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虞美人愁在哪里(李煜虞美人的主旨是)

《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写尽了他投降后的凄凉 。这首词,历来受人们赞誉,今天,我们从意境和意象两个方面,看看李煜的这首词究竟为什么受人称赞 。

一、知人论世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此词的意境和意象问答,我们先简略讲讲李煜的生平 。

李煜生活的南唐,是文学氛围最浓厚的地方,他的祖父李昇建立了白鹿洞书院的前身“庐山国学”,邀请天下文人学者来这里讲学,为词在南唐的兴盛创造了和平的条件 。

李煜的父亲李景,喜欢写词,是个写词的能手,可惜流传至今的词只有8首,他也喜欢美色,所以宫中妃嫔如云,李煜从小就泡在美人堆里 。


李煜的虞美人愁在哪里(李煜虞美人的主旨是)

文章插图
生活在富丽堂皇的皇宫中,他又不是南唐的太子,所以李煜对国家大事和外界的接触极少,很多时候他都沉浸在歌舞升平、诗词文赋中 。所以他前期的作品风格活泼、清新,充满贵族奢靡的气息和脂粉气 。

比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

很不幸,他的哥哥突然重病去世,做皇帝的重担落到他头上,即使李煜不情愿,也只能硬着头皮登基 。

李煜当上皇帝后,继续过着莺燕环绕,满口诗词的生活,对国家大事既不感兴趣,也不无能为力,因为他的父王没有教过他治国之道、兴邦之计 。

李煜不仅善词,还精通音律,最喜欢的事情是大小周后奏乐,他填词,完成一场词曲完美结合的表演 。他婚后的生活是伉俪情深、琴瑟和鸣,十分幸福 。


李煜的虞美人愁在哪里(李煜虞美人的主旨是)

文章插图
当赵匡胤率兵准备攻打南唐时,南唐毫无还击之力 。李煜经过一番挣扎和思索之后,带着官员穿着素服出城投降,结束了他纸醉金迷的前半生 。

赵匡胤死后,他的好日子到头了,宋朝皇帝对他百般羞辱,强行将他与小周后分开,三天两头招小周后进宫侍寝 。

李煜虽不懂政治,但作为文人的气节还在,他感到很屈辱,时常作词公开怀念以前快意的生活,亡国之君写词怀念故国,是犯了大忌了 。

皇帝赐给他一种药,名叫牵机,李煜吃后,头和脚会剧烈疼痛,像牵机一样来回运作,拘搂成一团,惨不忍睹 。


李煜的虞美人愁在哪里(李煜虞美人的主旨是)

文章插图
二、“诗言志”:《虞美人》中的意象问答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首句“往事知多少”中的“知多少”,词家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解答 。

在影响极大的《唐宋词鉴赏辞典》中说:“后主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慨人的生命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 。于是转而向人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现实中来,‘往事’自然是指他在南唐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 。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 。”

这么说,既割断了词的情感脉络,有些也经不起推敲,如果真像作者所说,那么“又东风”、“应犹在”不就成了废话了吗?“应犹在”是应该都在,有许多“犹在”之物,是从人的常情出发的 。

如果我们要想顺着李煜的情感走,就要回到“知多少”中的“知”上来 。“知”就是知道的意思,“往事知多少”就是问往事知道多少的意思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下一句用了形象的事物来回答 。


李煜的虞美人愁在哪里(李煜虞美人的主旨是)

文章插图
春花秋月不“了”,往事不断涌现,“形象”和“意境”之间形成了一种朦胧的对应关系 。如果春花秋月“了”,那么能不能斩断往事的“知”呢?其实词人的情感核心并不在此 。

下一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是对“知多少”的形象的回答 。面对东风春花明月美景,知道的都是往事,而现实中的一切美,都已经不美了 。

由往事带来的愉悦的感受,在现在的李煜看来,都是痛苦的感受,是极端痛苦、无法形容的痛苦的感受!所以他才选用了“不堪”一词 。

在政治上,自己情愿也罢,不甘也罢,成为阶下囚已是事实 。

在感觉上,纵使面对昔日的美景光阴,他拒绝人世间的乐园 。

在精神、审美世界上,他决然地与征服者置身于不同的世界,他不但不会乐不思蜀,而且不会与君同乐,这让当朝皇帝情何以堪?所以一曲新词酒一杯,李煜命绝于此 。

李煜作为人才是风华绝代的,但作为君主,他失败了 。


李煜的虞美人愁在哪里(李煜虞美人的主旨是)

文章插图
三、《虞美人》的集体无意识感
1922年,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集体无意识,大致意思是: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 。

简单地说,“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的一个思维定式 。当一件一个人不会做的事情,在一群人中,有人去做了,并且没有产生相应后果的时候,就会使人们产生非理性的思维 。

在《虞美人》中,集体无意识具体表现为:曾为高贵帝王生活的往事——不可再的往事 。

也就是说,你不是帝王,但可以有帝王的感觉或感受,或者反过来说,李煜虽是帝王,但也有普通人的感受 。

李煜当时的具体感受,人们已经不去深究了,但每当那种时光不再、美好不再、物是人非的痛苦感觉出现时,人们总是会想起李煜的这首词,吟咏这首词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是文化积淀后所形成的的集体无意识 。

至于李煜本人的具体情感,未必会广泛引起人们的共鸣!


李煜的虞美人愁在哪里(李煜虞美人的主旨是)

文章插图
四、《虞美人》的境界优美,动人心弦境界往往有三重内涵:

(一)意境合:情与景、意与景、隐与秀的统一 。

王国维《人间词乙稿序》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

“意”“境”统一,是创作者的追求,李煜将物是人非的切肤之痛,与回忆中的小楼、明月、栏杆完美契合,从而生发出愁绪来,这种愁绪是春水般绵延不绝的,就像往事是绵延不绝的一样,既做到了形象和意境的统一,还使读者有一种意在言外的恍惚感,让人忍不住反复回味 。


李煜的虞美人愁在哪里(李煜虞美人的主旨是)

文章插图
(二)情景真:情与景的真实再现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

读《虞美人》,我们仿佛进入南朝繁华的舞榭歌台,看他与大小周后和乐作词,看他常常陶醉在文词乐曲中,他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雕栏玉砌的南唐皇宫 。

然而世事突变,转眼间成为阶下囚,一切美好都成为回忆,于是产生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引起读者的共鸣 。

(三)语言浅: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

《虞美人》语言平直,寥寥几字,将物是人非的痛苦与哀婉缠绵的意境相结合,选用一组平常而又鲜明的意象(小楼、春花、秋月)引出万千愁绪,最后把万千愁绪比喻成一江出水,将愁的浓、愁的重、愁的缠绵、愁的无穷无尽都写出了 。

真是言已尽,意无穷 。


李煜的虞美人愁在哪里(李煜虞美人的主旨是)

文章插图
胡适在《词选》中这样评价李煜:李煜是久处繁华安乐的人,在这种可惨的俘虏境地里,经不住有故国之思,发为歌词,多为悲哀之音 。词曲起于燕乐,往往流于纤艳轻薄 。到李煜用悲哀的词来写他凄凉的身世,深厚的悲哀,遂抬高了词的意味;他的词不但集五代的大成,还替后代词人开一个新的意境 。

李煜虽然不是做皇帝的料,但他在词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把故国之思融入词中,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的词,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

作者:清芜

参考:王国维《人间词乙稿序》

王国维《人间词话》

【李煜的虞美人愁在哪里(李煜虞美人的主旨是)】 《唐宋词鉴赏辞典》