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重点:养阳护肝顾脾胃|今日雨水| 养阳护肝

川观新闻 彭英松
今日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节气的到来,气温开始升高、日照、降雨逐渐增加,不过雨水期间天气变化无常,容易引起人们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极为不利。
南充市中医医院杨莹洁传承工作室表示,雨水期间肝气旺盛,寒湿困脾,湿邪难除,应该在养阳护肝的前题下,特别注意顾护脾胃。建议雨水时节的养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饮食宜多吃蔬菜少吃肉
唐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大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因此春天宜多吃蔬菜,少吃肉,既是对天地的养生之道,也是对自身健康的养生之道。蔬者,疏也。大部分蔬菜都有疏利气机的作用。春天要养阳,要养人的生发之气,前提就是人的气机要顺畅,要避免吃过于油腻和滋腻的食物。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注意:1、因“甘能满中”,甜味太过,则易使脾失健运,脘腹胀满,故“多吃甜味”也应适可而止;同时雨水节气要注意少吃生冷粘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痰湿内生。2、雨水气候转暖,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咽喉肿痛、口腔溃疡“上火”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不可轻易“清火”。3、雨水应少食温热油腻之物(如:羊肉、狗肉、雀肉等),以免助阳外泄。
二是晚睡早起,与日俱兴
民谚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自立春以后,白天逐渐延长,夜晚逐渐缩短,我们也应该顺应这种自然界昼夜的变化规律,适度减少夜间的睡眠,增加白天的活动时间,以适应自然界的升发之气。若睡眠过多,极易使阳气郁滞于体内,不利于“养阳”。雨水节气,特别要谨防“湿气困脾”,清阳不升。白天太阳高悬天空,人的阳气随之上行而精力充沛;夜晚太阳在地球的对面,人的阳气随之潜藏得以休养生息。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与日俱兴。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三是养肝护肝,谨防邪风
中医养生重点:养阳护肝顾脾胃|今日雨水| 养阳护肝】 雨水正处壬寅年初之气,春行木气,初之气主气也为木,木气相叠导致木气过旺,容易造成人体气机失调。木旺则生火,而初之气客气为少阴君火,火借风势,则更易上炎为患,容易出现高血压、头晕、焦躁、失眠等症。气温虽已升暖,仍需避寒保暖,尤其避免邪风侵扰,易邪风扰动肝风,而致头痛、鼻衄、甚至肢体抽搐震颤等,同时情志疾病也易诱发,因此当顺应肝木升发之性,同时兼顾柔肝,勿食发散助火食物,且心情舒畅、平和,忌暴怒、忧郁。
四是春悟有度,慎防“倒春寒”
雨水阳气渐生,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加上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暖还寒,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雨水时节不要过早减掉冬衣,慎防“倒春寒”。穿衣可遵循《千金要方》主张春时着衣宜“下厚上薄”。
雨水推荐:
艾灸调肝脾
雨水时节,选中脘、足三里、天枢、丰隆、三阴交、太冲、大椎、肺俞、肝俞、气海、大敦等穴位艾灸、按揉,可调肝脾,助阳气,从而抵抗寒湿之气的侵袭。
特别提示:中老年朋友若平时不耐生冷饮食、腹部皮肤冰凉、消化欠佳,四肢乏力,不妨用艾灸“中脘穴”的方法,可以起到温运脾胃的功效。每次15-20分钟为宜,灸到局部皮肤微微潮红为度。
期门疏肝郁
期门穴, 期门位于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为足厥阴肝经之募穴,点按揉推,有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之效。
清炒豆芽菜
豆芽可是绿豆芽、黄豆芽,适当点缀时令蔬菜或水发木耳酌配花椒油、高汤清炒。有除烦闷散郁火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