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玫1 程家惠2
1.防灾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三河 065201;
2.右江民族医学院 国际语言文化教育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古诗词是汉语言的精华,其格律特点成就了非凡的艺术感染力 。然而这也成为了古诗词英译的挑战 。如何令译文与原文节奏相合、情韵相随,实属难题 。本文另辟蹊径,提出了“情感格律”——以顿代步地翻译中国文学,即以意群为节奏,通过意群顿音来再现汉语古诗词的情感美及格律美(程家惠,2018:55) 。力求为古诗词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
关键字:诗词格律;情感格律;以顿代步
诗歌是各民族文学创作的摇篮,诗为滴水,方见汪洋 。因此,诗歌在人类语言文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汉语诗词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由简到繁,从自由传唱到高雅格律,再到自由新诗的过程 。英诗的演变过程如出一辙 。从古至今,诗歌翻译成为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并互相学习的重要桥梁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诗词的英译,提出了“情感格律”这一概念 。所谓“情感的格律”,主张在译文中重现汉语古诗词原文的意群顿音 。意群之顿是汉语近体诗的诗情及格律特色,是汉语古诗词的情感图谱及心灵律动 。以意群为节奏的英译文,可以使意群结构及意义重音完美结合,从而以更接近、更自然的方式再现原文及其情感烛照,令译作在目的语言里相当于原作(Eugene A. Nida,2001:27) 。
1.借英诗汉译的“以顿代步”为汉诗英译的“以顿代步”
“情感格律”——以顿代步的翻译思路是一种对目的语处理手法的指导思想,主张在英译文中以意群顿音作为节奏单位来代替传统英诗格律的节奏单位——音步 。这种思路源于一些著名学者在英诗汉译领域的权威论述,是一种对先哲思想的逆向思考,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说服力 。以音组代音步的翻译理论最早由著名翻译家孙大雨(1905-1997)提出,他是新月派诗人,莎士比亚研究专家 。他一生翻译有莎士比亚戏剧八部,数量不多,但是质量颇高,他首先运用自己创建的音组理论翻译莎剧,以汉语音组对应莎剧原文的抑扬格五音步,力求导旨而传神(龙清涛,2009:155) 。以顿代步的翻译思想由著名翻译家卞之琳先生提出,他通过大量的英诗汉译实践总结出:用相当的顿数(音组数)抵音步而不拘字数(字数实际上有时也可能完全齐一,至少不会差很多)来译英诗格律,既较灵活,又在形式上即节奏上能基本上做到相当,促成效果上的接近(肖曼琼,2008:145) 。英文格律诗汉译可以顿代步,中国古诗词英译为何不能考虑以顿代步?这样也许更能传达中国古诗词的韵味,也更能体现中国古诗词的情感,为中国古诗词的英译探讨新的途径 。
2.用英诗格律来译汉诗格律的一些局限性
目前在中国诗译界,具有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是以英诗格律来译汉诗格律 。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和弊端 。英诗格律以音步作为节奏单位,为了达到“量度过的”时值节奏(吴翔林1993:6)及整齐的格律效果,不得不对诗歌语言做一些人为的机械性的调整 。例如,1)活生生地把一个词音和意群撕裂 。2)该弱读的虚词拿来重读,该重读的则轻读 。3)忽略了现实情感客观表达存在的重读,次重读,轻读和次轻读,简单规定轻重上的抑扬(扬抑) 。而汉诗格律则是意群之顿与平仄声律的完美结合 。诸多种种,均显示英诗格律与汉诗格律大相径庭,实难相通 。
3. 英诗格律是音的轻重,而汉语古诗词的平仄是情感的声调
由于语言的功能主要是表达意思,所以古诗词的语言能带给人们超凡的意境享受,并由此引发情感共鸣 。由于语言结构及单音节字的特点,汉语可以呈现声与韵的完美结合 。在诗词的创作中,作者精妙地将语言的表意功能与声律节奏合二为一,从而造就音意相辅,韵意相成的惊奇效果,犹如天意无缝!如此妙达之笔,却难以通过英诗格律来再现 。这是由于英诗的格律单位与意群表达相互割裂,出现了节奏与表意的断带 。
1)汉语今体诗的格律,平仄交替出现,与意群所在及朗诵停顿巧妙重合,如影随形 。可谓“意中有平仄,平仄以为顿” 。
例如: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2)英诗的格律,轻重音交替出现,与意群及朗诵停顿并无相关 。可谓“轻重如流水,平滑以为声” 。
例如:
Behold︳her, sin︳gle in︳the field,
Yon sol︳itar︳y High︳land lass!
