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一个好医生要学会“发明”和“创造”手术

重庆医科大学|一个好医生要学会“发明”和“创造”手术
文章插图
黄伟(右)和术后成功站起来的唐婆婆。受访者供图
近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一院”)1号楼19楼主任办公室,重庆日报采访人员见到了黄伟:一身白大褂,胸前的衣兜里塞满了签字笔、记事本、测量尺,戴着一副黑色细框眼镜的他显得儒雅又温和。
黄伟是重医附一院骨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重庆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从业30年,他兢兢业业,持之以恒地在骨科领域“发明”和“创造”手术,迄今已帮助近万人摆脱病痛折磨。
采访中,黄伟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医生应该注重科研与临床的结合,一个好医生要学会“发明”和“创造”手术,通过新技术、新方法来达到更精准更优质的医疗效果。
这话并不假,现年114岁的老人唐婆婆的手术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
重庆医科大学|一个好医生要学会“发明”和“创造”手术】 2019年2月,111岁的唐婆婆因右侧髋部骨折住院。经检查,她心肺功能不佳,肺部伴有感染。做手术,风险和难度极大,唐婆婆可能下不了手术台;不做手术,又很容易加重肺部感染,引起系列并发症危及生命。
“我习惯把病人当亲人。我会想,如果他是我的父亲、母亲,哪种治疗方案最好。”黄伟回忆,再三考虑后,他和团队决定,为唐婆婆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当月25日上午,黄伟用自创的微创手术技术为唐婆婆开了个8厘米的小口,置换了髋关节,整个手术只用了30分钟。仅2多个小时后,唐婆婆就在医生的搀扶下站了起来。
此次手术,打破了关节置换的最高龄世界纪录。
“人们常说,‘伤筋动骨100天’,但实践证明,只要医疗手段进步了,操作技术提升了,患者就可以更快更好康复。”黄伟说。
成为首届重庆英才·名家名师,这意味着什么?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他斩钉截铁地说:“责任,回馈。”黄伟直言,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人才政策和人才环境都越来越好,这也进一步激发了他和团队的创新创造活力。
政策红利释放人才效应。成为重庆英才后,黄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注重解决阻碍学科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实现了重庆医科大学骨科实验室从无到有的突破,重医附一院骨科也正式获批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进入“国家队”。
“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打造一流学科,带动重庆骨科事业不断向前,造福千千万万骨科患者。”黄伟说。数十年如一日,黄伟在骨科科研一线孜孜求索。至今,他已为5位百岁老人完成关节置换术,每年让数百名80岁以上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重新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