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底蕴的人(底蕴意思)

情感底蕴
1.情感底蕴(1)
美好的情感是人类几万年长河中留下的精神航标,崇高的情感与崇高的品德一样,必将引起人们的共鸣,并影响一个群体或一个民族的情感习惯的养成,最终形成民族的情感文化 。
一个群体的生存方式,除形而下的日常生活、生产劳作之外,还有形而上的思维方式与情感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 。如果在作文中将一种情感的体验感悟,结合一个民族的情感积淀来思考与抒发,作文就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
文化情感包罗万象,大的如博爱天下、尊重生命、仁爱万物、爱国爱民、忧虑族群,小的如亲情、友情、乡情、爱情 。文化情感包括通过对人、事、景、物、理,自然、社会、人生、历史、亲友的体悟传达出的多种情感 。如:信仰、热爱、感恩、感动、情义、敬仰等 。
要写出具有文化情感的文章,首先要进行自我的文化情感熏陶,如:同情心、信任感、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正义感、赞美、欣赏、敬畏、庄严、尊重、宽容、奉献等,具有高尚的情感修养,将情感与道德文化的内涵相联系,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文化习养的人 。
〖例文一〗考场佳作
话题:走与停
双城记
重庆一考生
与狄更斯无关,而是关于昂首阔步向前走的重庆与停在茶馆的竹椅上打着哈欠的成都——成渝 。谓之双城 。
——题记
有人给重庆和成都做了个精妙的比喻:重庆是成渝线上九点钟出发的火车,精神地鸣着汽笛;成都是六点钟进站的火车,慢慢地疲惫着 。是的,细细想来,重庆是走着的,成都是停着的 。
你看那意气风发的朝天门,偏要执拗地长成一艘战舰,身子直直地插到长江中去——那是它正在急行 。而成都呢?整个城市都氤氲着一股撩人的茶香——汩汩地从那些高密度的茶馆里溢出 。是龙井?是碧螺春?不知 。只是那香气像只手似的把你直往茶馆里拽,非等你坐停当了不可 。
重庆的山也是走着的 。缙云金佛仙女山,一座座不安分地绵亘着;成都的山是“停”着的 。在这个地面被盘古悉心打磨过的城市,只有龙泉驿那边的几座丘陵称得上是山,稳稳地停在那里,等人们踏上它青色的肌肤 。重庆的水是走着的,两条江是它行走的纤夫;而成都的府南河、浣花溪等都太平静,水似乎都凝固了,痴痴地望着那片少云的天空 。
走与停,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人生哲学,早已深深地镌在居民的骨髓里 。重庆人豪放爽直,神色永远匆匆,成都人闲静安逸,不知忙碌为何物 。然而两座截然不同的城市,却同样演绎着让世人惊叹的神话 。GDP同样的飞涨,城市一天天地美丽辉煌,正是成渝夯实的底气 。让原是一家人的蓉城和渝州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吵——在我看来,一场关于“走”和“停”的争吵 。
重庆人走着,这座城市也走着,于是有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畅快;成都人停着,当年“一日成邑,三年成都”的豪情壮语也停在了发黄的线装书页上,呷一口清茶,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际云卷云舒 。两座城市,两种智慧,叫人难择 。
看着成渝高速路上那飞奔的汽车 。你就会知道这两座城市有多亲密 。这便是走与停的完美结合 。人生也如此,需要急驰,需要闲坐,只有这样,心灵才能够畅快 。
