲述女采访人员盛男在患病后 , 与现实抗争 , 最终与世界和解的女性故事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病痛、家庭、情感 , 一层层被掀开的伤疤 , 让影片时有阵痛和压抑 。
加之当时的舆论语境中 , 女性话题尚未激起足够的讨论 , 这部电影注定不会成为合家欢主流倾向下的首选 。
而相对标准的女性叙事中 , 其实并不乏爱欲的起伏波动 。
但可贵的是 , “情爱”却并未因此 , 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这部影片宣传的噱头 。
不因“情爱”这一共性 , 就把电影包装成商业审美 。
而是“寻找同类 , 找到100万盛男”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宣发打出的这句口号 , 飘如今读来还是会觉得十分感动 。
因为“寻找同类”的前提 , 必然是坦诚电影内核 。
可对于一部本就不算讨喜的电影来说 , 这种坦诚无异于一种“短板”的暴露 。
很难 , 也很需要勇气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于是我们看到 , 主创和宣发团队在线上线下 , 不断去推进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 。
用足了笨功夫 , 却做到了不止呈现 , 更让人体会到其中“想要沟通 , 能够懂得”的真诚和细腻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先看懂电影 , 才能找到你希望找到的这群人 。”
诚如《送我上青云》的营销团队所言 。
所有的共鸣 , 都必然源于理解和尊重的建立 。
而营销 , 本应就是先于观众去理解电影 , 进而使观众收到这份理解的 。
所以 , 越是艰涩的内容 , 越是需要营销者沉下心去解读 。
越是需要营销的过渡 , 让观众愿意直面这份艰涩 。
早年 , 贾樟柯导演在谈及文艺片叫好不叫座这一现象时 , 说过:
对于一个没有机会获得艺术阅历的观众 , 在黄昏沙滩椰林的摄影图片和弗洛伊德的绘画面前 , 选择前者是没什么错的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电影之于观众存在鉴赏台阶 , 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
关键则在于 , 如果期望台阶下的人也出一份口碑和票房的力 , 台阶上的人该如何去做 。
是骗进影院就算 , 还是拽一拽绳子 , 让他们至少比踮脚还能站得再高些 。
而反过来说 , 当观众早已明了故事的原貌和内核 。
却看着营销者 , 还要以不切实的粗笨“情爱” , 去笼络另一批台阶下的受众 。
明摆着的鸡贼和不走心 , 怎能不让人膈应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并且 , 这种营销 , 对于一部佳作的影响 , 远超出质量不怎么样的电影本身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早前土味营销掉好感的《小妇人》
毕竟 , 货超所期 , 还是比货不对版来得好 。
只是 , 没有卡在点上的营销 , 往往造成吸引进电影院的受众 , 与它本来的受众偏离 。
比如被“怪自己有本事喜欢别人 , 没本事让人喜欢”吸引进电影院看张爱玲的 , 大概没有多少能看张知张 。
幸而 , 就目前来看 , 这部电影大概率是——
实物如图 , 所见即所得 。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

文章插图
这也是为什么飘开头说 , 它很自洽 。
在步入靠猜 , 靠赌 , 靠运气进电影院的全新电影营销时代 , 我们要感谢这类电影破罐破宣的诚实 。
毕竟对于它们 , 我们只需要克服一样东西 , 就可以避免沦为绿色浓味植物——
【广告补量(什么叫迷惑)】逆反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