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申请福利房的条件要求(福利房申请书)


深圳申请福利房的条件要求(福利房申请书)

文章插图
婚恋嫁娶,人生大事 。
从古至今,婚俗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变化的缩影 。



深圳申请福利房的条件要求(福利房申请书)

文章插图
古代,结婚几乎算一项义务 。
很多朝代都规定,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到了某个年龄必须结婚,给子女安排婚事,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
唐朝女性满15岁,男性满20岁如果还没结婚,当地的地方官员知道了,就得亲自包办,政府分配对象 。
宋朝更狠,女性15岁还不结婚,家人要连带着坐牢 。
15岁,在今天也就是刚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相当于你初中刚毕业就被抓去结婚 。
放在时代背景下也可以理解,以前人平均寿命不长,新生儿存活率也低,早一点结婚,意味着有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机会生儿育女,提供劳动力 。
同时,古人原则上也不支持离婚,女性基本没啥离婚自由,就算男人休妻也有严格的规定,随便抛妻弃子往往会被重罚 。
古代人的婚事与其说属于自己,不如说属于国家 。





深圳申请福利房的条件要求(福利房申请书)

文章插图
清末民初,因为种种历史原因,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当然也包括西式的婚姻观,感情观 。
首先,法定婚龄提高了,从以前的男15,女13变成了男18,女16,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西式婚礼 。
最重要的是,西方婚恋观的核心思想“自由恋爱,自主婚姻”逐步深入人心 。
以前结婚必须听父母的,现在父母硬塞给你不喜欢的配偶,你可以拒绝了,而且你不喜欢配偶,也可以合法地提出离婚了 。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徐志摩和张幼仪,徐志摩认为这是父母强加给他的包办婚姻,自己也无法和张幼仪“培养”出感情来,就坚持要离婚,追求和林徽因,陆小曼自由恋爱 。
从情感的角度上说徐志摩是渣,但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对婚姻的态度确实更自由,更开放了 。
多说一句,这背后的原因或多或少也和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关,说穿了,民国时期政局动荡,政府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哪来的余力干涉普通人的婚姻?
这种野蛮生长的婚俗就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 。



深圳申请福利房的条件要求(福利房申请书)

文章插图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第一部《婚姻法》,规定了一夫一妻制,婚恋自由,以及又一次上调了法定婚龄——男20岁,女18岁 。
理论上说,建国后的《婚姻法》其实更多地借鉴了民国时期的西方婚恋思想,但在真正的实施中,所谓的“婚恋自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
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婚姻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
现在我们恋爱结婚,可能会在乎另一半的家境,收入,三观匹配,志趣相投,甚至看脸,但那个时代,有个凌驾于这一切之上的择偶标准,叫做“阶级成分” 。
如果你是地主,资本家,富农的子女,那你想找对象会非常难——几乎相当于现在的又穷又丑 。
10多年前有个电影叫《山楂树之恋》,改编自一段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爱情故事,女主角外形,学历,性格都不错,唯一的短板就是她父亲是地主 。
男主角作为军人,也是那个时代“成分”最好的群体对她表示好感,她压根没有勇气接受 。
换到今天的背景下,恐怕和霸道总裁爱上一无所有的普通小女生差不多——或者难度更大 。
霸道总裁爱上你,你们最多搞定一下各自的家人,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男女双方结婚,第一个要搞定的是“组织” 。
没错,你想和谁结婚,你俩得先去找组织汇报,经过组织的批准,得到领导签字,必要的时候,组织还会关心你的“个人问题”,给你介绍对象 。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今天你想结婚,必须先经过你们双方的公司同意,再去找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让他们也同意,这婚才能结成,是不是多少有点难以理解?
但四五十年前,就是这样 。
那说好婚恋自由,要是组织实在不同意,我能不能索性不结婚了?
问这个问题之前要先搞清楚另一件事,在那个时代,结婚能给你带来什么?
可能当下,结婚意味着有人陪伴你,和你共同生活,繁衍后代,而在当时,结婚是会带来实际利益的 。
我们父母辈总说,那个年代结婚很单纯,不会要房要车,那是因为那个年代根本没有“房子需要买”这个概念,没有商品房 。
你有了工作单位,就提供集体宿舍,你结了婚,单位给你们夫妻两个分独立住房,你要是有孩子,就更有可能分到更大的,更好的房子 。
简单说,想要有房,结婚生子 。
那反过来说,你硬是不想结婚也没有人非得逼你,但结果就是,很多福利待遇都是已婚已育人士的专利 。
要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还没结婚的时候已经享誉全国了,但依然只能挤在四人间里 。
所以那个时代基本没有“不结婚”这个选项,只要到了法定婚龄,结婚生子越早越有利 。



