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用市场化机制纠正药价虚高

医药|用市场化机制纠正药价虚高】日前,“70万一针的天价药进医保”登上热搜。说的是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高价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经国家医保局“灵魂砍价”,价格从70万元/针降至3.3万元/针,并纳入今年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落地执行。
这可以说是给SMA患者及家庭准备的新年礼物。有人算了笔账,按照地方医保政策,患者的治疗费用从每年几百万元降至几万元,大大降低了患者家庭的负担。
1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此举通过市场化机制,挤压医药价格虚高,引导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医药价格虚高议题上了国常会,说明国家对医药流通领域的问题高度重视。自2018年启动至今,已组织开展多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从以往操作看,集中带量采购以“招采合一、量价挂钩”为原则,而带量采购的目的就是以量换价,主要是以慢性病、常见病为重点。大方向上,目前推行有两种,一个是国家层面药品集采,另一个是各地对国家集采外药品开展省级或跨省联盟采购。相关效果是明显的。截至2021年底,累计节约医保和患者支出2600亿元。目前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3%,涵盖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性乙肝等慢性病和常见病的主流用药。
原来由医疗机构把持的医药采购权,集中到医保部门进行统一采购,一集中就挤出一半多的“水分”。这说明医药流通领域确实有待完善,购销环节需增强透明度。
诚然,药品特殊的上市机制让不少特效药价格不菲。但在以往的招采制度中,药品定价虚高,在同质化竞争之下,药企通过“带金销售”等手段开拓市场。医药流动和使用环节形成灰色利益链,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验检查、不合理使用高值医用耗材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医药腐败现象,个别医疗机构、医生、医药企业、医药代表之间存在权力寻租、“开单提成”等行为,一定程度上造成医药价格虚高。这方面,有关部门此前已发布了不少典型案例,直指医疗领域腐败。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出手治理医药领域有关现象,针对招标、采购、推广、处方等环节,提出一系列联动举措,剑指医药购销领域的腐败等现象,明确了具体规范。其中,实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可以说是进一步促进医药企业公平竞争,挤压了中间环节成本。通过市场化机制,此举不仅打开了医药降价空间,而且可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百姓用药应当是百姓价、合理价。按照有关部署,2022年的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将升级,不仅采集数量增加,而且采集品种也将再扩大。“十四五”时期,国家将加大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力度,推动集中带量采购成为主导模式,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持续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随着药品集采“提速扩面”,越来越多的患者将能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保障好中选药品降价不降质,也许是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