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爷二爷故事(玉兔捣药的故事)

文/情感学院院长
全文共3005字


佛爷二爷故事(玉兔捣药的故事)

文章插图
01
“边二爷”是村里人对边有才的敬称 , 这个敬称是近十几年才慢慢流传开来的 。听父亲讲 , 早年间边有才的绰号难听得很 , 因为生得黑瘦且在家里排行老二 , 那时村里人经常在背地里唤他为“黑二猴子” 。
六七十年代 , 家家户户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 一年到头捞不着几滴油水吃的小孩子大都瘦了吧唧的 。乡下人嘴顺 , 看见瘦得皮包骨头的孩子就习惯用“猴子”或者“瘦猴儿”来称呼 , 那阵子王家庄里绰号跟猴子相关的人一把都抓不过来——可相比于其他几位“猴子” , 边有才应该是最能应得起这个绰号的 。
为啥?是因为他长得尖嘴猴腮?还是因为他的小腿上布满了像毛裤似的汗毛?亦或是因为他着急时总爱蜷起五根手指头在脖颈处龇着牙挠来挠去?
都不是 。边有才和猴子最像的地方是他的脑子 , 用村里老人的话讲 , “‘黑二猴子’粘上猴毛比猴子还要精 , 猴精猴精嘞!”
确实如此 , 边有才的猴精之处 , 早在他还是半大小子的时候就已经显露端倪了 。


佛爷二爷故事(玉兔捣药的故事)

文章插图
【佛爷二爷故事(玉兔捣药的故事)】02
八十年代 , 每到寒冬天 , 村里百姓多爱在地窨子里用麦秸和秫秸莛子编一些高草帽子或者小囤儿换点儿置办年货的钱 。在边有才出面收购以前 , 大伙儿都是各自拉着地排车挨个儿集市逛游着去售卖——听过来人讲 , 卖得顺畅的日子 , 一天可以卖出去四五个;万一行情不好 , 很可能连怀里揣的那两个硬窝头都赚不回本儿 。
也不知边有才是怎么想的 , 在一个雪窝子深得能没过人膝盖的腊月里 , 村东头老槐树上的大喇叭里突然传出边有才准备收高草帽子和小囤儿的消息 , 并且 , 他还放出“只要品相过关 , 甭管多少 , 一概收下”的豪言 。
听着边有才那略带稚嫩的声音 , 大伙儿颇有些踌躇 , 可自打听说他那里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 大伙儿的心也就动了起来 。尽管高草帽子的收购价比市场上低一毛 , 小囤儿要短五分 , 可大伙儿还是乐意 , 毕竟不用跑出一身热汗也不用在集市口儿喝一肚子北风了 。
靠着倒腾高草帽子和小囤儿 , 边有才似乎赚了一点钱 , 要不然 , 他们边家年根儿哪舍得往饺子里搁猪肉啊——父亲之所以知道这一点 , 因为他就是当年那几个总爱趴在边家土围墙上偷看人家煮饺子的“馋嘴猴”之一 。
据父亲回忆说 , 边老太还是挺大方的 , 每次听到围墙上有动静 , 她二话不说就会从厨屋里端出来一大海碗饺子 。尽管那时的饺子皮厚馅少 , 可一想起当年的情景 , 父亲还是会不住地往喉咙里咽唾沫 。


佛爷二爷故事(玉兔捣药的故事)

文章插图
03
后来 , 随着周围几个村镇里从事收购高草帽子和小囤儿的牙子愈来愈多 , 里头的利也就被愈摊愈薄了 。记不清从哪一年的腊月起 , 边有才也就洗手不干这个行当了 。
可边有才并没舍得闲着 , 在村子里晃悠了大半年 , 他就又在村南的大河里给自己寻了另外一件赚钱的买卖 。
热得人发闷发昏的盛夏 , 大伙儿喜欢聚在街口儿纳凉聊天 , 可边有才不同 , 他老喜欢扛着渔网和轮胎往河堤里跑 。有时候 , 边有才是独自一人;有时候 , 他的身后会跟着一个年龄比他稍长的汉子 , 那汉子黑得也跟涂了一层锅底灰似的 , 眼睛再拙的人也能瞧得出那人是边有才的兄长——他似乎是叫边有福 , 那时村里人常唤他为“黑大福” 。
边有福之所以陪着弟弟一道儿去河边 , 不是为了瞧捕鱼的新鲜 , 也不是担心弟弟会落水出事——村子里人人都知道 , 边有才的水性比水鸭子还要好 , 只要不是他想不开 , 再深的水都奈何不了他 。
边有福是被叫过去帮忙的 。据常在河边放羊的羊老六讲 , 拦河网上的鱼 , 边有才一个人能轻松应付 , 可地笼子里的鱼 , 他一个人就吃不消了 。虽说边有福的脑子不怎么灵光 , 可在一旁帮着弟弟抬抬网兜子插插竹竿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
鲁西南人爱喝小鱼汤 。活蹦乱跳的小鱼还没运到贾庄集南边的桥头 , 往往就被王家庄以及周围几个庄子里的百姓一梢一梢地买走了 。等边有才到桥头时 , 大多时候 , 白铁盆子里也就只剩下挤在一团扭来扭去的黄鳝和泥鳅了 。


