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家庭和睦文字(怎么才能家庭和睦)

在我面诊的患者中,苗欣是唯一一位提出要与我一对一单独面诊的,苗欣表示当有旁人在场的时候,她就会焦虑到说不出话,我理解每个患者的不同特点,便同意了,让我的助理及学生都回避 。
在我与苗欣一对一单独交流的时候,她思维非常清晰,表达十分流畅,将她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及国外留学经历和困惑都一一详述 。
苗欣的问题,主要与她的母亲有关 。苗欣的母亲是一位单纯、善良的女性,成长过程一帆风顺,就连工作,也在苗欣的外公、外婆保护下,从未经历过挫折 。婚姻也非常幸福,老公十分疼爱她,她一直以来都如同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 。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苗欣的母亲总是倾向于告诉苗欣:人心都是善良的,别人即使对你态度不好,但本意都是好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幼稚化的家庭教育 。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部分孩子患病的原因源于父母的幼稚化教育——一味教导孩子别人是善意的,世界是美好的 。此前另一名面诊患者的父母也是如此!
但随着苗欣不断长大,她与外界尤其是同学接触时,渐渐发现这个社会并不是母亲描述的那样单纯 。她在面诊中曾这样说:“我妈妈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城堡中,对外面的世界一点都不了解 。”
因此,苗欣的母亲无法成为她心目中理想的母亲角色 。在苗欣遇到问题的时候,母亲没有能力理解并引导她 。
而苗欣又比同龄人成熟,少年老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大人” 。这令苗欣在与同学相处时,很难真正融入 。她的内心无法被同龄人理解,她很难找到真正的知己、朋友 。
相反,她经常地充当别人的“知心姐姐”,当同学们遇到烦心事时,都喜欢找苗欣倾诉 。她实际上充当了心理咨询师的角色 。但苗欣毕竟没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心理干预技能,年龄又小,缺乏社会阅历,也不懂得如何拒绝他人 。久而久之,同学们带来的负性情绪很可能沉淀到苗欣的内隐记忆中,形成了心理创伤 。
苗欣后来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出现了心理障碍,但她选择了出国留学回避,虽然情绪障碍有短暂缓解,但是不久她在学校出现了一连串情绪失控的行为,她和家人想起都后怕 。
其实,这预示着她的病情已经到了临界点,很可能被精神科大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面诊时,我提醒了苗欣及其母亲,并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
而苗欣十分聪明,悟性极高,我相信,听取了我的分析和建议后,再加上她和家人的积极反省和提升,有希望自我康复 。
希望苗欣的例子能再次让广大父母有所警醒 。教育孩子要善良,这个初衷是对的,但过犹不及,面对他人的攻击而一味地善良和忍让,只会为孩子的心身健康埋下隐患 。
为人父母者要对社会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认识到社会存在美好的一面,但也存在阴暗的一面,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幼稚化教育 。希望父母们能够加强学习,提升自己,才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充当理想的父母角色 。
——何日辉
(下文作者:何日辉的学生Lily)
苗欣17岁,长得高挑秀气,打扮时髦,她和母亲来自兰州 。
面诊信息表上显示,她曾被当地的三甲医院精神科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开过药,吃了一次觉得昏沉、游离,就停药了,药名没记住” 。
面诊开始了,母亲介绍情况的时候,苗欣选择了暂时回避 。
女儿一走,苗欣的妈妈就压低了声音说,“唉,何医生,我真心不明白,我们家到底是什么原因出问题” 。
苗欣的妈妈介绍,女儿从小和妈妈住在一起,其6岁前,爸爸在外地工作,后来调回当地 。一家人关系很好,经常有说有笑,沟通也挺顺畅的,“女儿有什么话还是挺愿意跟我说的” 。
“初三开始,她总是感到很烦,心情好的时候愿意跟同学出去玩,吃饭;情绪不好了,就想一个人呆在家 。”




孝敬父母家庭和睦文字(怎么才能家庭和睦)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