深圳申请福利房的条件要求(福利房申请书)

文章插图
80年代的到来伴随着几件大事:
首先,1977年恢复高考,知识重新成为力量 。
然后,1978年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自由买卖的东西越来越多,包括房子 。
最后,1980年颁布了《新婚姻法》 。
《新婚姻法》再次推迟了法定结婚年龄,变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男22岁,女20岁,同时为了推进计划生育的国策,提倡晚婚晚育 。
这些大事落到普通人的生活里,最显著的就是婚龄推迟了 。
一方面是法律的修改,另一方面恢复高考之后,很多人读了大学,大家就逐渐默认,无论如何也是大学毕业(22岁之后)再结婚 。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多了,全社会开始尊重知识分子,连带着很多人择偶的时候也会开始注重对方的学历,“找个大学生对象”成了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
另外,我们总说父母辈谈恋爱没有人“物质”或者“拜金”,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也接触不到什么有钱人,放眼望去同龄人都是几十一百块的工资,你想拜金也没人可拜 。
但市场经济逐渐取代了计划经济之后,贫富差距也随之出现了 。
那么理所应当的,人都想要过更好的生活,结婚的时候大家都想找经济条件好一些的,最好能买得起比单位福利房更好的“商品房” 。
这些都是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 。
再补充一点,改革开放还直接导致了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以前你想找对象,你的生活圈子就这么大一点,不是家里介绍就是组织内部消化 。
80年代之后,你可以去读大学,和同学谈恋爱,你可以自己参加娱乐活动认识朋友,再浪漫一点的,90年代就有了互联网,想跨越地理位置和陌生人谈恋爱也不是不可以 。
提供一个数据吧:
70年代结婚的女青年里面,自己认识对象的比例还不到30%,剩下的都是相亲解决 。
但到了90年代中期,女生“自由恋爱”的比例已经超过了60%,足足翻了一倍 。
也正因为这样,你找的对象不再必须由集体和单位拍板决定,最多是你结婚前需要让你的家人和朋友见一下对方,认可和喜欢他 。
自由恋爱,自主婚姻,逐渐从一句口号,一个概念,变成了发生在绝大多数人身上的事实 。



深圳申请福利房的条件要求(福利房申请书)

文章插图
最后再说说今天 。
从21世纪以来,我们的婚恋年龄也好,婚恋观和择偶方式也好,都无限趋于“多元化” 。
我们知道大城市的单身青年越来越多,30岁之后再结婚,甚至不想结婚都很正常,但同时也有很多大学生在校结婚,我们认定的是,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感情 。
就算是谈到结婚,也可以聊无数种新的概念:
婚前同居,丁克,不婚主义,周末夫妻,开放式婚姻……
你可以说这不是主流,但我们也越来越认同,这些都不是异类,都应该被尊重和包容 。
结婚不再是一个“必选项”,因为归根结底,传统的婚姻模式能提供的便利越来越少了 。
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房子可以自己买,孩子可以自己养,陪伴,照顾,养老……都可以花钱购买相应的社会服务 。
可以这么说,在过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过是婚姻的一部分,只有结了婚你才有资格算是个社会意义上的“独立者”,“成年人”,才有资格谈生活 。
现在,婚姻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都更希望自己先成为一个独立的,能为自己生活负责的成年人,搞好自己再搞对象,过好单身生活再谈结婚 。
因为现在,你的婚姻越来越不那么属于国家,属于集体,属于家庭 。
它首先属于你自己 。
这个变化直到今天依然在持续地发生着,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许会和身边的人,尤其是长辈发生观念的碰撞,你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非要那么着急催婚,他们也不能理解你老大不小怎么就不肯找个人“安定”下来 。
观念的不同,本质上其实是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如果你代入父母那个不结婚就分不到房子的年代,也许你会对他们多一点理解和耐心 。
【深圳申请福利房的条件要求(福利房申请书)】事实上,这种观念的变迁,从束缚到日渐自由,也不过短短二三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