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类传染病|鼠疫可防可控可治 这些知识要了解

鼠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在中国确定为甲类传染病,俗称“1号病”。它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潜伏期一般为1至6天,个别病例可达8至9天。
感染鼠疫菌以后,临床可表现为腺鼠疫、肺鼠疫及败血型鼠疫等类型。腺鼠疫最为常见,通常表现为发热和局部淋巴结肿大,治愈率高。肺鼠疫常表现为高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咳血,起病急,进展快。败血型鼠疫症状也较为严重,预后较差。
感染鼠疫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典型症状有突然发烧、寒战、头痛和身体疼痛、虚弱、恶心和呕吐。腺鼠疫会出现淋巴结疼痛和发炎。感染肺鼠疫后很快出现症状(有时在24小时内),表现为呼吸短促和咳嗽等严重呼吸道症状,通常伴有血痰。
鼠疫是可以有效治疗的
甲类传染病|鼠疫可防可控可治 这些知识要了解】鼠疫是细菌性传染病,临床上可以使用多种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病人如果能够早期就诊,并得到规范有效治疗,治愈率非常高。可疑接触者也可通过预防性服药而避免发病。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去医疗机构或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佩戴口罩等;如果怀疑自己与病例有过接触,可以进行自我观察,或向当地疾控部门主动申报,取得专业指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尽量减少和野生动物接触,不去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旱獭,做好防蚤叮咬,不私自捕猎、食用野生动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接种疫苗,是最佳的预防传染病的方式。
编辑:文化宣传中心 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