佛爷二爷故事(玉兔捣药的故事)

文章插图


04
那些年 , 因为夏天里常在河水里泡着 , 边有才的手脚总是又肿又皱 。看到他这般模样 , 大伙儿总忍不住猛夸他有材料 。边有才确实能干 , 父亲走得早 , 母亲是个病秧子 , 母亲的药钱、哥哥的新屋子以及结婚的彩礼都是他一手给操持起来的 。
等哥哥好不容易成了家 , 边有才这才开始顾念自己的婚事 , 那时他已经二十六岁了 。幸好当时隔壁村里的一个姑娘只看材料不看家底 , 边有才这才很快有了自己的家 。
第二年 , 媳妇一口气生下来两个男娃娃 , 据接生的耿产婆讲 , 两个孩子加在一起有十五六斤重 , 帮人家接生了大半辈子的她还从没有见过这样的阵仗 。
街坊们向边有才打听生双胞胎的秘诀 , 他挠着黢黑的胳膊笑笑 , “多喝小鱼汤 , 多吃山里红 , 再多啃几个红石榴!”这个秘方管用吗?想必是没有用的 , 不然村里能生出双胞胎的也就不会只有边家一家了 。秘方虽不怎么灵验 , 可那几年边有才从河里捞上来的小鱼、他家里的山楂和石榴卖得比往年都要紧俏却是明眼人心里都知道的事 。
孩子慢慢大起来 , 边有才手里忙的事情也跟着多了起来 。不是今天在村东头的地里忙 , 就是明天在村南头的河里忙 , 如果在王家庄里寻不见他的身影 , 他指定是在村北十几里地外的大蒜市场附近忙 。披星戴月地熬了十几年 , 孩子们的个头陆续超过他的肩头 , 他的双腿也渐渐撑不住整日在河水里泡着了 。


佛爷二爷故事(玉兔捣药的故事)

文章插图
05
也许是灵光乍现 , 也许是早在心里盘算了许久 , 在一个黄叶纷飞、响器齐鸣的秋季 , 边有才又给自己新找了一个赚钱的门路 。
过去 , 他时常被村里管事的派去帮有红白喜事的主家端盘子 , 端的盘子久了 , 他就在席面上瞅见了商机 。
随着村里几位焗匠渐渐颠不动铁锅了 , 主家在准备大席时也就不再在庭院里请人支锅炒菜了 , 而是托管事的从外面叫菜 。亲戚少的人家 , 十几桌;亲戚多的人家 , 三四十桌都可能往外冒——这样一笔单子 , 放在镇上哪家饭馆都不是一笔小生意 。
谁也摸不透边有才是怎么在饭馆和村里管事的那里讲的 , 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 , 这事也就成了 。每次只要村里准备大席 , 负责操办的保准儿是边有才 。
主家虽明知道这里头多多少少存在点儿猫腻 , 可瞧着饭馆的饭菜味道还挺正 , 价格也比自己去叫要便宜上不少 , 也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
抓住了操办席面这项业务后 , 慢慢地 , 边有才还“如法炮制”地抓住了白事上觅响器和倒腾纸糊的“三大件”的买卖 。说实话 , 在操办这些事情时 , 边有才不可谓不用心 , 凡是他经手的 , 桩桩件件他都从头到尾死命盯着 。也正因如此 , 边有才在操办白事上有了人人称赞的好名声 。
口碑一有 , 财运也就跟着来了 。等边有才的鬓角出现星星白发时 , 大伙儿就觉得之前那个上不了台面的绰号配不上他的身份了 , 也查不清到底是谁最先嚷嚷起来的(王麻子说 , 他听着是戏班子里那个擅唱哭戏的嘴角有痣的娘们儿) , 在一次白事上 , 人群里乍然腾起一句“边二爷” , 这称呼听着气派 , 不仅当场赚来了大伙儿的几声喝彩 , 还引得边有才羞红了黑脸 , 那样子就跟喝了一大坛子四君子接待专供酒似的 。


佛爷二爷故事(玉兔捣药的故事)

文章插图
06
从那以后 , 边有才就不再是那个黑不溜秋的“黑二猴子”了 , 而摇身变为一位整日里喜欢在耳朵上夹着一根泰山牌香烟的“边二爷” 。虽腰里有不少的进账 , 可后来的日子里 , 边二爷并没有过起养尊处优的舒坦日子 , 他甚至比寻常人家更拼更累 。
算着该浇地了 , 他一早就在村南的龙沟子旁搭好了窝棚、架好了水泵;眼看要收麦子 , 他半个月前就跑去金乡联系上了联合收割机......可以说 , 凡事他都想在村里人前头 , 凡事他都能在保证街坊们利益的前提下 , 从中赚一点儿辛苦钱 。
这不 , 最近几年村集体开始种香瓜和葡萄了 , 为了帮大伙儿打通销路 , 他没少往金乡跑 ,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王家庄里的一把手呢 。可边二爷不是 , 他只是一个平头百姓 , 一个有点儿狡黠但却没有任何坏良心的农村汉子 。


佛爷二爷故事(玉兔捣药的故事)

文章插图
——end——
原创不易 , 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图源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