累了,便去成都坐坐;闲了,便来重庆创业 。这便是走与停的最佳诠释 。
〖老师点评〗
大爱:小我的超越
故乡,灵魂的户籍地 。任何时候,生命的指针永远朝向故土的山丘 。
面对“走与停”这个关系话题,作者用小品文的方式来写成渝两座城市,核心是表现对两座城市的生存体验,并把这种体验上升到生存方式和人生哲学的高度 。但本文情感体验的背后,却表现了作者对原始乡土情结的超越,体现出一种更高意义上的大爱:不仅爱重庆,也爱成都;不仅爱生命的“走”,也爱生命的“停” 。文章对生存环境的描述与感受,集中在城市的文化符号上:朝天门、缙云山、金佛山、仙女山、纤夫……体现了重庆的朝气与进取 。茶馆、盆地、府南河、浣花溪……体现了成都人的悠闲与宁静 。不仅如此,生存体验还集中在生活状态上:豪放、神色匆匆、畅快地走着……表现重庆人的激情创业 。闲静安逸、停着、呷一口清茶……表现成都人的平和从容 。对比,形象说明了生存的两种方式或生命的两种状态:走与停 。
不管哪座城市,都是作者之爱,这是一种胸襟与情操 。不管哪种生命状态,都让作者“难择”,因为生命永远是在走与停的辩证交织中生生不息 。丰富的文化符号透射出难得的文化眼光,文章内涵的公正与宽容,冷静与客观,体现了作者难得的文化情怀 。拥有这样的情怀,我们的灵魂会更纯净,更高洁 。
2.情感底蕴(2)
〖例文二〗文学散文
屋檐三境
梦天岚
雨水或者冰凌沿着头顶的檐瓦淌下来或者挂着,你的乡村童年就在矮矮的一处干禾上坐着或者躺着,任那断金碎玉般的声音在耳畔不停地叩响,像叩响那扇不曾开启的童真之门 。
这大抵是一种境界 。
假若一条狗蹿到你面前,你毫不客气地一脚踹开,那狗就汪汪叫着躲到别人的屋檐下,不消一盏茶的工夫,又会摇着尾巴回来 。然后你起身拍拍屁股上沾着的草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那狗就低了眉怯怯地看着你 。这时的屋檐自然得就像窗外司空见惯的风景,你也懒得放在心上 。
梧桐叶落了又落,油菜花黄了又黄,那盏老眼昏花的桐油灯在岁月蹒跚里滋滋地亮 。一扇大门静静地候在屋檐下,开或者关已无关紧要 。时间像个无事生非的顽童,或无端地抽走几块青瓦,或恶作剧地抹上几笔沧桑 。你的追求开始像郁郁郁葱葱的藤藤蔓蔓长长地爬上屋檐,于是你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决定揣上几片瓦片出门,你还不懂得沧桑的滋味 。
一颗不安定的心哪里容得下片刻的依恋,而屋檐就像个沉默的老人,以一种深邃的目光送走你仓促而又灿烂的青春的背景 。只是在你的辞别的回眸里,屋檐越发矮了,那斜斜的棱棱角角也越发模糊了,看不见了,唯有前方的路一片清晰 。
生活过得有风有雨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你感受到了磨难与艰辛 。越来越多的人将人淹没,越来越多的事物将你困扰,偶尔你也会躲在某个无人的角落里汪汪地叫上几声 。此刻屋檐便是一种奢望,一种涌动不止抓肝挠肺的情绪 。
这大抵也算是一种境界 。
以后的日子渐渐地老迈,在属于你的词汇里不再有“假如”二字 。生命需要像屋檐一样的港湾,寂寂地泊着白天和黑夜,让原本属于你的自由你的梦想在回首中悄无声息地滋长……当你遥遥地恍恍惚惚又看见自家的屋檐,那个古老的童话式的寓言已在岁月里坍塌,可你依旧离沧桑很远 。因而你懂得了生命更需要像天空一样宽广,大地一样的辽阔,让你的太阳炙烤着你,让你的月亮濯洗着你,让世俗的尘埃不断覆盖又不断地擦亮你,远方的路程才是人生的真谛 。
路总是漫无边际的长 。春天风也似的跑了,火爆爆的夏天已远走他乡,踉踉跄跄的秋正一步步滑向深谷,冬天的霜雪预谋着就要爬上你的额际……你的屋檐呢?
哦,这就是你的屋檐,你一脸的自豪——你的屋檐很高,这是你穷尽一生的高度!
