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轩在父母眼中一直比较理性、独立、有想法 , 却突然学习状态下降、情绪爆发 , 随后还被诊断为双相障碍 。跟绝大部分患者家长一样 , 梓轩的父母得知这个诊断时仿佛一下子跌入了地狱 。
幸好他们及时自我反省 , 不但就过去的错误教育方式向孩子道歉 , 还改变了亲子沟通方式 , 孩子的情绪越来越稳定 , 从一开始的满腔愤怒逐渐变得愿意倾听父母的建议 。
但梓轩的父母仍然放心不下 , 他们知道抑郁症、双相障碍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一大特点是容易复发 。为了最大程度解开孩子的心结 , 降低复发的风险 , 并出于对我们晴日心身的高度认可 , 他们预约了我的面诊 。
从面诊的结果来看 , 他们的决定是对的 。梓轩有一些更加深层次的问题他们并没有察觉 , 如果不及时引导 , 后果可能很严重 , 甚至可能走上同性恋的道路 。而他们作为夫妻、父母 , 对于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也未完全摆正 。
面诊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面诊后这家人又发生了什么改变?以下继续分享梓轩的妈妈写的自述文章 , 并在文章最后补充一些我的分析 。
(以下文章作者:梓轩的妈妈)
01
面诊前 , 因为我们的原因 , 面诊拖延了一段时间才开始 , 导致何主任后面的工作安排也受到了影响 。但何主任没有计较 , 我们真觉得内疚并深深致谢何主任及其团队 。
一落座 , 何主任先介绍了面诊的流程 , 先是家长介绍患者病情 , 然后患者单独和医生沟通 , 最后是大家一起听医生总结 , 包括诊断、发病原因和如何加快康复等 。何主任提前询问了儿子的意见:“爸爸妈妈介绍的时候 , 你是想在场听还是先回避?”儿子选择了回避 。
我和他爸爸分别介绍了儿子的成长概况和病情 , 除了孩子最近两个月出现的症状以外 , 还很详细地说了我们夫妻俩以前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和自我反省 。主要的事件我在上一篇文章里面写了 。
他爸爸还反省了自己曾经吼骂孩子的原因 , 讲了在孩子初中时就引导他看《资本论》、《毛泽东选集》等书籍 , 希望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远大的志向 。
在面诊之前 , 孩子还发生了一件事 , 有一个跟他很聊得来的男性网友向他表白了 。孩子跟我说了 , 他没有接受那个网友的表白 , 但他觉得从那个男孩身上找到了安全感 , 非常志同道合 。我意识到孩子可能遇到性取向的困惑了 。
他爸爸也坦承 , 他过去为了让儿子更有男儿气概 , 曾经故意假装“大男子主义” , 跟儿子讲过一些贬低女性的话 , 不知道这个因素是否是造成他性取向困惑的原因之一 。这个疑问和担忧我们也跟何主任说了 。
接着轮到儿子跟何主任单独谈 , 我和他爸爸被引到另一个接待室等待 。我一边等 , 一边担心不知儿子跟何主任谈得怎么样了 。孩子从小就独立 , 主意大 , 如果他对何主任不认可 , 那哪怕我们做家长的再怎么想 , 也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啊 。
大概一个小时过去了 , 工作人员把我们带回了面诊区 , 儿子一个人坐在沙发上 , 何主任走开了 。我马上问他 , “梓轩 , 你觉得怎样?愿意在这里做心理干预吗?”
