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婚介所》开播的时候,飘写过一次 。
最近大结局,我想再写一次 。
这个节目播了12期,我期期看……国内很少有恋综对我有这种持续的吸力 。
它颜值特别高?不是 。
比起那种人均ceo,俊男美女共住豪宅谈情,连刚起床都自带仙气的恋综 。
《90婚介所》在这方面显然是“磕碜”很多 。
妆发水平迷、打光手法烂,女嘉宾在节目上的颜值比在VLOG的颜值活活掉了一个次元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它特别甜吗?也没有 。
虽然也有比较甜的CP,比如韩笑刘天扬,节目里匹配失败,节目外心生悔意,于是偷偷“私联”,也算一段佳话 。
文章插图
但《90婚介所》的糖,发得吝啬,想找自己CP的糖,还得去节目外寻——关注他们的B站号 。
《90婚介所》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
它人为干涉因素少,因此展现了一个比较真实的年轻人交际生态 。
比如说,韩笑最先“私联”的不是男人,而是姐妹,和节目里的两个女嘉宾,很快就形成了自己圈子 。
在这个时代,女生和女生缔结羁绊,果然比找男朋友更自然舒坦……
文章插图
作为国内比较少见的,一女选多男的相亲综艺,《90婚介所》给了女生在恋爱这个领域,更多的表达空间 。
所以,节目播到后期,真正好看的,已经不是那些牵手成功的 。
而是一些,未成的女性 。
在“难谈恋爱”几乎成为一种现象的当下,我们在这些未成的女嘉宾身上,看到各种各样,女生对于恋爱这件事的“魔障” 。
说真的,找个编剧来,对准她们写 。
就是一部现成的2021本土版《我不能恋爱的理由》 。
拍出来,绝对比当下那些悬浮、YY的都市女性群像,要好看得多 。
文章插图
所谓“捞女”
捞女,是传统卫视相亲节目的定番 。
好比曾经以一句“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遭受了现象级辱骂的马诺 。
文章插图
当然,也是如今女性群像剧的定番 。
你看樊胜美、王漫妮 。
为何谈女性总绕不过捞女?当然是因为争议大,有话题 。
只不过前者是用以撩拨厌恶情绪,后者主要是为了在女性议题上,有讨论空间 。
《90婚介所》里,也有一个有些“捞女”色彩的女嘉宾,阿紫 。
没马诺那么抓马,但比马诺真实、复杂而精彩得多 。
文章插图
一出场,就是扑面而来的“高质量女性”感,使“普男”们望而却步 。
一席红裙、一头乌发、盘靓条顺、能说会道、八面玲珑 。
又是留洋女博士、高收入人群,自律成熟 。
且不乏个性娇媚,自比阿紫,心狠手辣 。
是男人择偶标准中,“出得厅堂”价值特别高的一类,所以男嘉宾都很雀跃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但播了自我介绍VLOG后,现场气氛开始沉默 。
在两性关系中,她使用了大量的商业术语去描述她对另一半的期待:增值、博弈 。
她觉得最可靠的恋爱模式,是一种筹码交换 。
在她的认知里,她在婚恋市场上的筹码很多,价值很高,事实也的确如此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她代表了一类女性,她们所做的一切自我增值,包括提高学识、经济独立,为的不是为了获得一种更广阔的自由 。
而是将其作为婚恋市场增值的条件 。
将自己打造成成功人士理想的花瓶太太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你说这种选择错了吗?
