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会·生活 > >

形容文笔巧妙特别吸引人的词语(文笔美得让人惊艳)



形容文笔巧妙特别吸引人的词语(文笔美得让人惊艳)

文章插图
有人说,这世上最难的事莫过于,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


这句话出自奥里森·马登《这一生,为自己而活》 。想必很多喜爱写作的朋友,也一定对马登的这句名言感同身受 。


写散文,写书评,写故事类文章,写演讲稿,写电商软文,怎么写才能让他人认同你的观点呢?


强行灌输,一定行不通 。


当我们告诉孩子,你不能撒谎,孩子会眨巴着眼睛,对我们讲的道理似懂非懂 。


但当你绘声绘色地讲述《狼来了》的故事,孩子听后,会饶有兴趣地告诉你,真的不能撒谎呀 。


你看,用故事来传达一个观点的做法是可行的 。


问题在于,怎样巧妙地从故事中引申出观点,让你的读者心服口服呢?


先有故事,再有观点,这样才能顺理成章,让人欣然接受 。


具体说,有以下三种技巧:



形容文笔巧妙特别吸引人的词语(文笔美得让人惊艳)

文章插图


01 从叙述描写(故事)中引出情感态度


对某些作者来说,在文中表达情感,似乎是一种有些尴尬的事 。


加上中国人历来习惯于含蓄,要想痛痛快快喊出自己的情感,表明态度,有点儿羞于启齿的意思 。


怎么办?先叙述描写故事,让读者沉浸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然后引出情感态度,这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


朱自清在其散文《背影》结尾这样写: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 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当读者读到“哎!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自然觉得感情真挚,毫无做作之感 。


原因就在于,作者在此之前,描述了父亲在火车站送行时,如何努力爬上月台为自己买橘子的事 。


父亲的背影,让很多人体会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真切深沉的爱,引发无数读者共鸣 。


有了这样的感人故事描述作为基础,作者在文末抒发对父亲的深情也就显得瓜熟蒂落,自然而然 。



形容文笔巧妙特别吸引人的词语(文笔美得让人惊艳)

文章插图
02 从叙述描写(故事)中引出思想观点


同理,要让读者心悦诚服接受你传达的观点,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先讲故事,再抛出观点 。


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有一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是他的人生格言,想必很多朋友能脱口而出 。


他是如何把这一著名观点在文章中亮出来的呢?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节选自《岳阳楼记》(范仲淹)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 。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 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


这样说来,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


你看,范仲淹是如何引出自己的观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是一上来就亮出观点吗?不是!


如果是那样,读者多少会觉得这是强行贩卖世界观啊 。


怎么办?


范仲淹先描述了春和景明的美好景象,然后描写其中一种人面对大好春光的醉态,端着酒杯,忘了光荣与梦想,忘了屈辱与担当,陶醉在春风里 。


为什么要描述这类人呢?就是为了做对比,突出另一种人 。


这就是为结尾引出自己观点做准备 。


指出先贤品德高尚之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到这里,自己的观点已经呼之欲出了 。


于是,顺理成章摆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知名观点 。


再举个例子 。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有这样一篇文章,题为《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其中一段:


朋友高中时搬了新家,隔壁的男主人是位警察 。某天,这位警察因公殉职,留下了妻子和10岁的儿子相依为命 。
以前朋友放学回家,从不拿钥匙,会喊爸爸来开门 。
但邻居警察过世后,爸爸特别嘱咐他,以后自己带钥匙开门,别喊爸爸开门了 。
朋友觉得奇怪,问为什么,爸爸对他说:“你一喊爸爸,隔壁小男孩听见会不好受的 。”
父亲的共情,传递给了他 。从此以后,他知道别人有什么不愿提起的东西,或者某个不好受的点,都会刻意地避开,即便不小心提起也会立刻道歉 。
渐渐地,他习惯了为别人着想,身边的朋友越聚越多,事业也越来越顺 。
听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高情商,不是虚伪,而是温暖 。”仔细想想,那些相处起来舒服的朋友,可能并非有多善谈,但一举一动却让人如沐春风 。
——节选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2021.10.19)


作者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真正的高情商,不是虚伪,而是温暖 。这是一种共情能力 。