儿子的神色凝重 , 很郑重地点点头 。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
很快 , 何主任回来了 , 他一个个地分析孩子目前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 。
首先是诊断 , 何主任认为 , 基于面诊了解的情况 , 梓轩的症状从表面来看 , 确实比较符合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 , 有一段时间精神状态和学习效率都挺好 , 但也会有情绪低落、自我否定、状态很糟糕的阶段 , 而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是典型的学习障碍症状 , 主要是焦虑等负性情绪继发的 。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何主任认为 , 儿子不是真正的双相 , 没有狂妄自大、自负自满的典型轻躁狂/躁狂的发作 。但他指出 , 孩子有一点强迫型的人格特征 , 追求完美 , 不断自我施压 , 但没达到强迫症的程度;偏执心理也有一点 , 但不算很明显 。
他认为 , 儿子不但有明显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 , 还有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 , 如果按照他的诊断理念 , 儿子比较符合他提出的新诊断“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 , 但不是特别典型 。
我来之前看了很多何主任的文章 , 自己也看过不少医学资料和文献 , 所以我大体知道何主任的诊断和分析思路 。而且 , 那时我已经对诊断不是特别纠结了 , 关键是形成的原因 , 如何解决 , 如何防止复发 。
可当何主任判断孩子有偏执和强迫型的性格特点时 , 我心里很惊讶 。我一直知道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多不足 , 容易紧张 , 过度谨慎 , 他生病之前我就想过要处理一下这个问题 , 但介绍病情的时候 , 我没有提及 。我没想到 , 何主任只跟孩子谈了一个小时 , 就发现了这个隐藏问题 。
接着 , 何主任花了很长时间分析孩子得病的深层次原因 。他分析的很多内容 , 尤其是孩子在家庭里遭受的伤害 , 比如在孩子儿童时期我的情绪不稳定 , 家里气氛压抑 , 我和他爸爸经常吵架 , 我在儿子面前贬低他爸爸 , 我们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求助总是忽视 , 等等 。这些我和他爸爸来之前就有所预料 , 也做过总结和反省 。
但真真正正与何主任面对面、听他的深入分析时 , 我们再次感到自己作为父母真的非常不称职 。
比如 , 何主任跟我们解释 , 关于高中争取自主招生名额的事情 , 儿子生气的并不是我们不帮他找获奖证书 , 而是对父母敷衍、不在意的态度感到非常失望 。“可能你们没有这个意思 , 但至少给梓轩的感觉是这样 , 你们该好好想想 , 为什么会给孩子这种感觉?”
还有 , 对于砸玻璃事件 , 我们一直没搞明白孩子为什么突然情绪爆发 。何主任了解了孩子的具体心理过程 。
“梓轩说 , 他砸东西其实跟心理咨询没有直接关系 。那天他发现心理咨询对自己没用 , 本来就很沮丧 , 回到家倒了杯水喝 , 可是因为心不在焉、注意力下降 , 他搁水杯的时候一不小心杯子从桌沿上掉下来 , 摔坏了 。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梓轩马上恼火了 , 觉得自己毫无用处:我居然连一个杯子都放不好 , 我就是废物一个!以前父母带给他的创伤一下子就全面激活了 , 内心极度暴躁和绝望 , 接着就忍不住砸东西 。可是父母又不懂 , 回来还跟他提要求 , 爸爸吼他 , 更加火上浇油!” 。
还有 , 面诊前 , 我看过何主任写的文章里提及 , 青少年、儿童过早阅读哲学书籍容易走极端 。我就跟他爸爸说 , 他在孩子初中时就给他看毛选、资本论和一些哲学书籍 , 这太早了 , 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阅历 。而且 , 爸爸给儿子树立的志向太宏大了 , 孩子容易对自己施压 , 当面对现实的落差时也容易压抑 。但那时他爸爸认为这个问题并不大 。
但何主任在面诊中就特意指出了这个问题 。
“爸爸 , 你让梓轩过早接触毛选、资本论这些书籍 , 你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 , 也让梓轩现在有非常正直的品格 , 非常正的三观 , 甚至比很多大人的三观都正 , 这非常难得 , 我也很欣赏他 , 这是有利的一面 。