Reap︳ing and sing︳ing by︳herself,
Stop here,︳or gent︳ly pass!
W. Wordsworth, The Solitary Reaper
所以,汉诗的吟诵如乐器敲击,赏心悦耳 。而英诗的朗读似流水潺潺,绵延自如 。由于汉诗的平仄节奏与意群相合,意情相生 。从而,平仄也可传情 。因此,汉诗的格律可谓“情感之格律”,汉诗的平仄乃“情感的声调” 。
4.现代西方对诗的品味
现代西方人对诗的形式比较开放和包容,英语现、当代格律诗与自由诗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取长补短,由此而产生的半格律半自由诗填补了两者之间的鸿沟 。自由诗、格律诗、半格律半自由诗就是现、当代英诗的三大类型表现形式 。或许可以将这种半格律半自由体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作为除了格律体和自由体之外的另一种尝试(吴翔林1993:69) 。吴翔林多年前的这种提法颇具蕙质,然而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当今中国诗译界对于古诗词英译的翻译思路仍然经纬分明,要不全格律,要不全自由,似乎只有两条路可走,别无他法 。
5.“情感格律”——意群顿音的翻译思路
“情感格律”——意群顿音的翻译思路,主张在汉语古诗词的英译过程中以意群作为节奏单位,并且顺势造就译文的“意义重音”与恰当停顿,不拘泥于英诗“格律重音”的束缚 。
情感格律 意群(顿)音,英译可采用以下处理方法:
1) 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意群可有重音①,次重音②和非重音③ 。一个重音也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意群 。
2) 每个意群都要有一个重音(而且只有一个),次重音和非重音不限 。
3) 在一个意群里,一个单词出现几个音节的,以其最重的音节类推,如果该词的重读音节在意群为重音的,其他音节为次重音,如果该词的重读音节在意群为次重音的,其他音节则为非重音 。
汉诗的平仄格律包含四种声调,情感格律 意群(顿)音包含三种音的重轻的变化,而英诗的抑扬格律只有两种轻重的变化,相比之下情感格律的音的变化的多样性与汉诗更接近,更能转达汉诗格律的音美,更适合表达汉诗的意美和丰富的感情 。而英诗的格律几乎千篇一律,与诗意和诗情事实上是脱节的,特别是微观上 。
根据“情感格律”思路所进行的汉诗英译,从译文的整体营构系统来看,能格律就格律,不能格律则自由 。但必须尽量保留汉语古诗词的形式、句法和语气上的简洁及齐整的对应,并保持相应的押韵 。
6.“情感格律”——意群顿音的翻译实践
下面通过一些实例研究,来探讨一下“情感格律”的翻译实践 。
例1: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
Departure from Baidicheng at Dawn
---Tr. Yang Xianyi (杨宪益,戴乃迭,2005:33)
②In ③the ③bright ③dawn ①clouds/ ②I ①left ②Bai③di③cheng;
③A ②thou③sand ①li ③to ②Jiang③ling/ ②only ①takes ③a ③day .
②I ①hear/ ③the ②ince③ssant ①cry/ ③of ①mon②keys/ ②from ③the ①banks;
②My ③light ①barge / ②has ①passed / ②count③less ②folds ③of ①hills.
