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浙江杭州,我就很高兴,因为回到了‘娘家’ 。”9日至11日,“今夕何夕——何占豪师生作品音乐会”在杭州举行,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携多位弟子为家乡观众演绎了师生音乐的美好传承 。这也是浙江省庆祝《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问世60周年的专场活动 。
“为什么会写《梁祝》?这大概是60年来别人问我以及我自己问自己最多的问题 。”提到何占豪的作品,听众最熟悉的莫过于他与陈钢合作的《梁祝》 。在浙江图书馆11日下午举行的“文澜讲坛”上,何占豪感慨地说:“是农民教我写的《梁祝》,是农民的子女写的 。”
何占豪回顾说,在《梁祝》协奏曲问世之前,他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学们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已经开始了西洋乐器民族化的探索 。之前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下乡,演奏的西洋音乐都引不起农民的兴趣 。“这不是农民见识少,水平低,而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艺术 。当时我们的支部书记刘品老师就告诉我们,小提琴要为人民服务,必须民族化 。”
1958年,何占豪与同学丁芷诺合作将《二泉映月》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后来又创作了“小梁祝”——弦乐四重奏《梁祝》 。而之所以能够将二胡曲和越剧音乐改编为小提琴乐曲,自嘲“小提琴水平全班倒数第三”的何占豪表示,这是因为自己之前在浙江越剧团担任演奏员时得到的帮助 。
“当时苏联东欧的乐团都访问过杭州,比如苏联的红旗歌舞团、波兰的玛佐夫舍乐团,浙江越剧团乐队的年轻人和他们演出时都很惭愧,想把民族音乐搞上去 。”何占豪回忆说
在音乐会前的发布会上,何占豪回忆说,自己17岁才见到小提琴,18岁时才学小提琴,第一把小提琴还是向《采茶舞曲》的作者、著名音乐家周大风借的 。但是当时,年轻人都相信“白纸上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因此干劲很足 。“后来的《梁祝》,源头大都在越剧里,比如它的主题来自越剧尹派的唱腔,‘楼台会’的旋律就来自《白蛇传》 。”
“当时我们用小提琴演奏越剧,剧团里也有不少人反对,不过著名的琴师贺仁忠支持我,用《二泉映月》教我 。后来,我们在上海音乐学院搞创作,也有不同意见,但是刘品老师不停地做我的思想工作,也做陈钢的思想工作,丁善德院长还帮我们把陈钢调来创作 。《梁祝》的弓法指法,是赵志华等老师编写的……”何占豪历数了一位位老师和同学,感慨万千,“《梁祝》是中国戏曲界、音乐界几代人努力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
【梁祝 何占豪(何占豪梁祝首演)】“为了克服我的畏难情绪,刘品老师和我谈到深夜,后来我都睡着了 。”年逾八旬的何占豪已是桃李满天下 。“对一切有才华的青年后辈都不能妒忌,要发自内心地希望他们超过自己,比自己好 。这样才能不断地有好作品 。民族的艺术要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才能为全人类所共有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