“可是那些书格局很大 , 而梓轩那时年龄太小了 , 你又缺乏正确的引导 , 导致孩子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目标:他追求崇高的革命品格 , 他想要改造社会 , 想做出重大的贡献 。”
“这个志向当然很好 , 但这让他追求得更多的是精神上和人格上的完美 , 而且缺乏可实现的路线图 。这导致跟现实社会有些脱节 , 难以融入社会 , 显得空洞 。如果没有积极的引导 , 很容易走偏 。他的志向和奋斗方向是对的 , 但现在有点走过头了 。”
“既然要达到这个远大的目标 , 梓轩便要求自己必须先具备伟大的人格 , 要做到完美 , 品格高尚 , 学习成绩一定要好 , 他认为自己只有变得极其优秀才能做大事 。”
“还有 , 因为他的思想很独立 , 意识很超前 , 又有远大的理想 , 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同龄人太少了 , 他的同学比起他来思想格局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 , 他找不到知己 , 又无法跟爸妈沟通 , 自我要求又很高 , 现实落差很大 , 又缺乏实现理想的支撑和路径 。他跟别人说话又小心翼翼 , 父母又不是很理解 。”
“所以 , 梓轩一路走来其实很孤独 , 很压抑 , 基本是靠着自己的理想和不断地自我施压支撑下来的 , 时间长了 , 这种模式早晚会崩溃 。”
“所以你们看到没有 , 这个崇高的目标 , 因为你们父母的教育不足、引导不足 , 就导致了一连串问题 。追求完美 , 强迫型的人格 , 缺乏朋友 , 人际交往出了问题 , 接着就是情绪问题 , 学习状态的问题 , 还有你们说的性取向的困惑 。”
“他对妈妈不太认可 , 爸爸又故意跟他说一些贬低女性的话 , 所以他也不自觉地对女性有一些负性的看法 , 说不上讨厌女性 , 但可能是无感的 。但他内心又特别渴望能找到一个知己 , 一个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
“现在就有这么一个男生出现了 , 两人非常有共鸣 , 都看毛选 。他很激动 , 非常喜欢这种感觉 , 但他也觉得 , 跟男生谈恋爱好像不太对劲 , 他也困惑跟这个男生到底该保持什么关系 。所以他不是真正的同性恋 , 至少现在不是 , 但他在观念上对同性恋是不排斥的 。”
这一席话把我和他爸爸说得心服口服 , 我以前只是对这个问题有所察觉 , 但从没有想到这么细、这么深入 。
何主任还指出了我的很多问题 。其实面诊前我就自我反省了很多遍 , 但他真正指出我的问题的时候 , 我觉得自己的反省还是不够 。而且 , 这次面诊最让我震撼的并不是他对儿子的病情分析 , 而是他对我的点拨 。
以往我反省过自己的一些错误教育方式 , 未能处理好孩子跟我的关系 , 也知道自己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但我没有意识到一个母亲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意义 。
何主任跟我讲了“女性的智慧” , 一个有智慧的女性会懂得经营好一个家庭 , 让这个家庭是和谐的、欢乐的、友爱的 。一个女人在家庭里的意义极其重要 , 她的言行举止、教育理念和三观会深深地影响一家人 , 甚至影响好几代人!我开始有醒悟 。
何主任还说了很多 , 就孩子现在的难题提出了一些调整方向等等 , 还结合孩子所学的专业提了一些建议 。因篇幅受限 , 就不一一叙述了 。
后来我们出门 , 到了楼下 , 儿子说:“只有何主任能治好我的病 。”
02
面诊以后 , 孩子的情绪改善明显加快了 。面诊后第9天 , 他会主动和我们聊天、愿意和我们散步 , 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有好转 。
我并没有非常刻意地去问孩子那天跟何主任谈了什么 , 但平时我们聊天的时候 , 会涉及到一些 。他很开心的说:“何主任跟其他的医生不一样 , 能发现疾病后面的问题 , 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我存在的、并困扰我内心的 。他提出的理论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 我相信何主任能治好我的病 。”
我还半开玩笑地说:“何主任面诊的时候夸你了 , 说你三观很正 。他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能了解你的三观 , 真了不起!”