此刻,你正稳稳当当地端坐在某某街某某胡同的某一幢大楼里,它虽然构不成现代都市里的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但坚硬的水泥结构已使你不再在乎任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大雨 。
你已经很少出门,你将所有经历的沧桑锁进记忆的檀木匣子里,间或搬一条小椅坐在黄昏的阳台上,你用长者的达观与淡泊抚慰眼前的每一条街景,或者看雁来雁往云卷云舒,看如血的夕阳怎样一步步迈下对面的山冈 。
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
是啊,每次仰首,你浑浊的双瞳看到的或许已不再是现在或者从前的屋檐,但相信每一次仰首已成为你生命中永远的从容 。
〖老师点评〗
依恋:生命的老屋
蒋捷说:“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梦天岚说:“童年就在矮矮的一处干禾上坐着或者躺着,任那断金碎玉般的声音在耳畔不停地叩响,像叩响那扇不曾开启的童真之门 。”蒋捷说:“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梦天岚说:“你的追求开始像郁郁葱葱的藤藤蔓蔓长长地爬上屋檐,于是你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决定揣上几片瓦片出门,你还不懂得沧桑的滋味 。”
但“仓促而又灿烂的青春的背景”被人“淹没”,你开始“躲在某个无人的角落里汪汪的叫上几声”,就像西风中的断雁哀鸣,痛楚而无助 。
蒋捷说:“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梦天岚说:“你用长者的达观与淡泊抚慰眼前的每一条街景,或者看雁来雁往云卷云舒,看如血的夕阳怎样一步步迈下对面的山冈 。”
历尽沧桑、悟透人生的淡然心境,居然也如此相近……生命厚重的体验,是人类最古老最年轻的共鸣,也是积淀最深的底蕴 。情感的密码,就悬在生命的屋檐下,等待你低头读出它的宫商角徵羽 。
3.情感底蕴(3)
〖例文三〗文学小说
忧与爱
江苏一考生
一如既往地,一头扎进厨房中,弯着背,双手不停地在水池与锅铲间来回移动,见我过来,便习惯性地抛出一个微笑 。
可我分明见到,在今日的微笑中,夹杂着些许特殊的神情 。
那倦怠的眼神,仿佛向我透露出一个不眠的夜晚 。那丝丝飘挂在耳边的凌乱的秀发,也似乎一直拨动着我的心弦 。
兴许是因为今日与众不同,母亲往日里十分熟练的工作在今日看来却显得十分笨拙 。
是因为紧张么?我竟不知,一向稳重平和的母亲会像这般忘东忘西 。
连刷牙的功夫,母亲也不忘跑过去看一眼时间,死死地盯着那秒针 。这时的母亲,像是一位监测员,不允许出现任何差池 。
今日的交通,也像是母亲的心情一般,那样的急促,那样的忙乱 。
我拿起书看看,可眼神却时常飘向母亲的脸庞 。那几缕头发,依旧坚守着它们的阵地 。
母亲眉间的距离越发窄了,直至出现了一条深深的沟壑,才肯作罢 。
“今儿的车有点堵,不过没事儿,来得及 。”母亲转过头,此时,我与母亲的眼神交汇了 。那道深深的沟壑像是从未出现一般,猛地消失了,留下的,却是母亲那浅浅的微笑 。
一辆大巴不守规矩,几次三番拦着道路,母亲看着时间,手不停地打着方向盘 。
红灯亮起,车辆刹那间全部停止,我刚开口抱怨大巴司机的无礼,只见母亲拉开车门,径直冲到大巴司机的车门口,猛烈地敲着车窗,那人车窗紧闭,只听得母亲大吼:“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守规矩,我们家孩子急着去高考,要是迟到了你付得起责任么……”
到绿灯亮起,母亲才肯作罢回到了车上,远远望去,我依稀地看到,那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我的母亲,一个平日里待人柔善的女人,是什么给了她这么大的勇气?