这首著名翻译家杨宪益翻译的《早发白帝城》,似乎冥冥之中自有灵犀 。巧妙地以意群为节奏单位的构架,恰到好处的重音处理 。全文通透精致,行文潇洒自如 。而其中“情感格律”的翻译理念似乎呼之欲出,这或许正是先哲想要留给我们的精心启迪 。
例2: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
After Missing the Recluse on the Mountain
---Tr. Witter Bynner (WITTER Bynner, 1929:75)
②When ③I ①question②ed/ ②your ①pupil,/ ③under ③a ②pine ①tree,
"③My ①tea②cher,"/ ③he ①answer②ed,/ "①went ③for ②herb③s".
③But ②to③ward ②which ①corner/ ③of ③the ①moun②tain,
①How ②can ③I ②tell,/ ③through ②all ②these ①cloud②s?
这首美国著名翻译家维特·宾纳翻译的《寻隐者不遇》,并不遵循格律派的译法,而是采用“散体直译” 。无巧不成书,译文竟与“意群之顿”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他在句式规简,朗读节奏和韵脚处理方面,不如“情感格律”缜密周到 。
例3: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On The Stork Tower
---Tr. Cheng Jiahui (Cheng,J.H,2018:26)
②Be③hind ③the ①mounts /③the ②sun ①sprays ③up/ ③its ①last ②rays.
②In③to ③the ①sea/ ①far ③a②way /the ②Ye③llow ①Ri②ver ②fades.
②For ③a ①sight/ ①far②ther,
②A①scend/ ②one ①more ②sto③rey/ ①higher.
这是程家惠教授的译作,可见其功力颇深 。译文采用“情感格律”,以意群作为节奏单位,重音,次重音,非重音巧妙互协 。似乎重现了汉语平仄四声的心灵律动,以一幅意韵相生的情感图谱撩动人心 。从文本整体结构来看,运用修辞手段传递感情,摆脱了全格律或全自由的翻译束缚 。长短句并存而又不失押韵,以意群带动朗读节奏,独具匠心地将译文以半格律半自由诗的形态呈现 。通过生动的语言令一幅白日黄河远眺图跃然纸上,将外语读者引人汉语古诗的意境,重燃全诗的壮阔情感!
结语:
“情感格律”,始于“情感”,忠于“格律” 。将汉语古诗词意群顿音的诗学特色,在英译文中发挥地淋漓尽致 。文本形式既不循规格律,也不放手自由 。而是兼容并蓄,自成体系 。这一概念的提出,并无取代格律派或自由派之意 。只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我中华好诗词走向世界,平步天下!
参考文献:
[1] Cheng,J.H. Cheng,S.& Wei, X.G.2018. English Translation for 100 Selected Chinese Ancient Classic Poems. Salt Lake City: American Academic Press.
[2] Eugene A. Nida.2001.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 WITTER Bynner.1929. The Jade Mountain: A Chinese Anthology. Garden City:
Doubleday & Company.
[4]Cheng,J.H.2018.Technique of Expression for “beauty in Emotion”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Northeast Asia Forum on Foreign Languages.5:55
(程家惠,2018.中国古诗词英译中“情感美”的表现手法,《东北亚外语论坛(NAFLS)》 ,第5期,第55页.)
[5]Long, Q.T.2009.A Brief Discussion on Sun Dayu’s “Phoneme Groups”——An Analysis to An Important Concept for the History of New Poetry’s Meter.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es Series,1:155.
(龙清涛,2009.简论孙大雨的“音组”——对新诗格律史上一个重要概念的辨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第1期,第155页.)
[6] Wu,X.L.1993. English Meter and Free Verse. Bejing: Commercial Press
(吴翔林,1993.《英诗格律及自由诗》,北京:商务印书馆.)
[7] Wu, X.L.1993.On English Semimetrical and Semifree Verse. Journal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5:69.
(吴翔林,1993.论英语半格律半自由诗,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第5期,第69页.)
[8] Xiao, M.Q.2008. On Bian Zhilin’s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1:145.
(肖曼琼,2008.论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思想及其译诗实践,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145页. )
[9] Yang,X.Y.Dai,N.D. Selected Poem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杨宪益,戴乃迭,2005.《唐宋诗文选》, 北京:外文出版社.)
【古诗格律平仄规律(《诗词格律》)】(原载《东北亚外语论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