如果这个过程中,你情我愿,未曾骗人伤人 。
你道句可惜在情在理,骂她可恨却属实不必 。
而且,这种选择为什么成了一种典型,因为它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女性某种“走捷径”的命运必然 。
从阿紫提出的一个问题,可以看出,她不期待,目前也没有爱情——
如果女朋友不想因为恋爱降低她的生活标准,你是否愿意适度地为她买单 。
文章插图
现场男生听不懂,孟非帮解读——
我拿出一部分时间跟你谈恋爱,本来我可以赚一百万,变成了五十万,你要不要为我损失的五十万买单?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这种话术,贪婪背后是种悲凉 。
说明她从爱情这件事上,从来没有得到除了经济价值以外的回馈 。
在这个过程中,这类女性是为了生存的安全感,扼杀了自己的爱情,把它也变成一种换取生存价值的死筹码 。
飘想起《放羊的星星》里的一个角色,欧雅若 。
欧雅若的本质可悲处,不是原生家庭悲惨,而是原生家庭造成了她的一种需求障碍——
生存的不安全感,导致她一辈子都只能在生存的需求层次上盘旋 。
而爱与被爱的信念感,对于她来说,已属需求金字塔更上一层的能力,她够不到 。
所以最终,欧雅若能把吸血的父亲送进监狱,但这种需求障碍却是她一辈子都克服不掉的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亲历过生存之不安全的女性,更容易牺牲掉爱的能力,一头滑入这种以婚恋作筹码的捷径 。
女嘉宾阿紫,也是原生家庭不好,经受过校园暴力、亲戚欺辱 。
甚至她的父母,都是受害者有罪论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但这并不是她真正引我悲悯、共情的关键 。
而是 。
她一方面试图在爱情筹码论上逻辑自洽 。
一方面又对外慌忙自证,自己并不残缺,只不过是爱情观比较现实一点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她也拿出喜宝自比,但喜宝比她强大之处在,在亦舒的语言功底下,喜宝有非常清晰的表达能力 。
以及非常清醒的自我认知 。
喜宝也物化自己的爱情,但她是早早就高歌出,“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那很多很多的钱也可以” 。
但阿紫 。
在爱情这件事里,她并没有成长成一个坚韧到无法共情的大野心家 。
她依旧是一个拧巴的人,一方面认为,自己早已长出盔甲 。
一方面又总担忧,对外急声辩驳自己不是没有人味 。
一个在婚恋领域,充满自我迷障的普通人 。
文章插图
所谓“渣女”
除了“捞女”,更有“渣女” 。
《90婚介所》就好看在这 。
它从婚恋这个视角,展示了各种典型的女性群体 。
如何展示典型,而不贴标签 。
很简单,给充分的她们表达空间 。
好比第九期的女嘉宾,Yuki 。
气质慵懒,很“艺术生”,随性做派,设计行业,圈子开放,社交流动性强 。
喜欢蹦迪、且异性朋友多 。
文章插图
喜欢玩社交软件 。
而且,有男朋友后也不愿意删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很快 。
渣女帽子天上来 。
文章插图
就“建立关系后,仍玩社交软件对不对”这一话题,双方展开激烈讨论 。
但显然,扣帽子的成分比讨论的成分大得多 。
现场一男嘉宾由于有过被前任渣的经历,对Yuki不留余地地质疑和曲解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而很多男嘉宾,则抱团应援 。
一个联谊现场,成了对一个势单力薄的女嘉宾的群嘲现场 。
面对大范围的职责,Yuki沉默不语 。
文章插图
其实在这番大群嘲之前,Yuki已经试图去解释自己使用社交软件的目的 。
由于职业特性,她需要非常灵活、高流动性的社交圈,去激发她的灵感或者获取事业资源 。
这更近乎她的一种生活方式,而非求偶工具 。
但看得出,从事艺术类行业的她,语言思维不够缜密,足以应对交流,不足以应对质疑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但比较窒息的是,带头人自己get不到就算了,也不许别的男生get到 。
有其他男生表示理解,也被带头的男嘉宾生生呛回去:这没啥好理解的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所以这期《婚介所》对于我们的真启示,不是有对象后该不该删社交软件 。
而是一个老道理:圈子不同,不要硬融 。
更别说你是来找人谈恋爱的,遇到不同世界的人,绕道而行便可,不必自讨没趣 。
如果非要对话,那么如果不秉着求同存异,探索世界的胸怀去聊,百分百会产生不愉快的误解 。
圈子不同的人误解的典型:明明你在做这件事,他却总疑心你在做另一件事 。
好比,Yuki说自己在社交软件上筛选聊天对象,会给对方三次机会 。
三次机会这话一出,现场基本就炸了,盖棺渣女无疑 。
文章插图
机会这词,如果带着预设去理解,听起来就有种傲慢的选妃感 。
于是男嘉宾理解成一种非常刻板的渣女印象:享受众星捧月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而Yuki所说的“机会”,其实是一种筛选理想聊天对象的选择机制 。
以三次对话来确认对方是轻浮的求偶男,还是可以聊兴趣、事业的人 。
这一个信息点,带着预设的男嘉宾根本接收不到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而男嘉宾更致命的一个点是 。
明明女嘉宾已经释放出,自己和他不是同类人的信号之后 。
他所做的,是试图把她劝服,把她拉进自己认为合理的世界里 。
这才是真正的傲慢 。
别人已经告诉她了
你这样做是
绝大多数人都是反感的
但她依然做 她不极端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其实大多数女生的恋爱运,就是被这种“绝大多数人认为对”的恋爱观扼杀了 。
当别人把她们摁进绝大多数的世界里,她们也错失了,和真正契合的人交流的机会 。
况且,谁又确切统计过,绝大多数人,究竟是有多少人?