儿子说:“我觉得我跟何主任有很高的契合度 , 其实三观契不契合 , 聊两句就知道了 。”
通过这些片段化的闲聊 , 我能感觉到他对这次面诊是非常认可的 , 对接下来的心理干预是很期待的 。
而且 , 我确实很佩服何主任 。儿子很聪明 , 从小看很多书 , 知识面很广、很杂 , 他懂一些医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 很有自己的看法 , 也有一股傲气 , 他是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接受一个人的 。但何主任居然得到了他的高度认可 , 这实在非常不容易 。
现在 , 我们这个小家庭出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 。在面诊前进行自我反省时 , 我和他爸爸彼此都作出了一些改变 , 但我和他爸爸依然有很多不同的理念 , 我内心觉得不是太要紧 , 不愿意为此有太多沟通 。
现在我会跟他爸爸说 , 是我以前没有做好 , 现在我要积极寻找我们之间的契合点 。我终于摆正了心态 , 遇到问题不是改变家人 , 而是先改变自己 , 更少抱怨 , 更多接纳自己和家人 。我要懂得站在一个经营家庭的角度 , 让这个家庭开心、温馨 , 以后我儿子还会有自己的家庭 , 我还会把这些理念带给他 。
何主任说 , “你一定要做一个有智慧的女人” , 既然我现在不够有智慧 , 那就要努力 , 虽然我已经快50岁了 , 但改变从不会晚 。
而且 , 我要给自己一个彻底的洗礼 。以前我从没觉得我对孩子是否定的 , 我内心其实一直以他为豪 。我不是不认可他的理想 , 只是担心他目标定得太高了会难以实现 。所以我对他说 , 其实平平淡淡过好自己的生活 ,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也是一种人生选择 。但他却感觉我对他是否定的 , 不认可他的理想和思想价值 。
我必须深刻反省:为什么会这样?我为什么会给孩子这种感受 , 把他挡在了墙外?
以前的我做得多、说的少 , 我的内心非常坚强、倔强 , 有越挫越勇的精神 , 也有精神上的追求 , 我对自己喜欢做的事非常执着 。但我更着眼于当下的行动 , 我的外在表现不会那么积极向上 , 不会把这些东西挂在嘴上 。
可是 , 我没有意识要平等地、深入地与孩子沟通自己真正的想法 , 还吝啬于给予孩子肯定和赞扬 , 导致他对我的负面理解越来越深 。我的反省还不够 , 我的改变还需要更多 。
他爸爸也在改变 , 他意识到自己也有一些情绪和心理上的问题 , 有一些强迫思维 。他说自己需要轻度放松和冥想 , 便买了一些心理书籍正在进行相关的学习 , 希望能在烦躁的时候调整好情绪 。
现在我跟他爸爸有了更多的契合感 , 我们俩每天晚饭后会一起去散步 , 如果有情绪 , 那就在外面释放掉 , 对一些理念和问题先讨论 , 找到共同点 , 达成一致 , 然后再回家一起跟孩子沟通 。以前我们缺乏这种意识和方法 。
而且 , 我和他爸爸越来越感觉到 , 以我们现在的知识和能力没法很好地引领儿子 。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已经有一定的高度了 , 我们要尽量跟上他的思维层次 。何主任面诊时提到了复旦大学的陈平教授 , 孩子也很认可 , 他爸爸买了很多书 , , 其中就有陈平教授的书 。他自己看 , 做笔记 , 我们做父母的一定提升自己 。
而孩子也在一天天地变好 。他不是很善于表达情感 , 说得不多 , 但面诊后 , 我下班回家开门的时候 , 他就说“妈妈 , 你回来了 , 辛苦了妈妈” 。以前是不太搭理的 。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时我下班回来 , 脸色疲惫 , 但还是要做饭给孩子吃 。儿子觉得我付出很多 , 他会说:“妈妈 , 你这么做我很感动” 。我说:“妈妈只是做了我愿意、也开心做的事情” 。
现在他愿意主动去承担一些家务 , 还说等到心理干预后 , 家里的饭由他来做 。但他有时也惋惜 , “如果我没生病的话 , 我现在就该如何如何了” 。我跟他说不是这样的 , 我们的人生也需要休息 , 而不是一路狂奔 。