很显然,要把“共情”这种抽象的问题和观点说得通俗易懂,让人乐于接受,也不能硬生生地灌输 。


作者先描述一个故事,一位父亲要求自己的儿子在邻居警察过世后,回家不能喊“爸爸” 。


够吸引人的!这是为啥呢?因为这位父亲想到了,邻居家的孩子如果听到“爸爸”,很容易触景生情,产生丧失父亲的悲痛心情 。


这位父亲正是站在他人角度去体会他人感受的 。这不就是共情吗?所以由这个故事引出关于“共情”的观点,自然是十分贴切的 。读者也能顺势接受 。



形容文笔巧妙特别吸引人的词语(文笔美得让人惊艳)

文章插图




03 从叙述描写(故事)中引出问题探讨


最后,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或探讨,该如何抛出问题呢?


依然先来看个例子:


作家余秋雨有一篇散文,是回答读者提问的 。


这些读者也真是有意思,问余秋雨怎样找到人生导师,或者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 。


余秋雨该如何回答呢?他觉得每个人自己就是最好的人生导师,但要学会反思和记载自己的人生 。


如何才能让读者主动思考和探讨这一人生问题?


余秋雨在文中先描述了古代显赫之家修家谱的事:


其实,中国古代显赫之家一代代修续家谱也是为了前后之间互相灌溉、互相滋润,你看在家谱中呈现出来的那个清晰有序的时间过程是那么有力,使前代为后代而自律,使后代为前代而自强,真可谓生生不息 。个人的生命也是一个前后互济的时间过程,如能留诸记忆,定会产生一种回荡激扬的动力循环,让人长久受益 。一个人就像一个家族一样,是不是有身份、有信誉、有责任,就看是否能把完整的演变脉络认真留存 。


指出修家谱可以让前代人变得自律,因为要让后代觉得祖宗了不起;同时,后代人也变得自强,因为要向了不起的祖宗学习 。


呵呵,很有意思 。顺着这个逻辑,余秋雨指出,个人的生命历程也如同“家谱”,应该前后相续,留下记忆 。


有了这样的描述,抛出问题的时机就成熟了 。接着,余秋雨在文中连续问了6个问题:


我最合适什么?最做不得什么?容易上当的弯路总是出现在何处?最能诱惑我的陷阱大致是什么样 的?具备什么样的契机我才能发挥最大的魅力?在何种气氛中我的身心才能全方位地安顿……这一切,都是生命历程中特别重要的问题,却只能在自己以往的体验中慢慢挑剔 。
——余秋雨散文


相信你已经明白,原来抛出问题之前也需要先做出充分的叙述和描写,让读者有一个心里接受的过程 。


这就是一种使人心悦诚服的写作秘密 。


看到这里,不少读者朋友都会觉得这其实就是“故事+金句”的写法 。咱们总结一下它的三种具体技巧:


(1)从叙述描写中引出情感态度
(2)从叙述描写中引出思想观点
(3)从叙述描写中引出问题探讨


用好以上三种技巧,你写文章自然能做到让人悦纳观点,引发共鸣,也就更容易做到把自己的思想装到他人的脑袋里 。


这不就厉害了吗?
推荐阅读:
01 人见人爱的排比:提升文笔和口才
【形容文笔巧妙特别吸引人的词语(文笔美得让人惊艳)】02词汇量不够,怎么提升文笔?做到2点你也能写出精彩文章


    猜你喜欢

  • 古代形容美女的诗(看美女的诗句)
  • 外表再美内心丑陋没用(形容人粗犷)
  • 对一段感情很累的句子(形容婚姻很累的句子)
  • 羡慕的爱情(形容激动)
  • 形容看得透彻(精辟一句话)
  • 词语(形容声音大的成语)
  • 形容感情深的暖心句子(暖心认错情话)
  • 怀孕期间|女人生孩子到底有多疼?可以用痛不欲生这个词语来形容了
  • 家庭教育|两大学霸“开撕”,李靓蕾逻辑和文笔绝了,二哥输在家庭教育?
  • 形容不离不弃的爱情(爱情不离不弃)

  • 上一篇:像一阵风吹来似的(忽然像被一阵风吹过来似的)

    下一篇:乱象频生的含义(缘盾情感机构怎么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