文章插图
所谓“普女”
无法在一个大多数人语境,顺当合理地进入婚恋世界的 。
除了被贴上标签的渣女、捞女们 。
最能引发普遍共鸣的,应该是所谓的“普女”群体 。
好比11期的女嘉宾达睿,长相可爱,性格讨喜,人格魅力远比自我认知高得多 。
但由于生活在一个,身边女生都比自己更惹眼的环境里,她长期活在一种“算了”的生存哲学中 。
不知不觉丧失了对恋爱和事业的主动性 。
文章插图
结果别人上节目来找对象,她上节目来嗑男嘉宾和男嘉宾的CP 。
韩娇娇,母胎solo,社交讨好型人格 。
在社交场合中,总是替气氛操心的那个,主动cue话题,以话多缓解尴尬 。
如此懂事忙碌,却反而无法自如表达情绪,释放魅力 。
现场起哄一个男生给她唱歌,男生对她不敢兴趣,直接唱了李荣浩的《贝贝》使她下不来台,她也只有在旁边鼓掌的份 。
登时,男生大笑,女生心疼 。
她太习惯作谐星,殊不知真正能使人留心的,往往是敢于释放真实喜怒哀乐的那类人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这群或“恋爱障碍”,或在主流恋爱语境受尽误解的女生们,使我想起2011年一个出圈的日剧——
《我无法恋爱的理由》 。
三个无法顺利恋爱的女生,住在了一起,每天为各自谈恋爱互相发愁,制定作战计划 。
她们有的是有“恋爱无感症”:只想YP,不相信恋爱 。
有人是性格太闷,不懂钓术,有人性格太中性,不够“卡哇伊” 。
文章插图
结果折腾来折腾去,依旧是流水的男人,铁打的合租姐妹 。
播到了大结局,她们依旧没找到理想的郎君,但三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变得更加坚定成熟 。
【筹码峰(主力筹码)】就算社会再怎么告诉她们,你们要在爱情里找人生,女生们最终还是发现,她们应该在人生中找爱情 。
女性似乎是注定与爱情这门课题绑得更紧 。
因为我们从小被教育,只有在爱情这个领域上,能够不被捆绑地释放自我的力量 。
你看在其他领域上,女性的作为,多少是会被削弱和忽略的 。
而实现自我,是所有人的本能 。
张爱玲甚至有淡而重的一句话——
“一个女人,倘若得不到异性的爱,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 。”
太多女性在潜移默化下,通过爱情证明自我价值 。
尽管如此,市面上的“爱人”,却时常要她们阉割掉更多的自我 。
她们在爱情中不顺,便去思考,是我太沉闷?是我不够可爱?
她们很少去质疑,所谓主流恋爱语境的狭隘 。
狭隘到让很多人,轻易就成了母胎solo,成为了恋爱的边缘人士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这种以爱的能力衡量女性价值的思维,潜在固化 。
于是她们在自卑中挣扎 。
她们在他人对渣女的质疑中挣扎 。
她们哪怕没有爱与被爱的需求,却又不能干脆地把婚恋作为生存的筹码,却还要洗脑自己,我是理性的恋爱者,是现实真爱派 。
怎么可能?
爱这件事固然很美好,很难得 。
但正因为美好难得,才更难习得 。
你不能要求人人都精通 。
我们应该允许自己没那么擅长,也允许有人冷感,有人出于成长背景,根本不会爱 。
哪怕在爱情这个课题上没那么得意,甚至终其一生都学不会爱与被爱这种能力 。
这不妨碍,你在过你的人生 。
没有标准清单列好人生的必不可缺 。
你的人生于你就是完整的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