还有 , 有时他经过我身边 , 他会说:“妈妈 , 抱你一下” 。这个举动在他生病前也有 , 生病后就没有了 , 现在他又愿意抱我了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 , 孩子刚跟我们聊完同学的有趣事情 , 聊当下时事 , 还从网上购买了一个相机要学习拍照 。
我跟他强调:无论他遇上什么 , 请让我们知晓 , 我们会和他一起面对 。爸爸妈妈永远爱他 。而我们再也不会在孩子求助的时候 , 以锻炼孩子为理由推开他 , 我们要切实让孩子知道 , 他永远不会是一个人 。孩子现在已经会跟我们聊他的困惑了 , 虽然有的我们解决不了 , 但静静地当个听众 , 理解他 , 关心他 , 这也很好 。
而且 , 药物已经服用19天了 , 药物也慢慢起作用了 , 副作用目前有嗜睡 , 胃肠有不适感似乎加重了肠易激症状 。
我感觉 , 我们的改变和付出 , 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 他自己每天的冥想和运动 , 药物的起效 , 再加上高度认同何主任必定能治愈他的坚定信念 , 这些因素都加速了他的康复 。
现在他情绪一天比一天好 。但学习障碍的问题没有解决 , 对朋友的选择也比较挑剔 , 压抑自己 , 不喜欢麻烦别人等等 , 还有些内隐记忆力的创伤还未知 , 仍存在复发的风险 。
03
回想起儿子情绪爆发到现在 , 也不到两个月 , 但我感觉似乎已经经历了很多 。刚得知儿子得病的那段日子是我这辈子最难受的时候 , 自己低谷的时候还没这么难受过 , 现在说起来还会忍不住哭 。
而且我想 , 我儿子的症状已经不算严重了 , 我都已经难过成这样;还有很多孩子更加严重的 , 对父母拳打脚踢 , 有幻觉妄想 , 甚至想自杀的 , 被诊断精神分裂症的 , 那么那些家长得有多绝望!我真的不敢想象!
我最近想 , 如果我再年轻一些 , 我甚至愿意把工作辞掉去从事心理事业 , 更多地关注这些有精神心理障碍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 把何主任的理念带给更多的家长 。可我现在有了自己的事业和责任 , 不能轻言退出 。
但我决定了 , 我现在是一名律师 ,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案子上面多花精力 。孩子的问题往往就是家庭的因素 , 以前我从没想过自己就是“问题家长”里的其中一个 , 那种绝望我不想别人去经历 。
所以 , 我很愿意分享我们的经历 , 希望能给其他患者和家长带来启发 。我更加有责任利用自己的职业和能力 , 把科学家庭教育的理念传递出去 , 尽自己的能量去改变一些孩子的命运 , 对社会做一些微薄的贡献!这是这段经历带给我的蜕变之一 。
所以 , 我真的很感谢何主任 , 在这么繁忙的工作中还坚持写文章 , 帮助了多少像我一样在绝望中的父母和病人!
很多人可能看到的是何主任接收的病人很少 , 筛选很严格 , 收费也不低 , 但我知道这背后付出的心血真是太多了 。精神心理障碍跟很多躯体疾病不同 , 不能用标准化和流程化去对待 , 每一个患者和家庭的具体问题都不一样 , 优质的心理干预本来就是稀缺资源 。而何主任的团队提供的心理干预完全是个性化、精准化、高效化的方案 , 这很难普及和复制 , 真的太难了 。
【双相确诊(怎么能让儿子快点找对象)】而且 , 他们因为独特 , 还要面对很多争议、压力和质疑 。何主任能走到这么远 , 坚持那么多年 , 这是一个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还要感恩Lucy , 愿意牺牲休息时间帮助孩子早些逃离困境 。虽然从未谋面 , 但在何主任的文章中经常看到Lucy能够通过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技术解决一些极其复杂的案例 , 能感觉何主任夫妻间的相互尊重 , 也能看到Lucy炉火纯青的技术 。
心身健康是幸福的基石 , 我们希望经过深度心理干预后 , 孩子一觉醒来 , 发现天空晴朗 , 生活美好 。再次感恩何主任及其团队给予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期待再见的日子 。
(家长自述全文完)
写在最后:
再次感谢梓轩妈妈在百忙之中 , 仍愿意抽空作出如此诚恳、深入、发人深省的分享!我也十分期待与他们一家人的再次见面 , 并正式开始对梓轩实施心理干预的日子!