我笑了,夸母亲勇敢,可我分明感觉到一阵暖流正在汹涌地冲出我略微弯曲的眼睛,我打开车窗,望着窗外,尽量抑制着那阵暖流的汹涌气势 。
丝丝的雨轻柔地打在我的脸上,我的视线变得模糊,是细雨模糊了我的视线么?我不得而知 。
微风夹带着些许的寒意,可我却分明感觉到一阵温暖 。
如今我伏案笔耕,我知道母亲的心全然在我这里 。
母亲,这时的你是否在人群中探着头遥望着我?我仿佛又见到你那缕飘扬的秀发了……
〖老师点评〗
母爱:情感的高地
生存方式是一种文化,是隐藏着的文化 。
情感方式也是一种文化,却是袒露着的文化 。比如母爱 。比如中华民族的母爱 。
这是江苏阅卷场的满分标卷佳作 。
作者截取高考当天的生活情景,娓娓道来,从厨房备餐到行驶在前往考场的路上乃至到考场后,始终以“我”的视角全方位转播着母爱 。透露出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感 。
有些爱可以随生命的逝去,岁月的变迁而腐烂,母爱却穿越生命的铜墙铁壁,在我们灵魂最深处立起一座永远的丰碑 。
记住让我们感动的情感细节:平日里待人柔善的母亲,径直冲到大巴司机的车门口,猛烈地敲着车窗,对五大三粗的男人大吼 。
这份勇敢,源自一种深沉的爱,直抵达我们灵魂的深处 。
当我们从文化的视角仰望母爱,我们看到了人类情感所能达到的高度 。“慈母手中线”是母爱的担忧;“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是母爱的奉献;“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几”是母爱的牵挂;“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是母爱的伤别;“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是母爱的教育……在民族文化记忆里,总有年迈的母亲拄着拐杖在村头等候儿归的身影,门发在风中飘成三千丈的思念 。
用独特的故事和细节来演绎对母爱情感的深沉体验与认识,用直观的方式让读者感受母爱的感天动地,这是文化作文提倡的表达形式:借助小小说演绎厚重的文化情感 。
情感底蕴(4)
〖章节小结〗
情感:源自心灵的圣水
眼泪,灵魂光芒的凝聚 。一个民族五千年的眼泪,不仅仅是苦难与无奈,更是心灵对善与美的观照与期盼 。面对汶川大地震,全世界都用眼泪与默哀表达同情、悲伤与敬畏 。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个体的、集体的、群体的、民族的情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共同积淀起相同的文化因子:善良、人道、悲悯、博爱、尊重、爱护……于是人类讴歌无私的亲情、真挚的友情、纯沽的爱情、志士的爱国情、宗教的众生情、菩萨的慈悲情……
情感是人们对生活意义的感受与体验,当这种感受体验具有了民族共性的时候,也就以文化的方式,通过日常生活、节日习俗、文学诗词等传播并影响后来者的情感养成 。于是我们看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的乡情;看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农”的亲情;看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友情;看到“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看到“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爱国之情……情感是生活土壤里开出的花朵,足人类精神家园最美丽的风景 。
情感可以直接抒发 。如果它是一江怒涛,它会冲毁一切;如果它是一股清泉,它会消暑解渴;如果它是一粒火种,它会点燃原野 。裸露的情感,能够撞击读者的视觉,却不能引发读者心灵的大地震 。所以给感情穿上生活的外衣,让情感蕴含在客观的叙事中,用故事现场本身去引发读者心灵板块的运动,最终引发强烈的心灵地震或情感海啸,这是小说的表现方式 。
文化作文提倡发现生活中的文化现场与文化中的生活情境,提倡体验生存方式、文化历史、文化热点、文化习俗等,并用文学的方式表达与呈现 。
其中比较适合中学生的文学方式,是小小说、散文、戏剧等 。
【有底蕴的人(底蕴意思)】用文化的品牌,包装你情感的圣水,它产生的效益是你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