以下 , 我藉着梓轩妈妈的分享 , 再强调几点家庭教育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
第一 , 有的父母个人能力很强 , 通过努力奋斗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 , 自我要求高 , 并往往有一定的强迫型的人格特点 , 对孩子的要求也很高 , 这容易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 甚至伤害 。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以往的文章中也阐述过几次 。前段时间疑遭女儿杀害的青岛女律师就是典型的例子 , 正因如此 , 酿成了一出家庭和社会的悲剧 。
而梓轩的妈妈与这个律师母亲在某些方面有一些共同点 。她也很聪明、很努力、很执着 , 是现实版的“励志姐” , 在家中也表现得相对比较强势 。她对孩子和丈夫都造成过叠加性的心理创伤 。当然 , 梓轩的妈妈没有那位律师母亲那么极端 , 对家庭造成的伤害也少得多 。
而且 , 梓轩的妈妈其实也有一点点强迫型的人格特点 , 但不太明显 , 比梓轩的还要弱一些 。
所以 , 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 , 一定要深刻反省自己是否有强迫型人格特点 , 是否因此给家人带来心理压力 , 是否疏忽了孩子的内心感受 , 与孩子缺乏心灵上的沟通 。否则 , 重则会重演青岛女律师的人间悲剧 , 轻则导致孩子出现精神心理障碍 。
第二 , 给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 这没有错 , 但一定要注意引导他们找到实现目标的路线图 , 树立“积极努力 , 顺其自然”的心态 。
梓轩的爸爸因为自身的独特经历 , 他非常崇拜毛主席等革命家和思想家 , 非常希望孩子也能具备这样的崇高品格 , 人生要有大格局 。所以 , 从梓轩初中起 , 他就推荐孩子看毛选、资本论 。他也会考虑到这些书是否过于高深 , 所以特意找了相对简易的版本给儿子看 , 两人还一起讨论、分析 。
其实这个做法的出发点是很好、很难得的 , 现在没有多少家长有这样的意识 , 甚至可能连这些书籍都看不懂 。所以 , 其带来的利处也非常明显:梓轩的道德水准、思想格局、人生理想比绝大部分同龄人都高得多 。
面诊的时候 , 梓轩说 , 初中时学校组织班级一起看“感动中国” , 很多同学都看得落泪 。但他并没有 , “我心里很高兴 , 因为发现现实中真的有这样崇高的人 。但如果崇高的东西没法实现 , 我才想哭” 。
我听了心里很感慨 , “00后”群体里能有这样思想水平的孩子极其罕见 , 他甚至也超越了大部分的成年人 。这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 , 也是他最宝贵的品质 。
但与此同时 , 父亲忽略了两个问题 。一是孩子的思想层次太高了 , 经常感觉身边的同学幼稚、势利 , 难以交到知心朋友 。父亲也没有引导孩子学会降维沟通 , 所以人际交往不顺利 , 孩子会感到焦虑、孤独 。
二是父亲没有引导孩子找到实现人生理想的路线图 , 更加没有让孩子意识到如果想实现理想 , 我们的内心也需要更强大 , 需要“积极努力 , 顺其自然”的心态和“越挫越勇”的精神 。甚至可能父亲自身在这些方面也是比较匮乏的 。
于是 , 梓轩光有远大的人生目标 , 但没有具体路线图 , 也没有积极的心态和长远的目光 , 便陷入了困境 , 演变出较明显的强迫型人格和一系列问题 , 最终就被压垮了 , 继而又开始自我否定 。
第三 , 当孩子出现性取向困惑的时候 , 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视 , 寻找背后的真正原因 。
我们在临床诊疗中接触过不少有同性恋倾向、甚至已经有同性恋行为的青少年 , 往往是因为被诊断为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前来就诊 。当然 , 我们一般不会特意对他们的性取向进行心理干预 , 但在修复他们的情绪、行为症状背后的病理性记忆时 , 难免有所涉及 。
于是我们发现 , 部分孩子的同性恋倾向竟然是源于遭受叠加性的心理创伤 , 当这些心理创伤得以修复后 , 其同性恋的倾向就消失了 。有的孩子甚至很快就谈了异性朋友 。
基于这样的临床经验 , 我了解到梓轩有性取向困惑的时候 ,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么优秀的孩子 , 到底遭受了什么相关的心理创伤?
后来我就详细跟梓轩探讨 , 幸好他也毫不忌讳 , 非常诚恳 。
我问他:“你现在认识的这个男性网友 , 两人特别有共鸣 , 你对他还产生一些情感依赖 , 甚至有灵魂伴侣的感觉 。那么 , 如果这个朋友是一个女性 , 你也会有这种感觉吗?你会介意跟她成为情侣吗?
梓轩说:“我觉得性别不是问题 , 能找到这种与我心有灵犀的人太不容易了 , 这是我多年以来的渴望!”
我马上就明白了 。其实梓轩要找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恋爱对象 , 这与性无关 , 他要找的是在精神、思想和心灵上能互通的人 。只不过正好现在出现在他面前的人是个男性 , 这个男性向他表白 , 而他在观念上又不排斥同性恋 , 于是便有了一些困惑 。
也就是说 , 梓轩并没有明显的同性恋倾向 , 这甚至不是同性恋的问题 。但他父母的警觉是对的 , 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干预 , 后续孩子的确有可能会演变出同性恋的倾向 。
在面诊中我向他们做了解释 , 希望能减轻父母和梓轩的焦虑和担忧 。我也告诉了他们对于这个困惑的处理方法 , 我建议梓轩可以与这个朋友保持“革命战友”的关系 , 两人最终可以成为非常投契的“铁哥们” , 但不是伴侣 。后期梓轩接受我们的心理干预时 , 相信这个困惑可以得到更彻底、更完善的解决 。
所以在此提醒广大父母 , 如果发现孩子有类似的困惑 , 一定要耐心、平等地跟孩子沟通 , 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 并作出正确的引导 。
另外 , 当时由于面诊时间仓促 , 我来不及对梓轩的“肠易激综合征”进行解读 。
我认为 , 梓轩的“肠易激综合征”很可能是一种功能性躯体不适或功能性疾病 , 在焦虑、紧张的情况下 , 症状会明显加重 。
我们在临床上 , 曾接诊了一位患者小逸 , 他只要一上学就出现发烧、食欲不振等症状 , 但只要不去学校 , 症状就会明显减退 。
功能性躯体不适与精神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 背后的根源很可能是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 。后续我们为梓轩进行心理干预时 , 会针对这个症状进行精准化心理干预 , 希望能验证我们的猜测 。
在面诊最后 , 我针对梓轩所学的专业也提了一些建议 , 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提到了复旦大学的陈平教授 , 我希望梓轩能看到 , 他的理想不是达不到的 , 现在已经有前辈实现了这样的目标 。他可以以之为动力、为榜样 , 并找到合适自己的人生规划路线图 。这也是我们将对他实施的心理干预中的一部分 。
这次面诊带给我的感触也很深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只追求吃喝玩乐、物质享受 , 但精神十分空虚 。对比之下 , 梓轩的品质显得尤为珍贵!所以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 , 积极引导这个孩子的心身健康成长 。
既然孩子有这样的资质和品格 , 梓轩的父母更加不能掉以轻心 , 一定要继续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 , 保持谦卑的心态 。而我们也要利用专业的心理干预技术帮助他解决难题 , 在他的这个人生阶段里为其保驾护航 。而当他变得真正的强大 , 具备足够能力的时候 , 他一定能够对社会作出重大的贡献!我无比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双相# #抑郁症# #心晴计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